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臥兒獨有的玉器工藝 莫臥兒洋溢著濃烈的伊斯蘭風。在前幾任國王的推動下,創(chuàng)造了一種玉器上搭配繁復(fù)層疊的花葉紋,器表鑲嵌金絲及各色寶石的工藝。這類器物選用來自新疆和闐的白玉,在白玉表面施金銀錯工藝(行話稱壓絲工藝)及金銀錯嵌寶石工藝。 1、用料精良 當時通過洲際貿(mào)易在尼泊爾轉(zhuǎn)運得到了中國南疆和闐玉、葉爾羌角閃石玉。玉質(zhì)細密,質(zhì)地溫澤,透過光,可以看到里面有棉狀或點狀包裹體。玉匠喜用純色的玉材雕琢,即一器一色,尤多選用青玉、白玉或碧玉,這與中國傳統(tǒng)玉器的愛留皮留色巧雕完全不同。 2、器型別致 莫臥兒玉器主要有食器與雜器兩大類,以實用為主。食器類有碗、杯、盤、壺等。雜器類有瓶、罐、盒、文房用具、香爐等。莫臥兒玉器的形制也比較特殊,常以動物和花形構(gòu)成,有的器物完全就是一朵盛開的花或一片橄欖葉,器柄處多圓雕成花苞或纏枝的莖葉,如葵瓣盤、蓮花式碗,極為常見。還有的則采用不同的獸首或獸角作匕首、劍首裝飾。造型逼真細膩,新穎奇特。器物的耳足、耳柄也多呈對稱性布局。器物底部和足多外撇,其形或作花,或作花瓣,或呈葉形。 3、紋飾獨特 最明顯的特征就是因為受當?shù)氐臍夂蚝妥匀粭l件,以及風俗習慣的影響,體現(xiàn)在器物上紋飾有著明顯的伊斯蘭色彩?;ㄈ~紋是莫臥兒玉器的主流紋飾,花草以莨、苕、蓮為主?!拜埂奔匆案?,俗稱“老虎腳爪草”;“苕”即“葦花”,也叫作“凌霄”、“紫葳”;這里的“蓮”不是我們常見的池塘里的蓮花,它是陸生的西番蓮與鐵線蓮。組合花中常見的是阿勒泰菊花,另外還有葵花、折枝花等,其次還有蕉葉、鳳尾草、狗尾草等。這些都是當?shù)靥赜械闹参锲贩N。傳統(tǒng)行話將這些花草統(tǒng)稱為“祥花和香草”。圖案以花苞、花朵、卷葉相組合,有的構(gòu)成層花疊葉,講究對稱布局,顯示出枝繁葉茂、繁花似錦的景象。 4、工藝精湛 中國玉器常以質(zhì)佳工美取勝,而莫臥兒玉器不僅多利用多層次的淺浮雕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機,而且為了加強裝飾效果,常采用五顏六色的鑲嵌來營造華麗高貴的美感氣氛。主要是在玉器上鑲嵌金銀,以形成美妙的圖案,使玉器更加富麗堂皇,亦有金粉直接描繪圖案的。其工藝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1)雕工復(fù)雜,碾磨細致。(2)鑲嵌裝飾,富貴華麗。(3)器物薄巧,工藝高超。 莫臥兒的寶石收藏 除了各種玉器,莫臥兒王朝對寶石需求量也是極大的,例如阿克巴大帝將他的使臣派到果阿來購買大量寶石,后來為了更直接地進行寶石貿(mào)易,阿克巴還親自書信葡萄牙總督,將自己的帝國大使作為人質(zhì)質(zhì)押在果阿,讓他將果阿的珠寶商人和其他各類珍寶派到莫臥兒帝國來進行珠寶交易。阿克巴大帝收藏了大量的沒有鑲嵌的寶石裸石,并在1590年代建筑了12座寶庫,其中一座專門用來收藏這些裸石,另一座專門用來收藏已經(jīng)做成的珠寶。一位波斯作家在1596年完成了對所有珍寶的記載,并聲明到莫臥兒帝國所收藏的珍寶遠超過之前任何一位伊斯蘭統(tǒng)治印度的君主。 ▲阿格拉粉鉆——世界第五大粉鉆 ▲神像之眼——世界第七大藍鉆 ▲戈爾康達之星——藍鉆 在莫臥兒帝國的印度教徒也受到了阿克巴大帝的庇佑,作為穆斯林統(tǒng)治者的阿克巴大帝,也同時將印度教的儀式和著裝帶進了皇庭,也把拉賈斯坦貴族融入皇庭。隨著印度教文化和印度穆斯林文化中的藝術(shù)家和工匠的結(jié)合,并且他們也負責這阿克卡大帝的寶石和珠寶的制作工作,并且大帝將他們分為三組,分別執(zhí)行不同寶石種類的制作工作。 第一組:尖晶石負責組;第二組:鉆石、祖母綠及紅藍寶石;第三組:珍珠。這組人員專門負責珍珠的分類匹配,以及珍珠鉆孔工作。 ▲天空之鏡——鉆石 ▲鏡框行切割鉆石——這種獨特的印度式切割把鉆石削薄,形成鏡面效果。 寶石的加工和珠寶的制作,在莫臥兒王朝被當時具有極高技藝的皇家工匠所聘用來加工制作,并且諸如Kundan這樣的制作工藝也一直沿用至今。不同于其他各文明對寶石的加工方法,莫臥兒帝國很喜歡在寶石上面做雕刻,刻上自己的名號或是詩文等等來記載自己。在17世紀的書畫中也有記載金屬文化的使用以及貴金屬細節(jié)的處理,諸如琺瑯這樣新的工藝被應(yīng)用。 ▲邁索爾王國的這件號角吊墜有一顆125克拉的哥倫比亞祖母綠,上面雕刻著阿拉伯文字“和平”。莫臥兒帝國時代·邁索爾·18世紀·鑲嵌在22K黃金中的祖母綠、紅寶石、鉆石和珍珠。 ▲在鉆石上刻字,也只有印度土豪們能做得出來。 ▲雕刻花草紋飾的祖母綠寶石 1616年,一位來自英國的特使向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爾斯一世書信寫到“這里是珍寶的世界,這里的皇帝會購買所有他看到的一切珠寶,相比佩戴這些寶石,他反而更喜歡寶石的制作?!?/span> 到了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位帝王沙賈汗(泰姬陵的建造者),更是用寶石建筑了更為夸張的帝王權(quán)力象征的寶座,一座用黃金制作,并鑲嵌了眾多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鉆石、尖晶石以及用琺瑯裝飾的帝王寶座。 ▲泰姬陵祖母綠 到了18世紀,隨著皇室權(quán)利向分省的轉(zhuǎn)移,藝術(shù)家和工匠們也逐漸向各個地區(qū)分散開來,頭巾的裝飾物逐步形成風格,并分類為Jaipue,Hyderadad,Mysore和其他形式。這些珠寶也能明確辨識印度的不同社會階層,并且一直使用到20世紀初期。隨著1857年英帝國殖民印度之后,歐洲對印度珠寶和藝術(shù)的影響開始興起。 土邦的君主時期 莫臥兒王朝后期在英屬印度時期,整個印度的政治結(jié)構(gòu)由兩部分組成,一種是印度總督直接管理的地區(qū),剩下的則是在英國的保護下由本地的統(tǒng)治者統(tǒng)治,這些區(qū)域就被成為'土邦',而土王(Maharaja)就是土邦的君主。 最初,雅克·卡地亞(卡地亞珠寶創(chuàng)始人)將他從法國帶來的典型卡地亞珠寶賣給當?shù)氐馁F婦們,但后來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男性珠寶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這些印度王子們特別喜歡為他們自己購買珠寶。此外,印度本土的雕刻寶石和藝術(shù)文化風格,也對卡地亞珠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并且卡地亞就印度文化而產(chǎn)生的新的設(shè)計,也受到了印度王子的極力追捧。相比印度老珠寶的設(shè)計,這些王子們更喜歡卡地亞帶來的新穎設(shè)計。 ▲卡地亞第一代掌門人雅克·卡地亞和土邦主們。 ▲卡地亞造王公珍珠項鏈 說起印度土王珠寶中最有名的的一例,就數(shù)這條'帕提亞拉項鏈'(PatialaNecklace)了。 1925年,卡地亞位于波斯的工坊,收到了一個特別的小盒子,盒子里裝滿了珍貴的寶石和珠寶,甚至還包括戴比爾斯的鉆石。這個盒子是印度帕提亞拉土邦的王公BhupinderSingh寄過來的,他要卡地亞為他定制一條'配得上國王的禮服項鏈'。為了打造這條項鏈,卡地亞花了將近三年的時間,直到1928年才完工。 ▲《紐約先驅(qū)報》攝于1928年,亞達維德拉塞恩勛爵(SirYadavindraSingh)佩戴卡地亞為他父親品德拉塞恩勛爵(SirBhupindarSingh)定制的禮服項鏈。 這條項鏈一完工,就成為了世界上最昂貴的首飾之一。整條帕提亞拉項鏈有5排連綿鉆石鉑金鏈組成,一共包含了2930顆鉆石,總重量將近962.25克拉,在項鏈的中心,鑲嵌著世界第七大鉆石'戴比爾斯',這塊鉆石在未經(jīng)切割時重達428克拉,在切割之后也有234.65克拉,幾乎是一個高爾夫球的大小。 1947年印度獨立后該項鏈失蹤。1998年,卡地亞一位工作人員在倫敦重新遇到了它,此時這條項鏈已成了戰(zhàn)爭的犧牲品:項鏈的寶石已蕩然無存,僅存鉑金鏈架,為了讓這條傳奇項鏈重煥光彩,卡地亞耗費了兩年多的時間,重新鑲嵌完成了這條傳奇項鏈,遺憾的是由于重要的大黃鉆的消失,卡地亞的員工只得使用黃玉、黃水晶等替代材質(zhì)才補全了這條項鏈。 定制這條項鏈的土王品德拉塞恩勛爵BhupinderSingh,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壕。他是印度第一個擁有私人飛機的人,而他購買飛機的時間是在1910年代,買了飛機以后沒地停,于是他又自己修了一條跑道。 BhupinderSingh似乎并沒有留下帶著'帕提亞拉項鏈'的照片,他流傳最廣的照片是這一張。這一身的珠寶同樣是由卡地亞打造,鑲嵌著鉆石、紅寶石和祖母綠的頭飾,工藝復(fù)雜,14條天然珍珠項鏈也是珠光寶氣。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和他的珠寶庫 海德拉巴是當時英屬印度最大也是最富有的一個土邦,海德拉巴的末代土王奧斯曼·阿里汗生前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在1940年代初就已經(jīng)擁有了20億美元的資產(chǎn),而這筆錢相當于今天的400億美元。 1937年2月,奧斯曼·阿里汗作為世界首富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福布斯曾經(jīng)做過一個'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的統(tǒng)計,奧斯曼·阿里汗名列第五。 作為曾經(jīng)的世界首富,奧斯曼·阿里汗的財富中很大一部分是他的金銀財寶,據(jù)說他擁有價值1億英鎊的金磚銀磚,以及價值4億英鎊的珠寶,其中包括173顆寶石以及不計其數(shù)的珍珠。 ▲戈爾康達鉆石 ▲阿爾喬特2——藍鉆 奧斯曼·阿里汗是雅各布鉆石的擁有者,這枚鉆石是世界第五大鉆石,重達184.5克拉,價值1億英鎊。雖然這塊鉆石價值連城,但奧斯曼·阿里汗卻是從他父親的鞋子里找出來的,然后他自己一直把鉆石當鎮(zhèn)紙用(土豪的世界就是這么任性) 結(jié)尾 從莫臥兒皇族到印度土王之所以這樣迷戀珠寶,其實也是有歷史傳統(tǒng)的。早在莫臥兒帝國時期,印度的德干高原就盛產(chǎn)各種鉆石和寶石。這種經(jīng)過切割燦發(fā)出耀眼光芒的寶石逐漸成為了王權(quán)的象征,因為'鉆石可以映射權(quán)力,因為它們是非常堅硬的寶石,象征著戰(zhàn)無不勝',而'聚斂最多的珠寶'也成為王公攀比的一種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