再過幾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開啟外訪,其中一項重要行程是赴日本出席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源于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2008年12月,中日韓領導人首次在10+3框架外舉行會議,決定建立面向未來、全方位合作的伙伴關系,同時將這一會議機制化,每年在三國輪流舉行。 遺憾的是,由于各自雙邊關系中的分歧與風波,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沒能實現(xiàn)每年召開。這次會議,是時隔兩年半再次舉行。同時,今年剛好是中日韓領導人單獨舉行會晤10周年。在這樣一個關鍵節(jié)點重啟三國領導人會議,對各方來說都來之不易,意義重大。
中日韓各自的雙邊關系是三國合作的基礎。去年以來,中日關系、中韓關系、韓日關系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這為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重啟營造了氛圍。而這次會議要取得進展,關鍵也就在于三方要增強政治互信,將彼此視為機遇,妥善處理雙邊關系中的敏感問題。 重振中日韓經濟合作勢頭,是本次會議的另一大看點。目前,中日韓經濟總量占全球20%,貢獻了亞洲經濟增量的70%和世界經濟增量的36%,成為世界經濟一個穩(wěn)定增長極。特別是在當前“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的背景下,中日韓一致支持貿易自由化,維護多邊貿易體系,倡導東亞和區(qū)域合作,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注入了動力。
當前,新一輪技術革命蓄勢待發(fā)。中日韓產業(yè)結構具有一定互補性,都正在進行結構轉型升級,在產能、減貧、災害管理、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電子商務等領域存在很大合作空間。這不僅會給各自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新機遇,也將推進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加快中日韓自貿區(qū)、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的談判,引領地區(qū)一體化進程。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日韓三國地理相近,文化相通,旅游留學、媒體交流頻繁密切。但是,由于歷史與現(xiàn)實問題,三國民眾之間存有成見,感情仍有升溫的空間。這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人文交流、民間交往方面應當也會著力,從而夯實三國合作的民意基礎。
明年,中日韓合作將迎來20周年。如何增強政治互信、如何挖掘經濟合作潛力、如何促進民眾間的了解溝通,當是即將舉行的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主要聚焦點。期待中日韓三個亞洲重要的經濟體能以此為契機形成合力,進而產生“1+1+1>3”的效果。如此,將是地區(qū)乃至全球穩(wěn)定和發(fā)展的福音。 (作者:盛玉紅 國際銳評評論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