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男人對珠光寶氣的生活根植于心,因為從小他們就開始佩戴珠寶首飾,往往長輩給晚輩的見面禮就是首飾。在印度,成年男性至少人均一枚戒指,即使是“踏三輪摩的的師傅”都一手戴三個的。有的手腕上還戴著鑲有珠寶的手鐲,他們文化觀點認為佩戴寶石首飾可以辟邪保佑平安。 印度的傳統(tǒng)服飾無論是女性穿著的“紗麗”,還是男子的“古爾達”與頭巾顏色都極為鮮艷華麗,為了與這樣絲綢與鑲有金線的服飾相配襯,還不能被掩蓋住鋒芒,印度首飾一直被冠以奢華閃耀的設計。無論是項鏈還是手鐲,繁復的款式還是寶石的配色選擇,都洋溢著濃郁的印度風情,采用紅藍寶石、祖母綠、白珍珠、鉆石、黃金等,各種炫目耀眼,給人以好似寶萊塢歌舞般夸張的感覺。 給人印象極為深刻的印度男子的傳統(tǒng)頭巾上會鑲嵌了9種類別的珠寶,色彩鮮艷,中間的主寶石更是要大、要閃、要奪人眼球。有時人們還在頭巾上插上羽毛,在結婚或者在重大場合時,這根羽毛將變成“寶石羽毛”——Sarpech。 紅寶石巴洛克珍珠sarpech,17世紀,現(xiàn)藏于匈牙利國家博物館(左) 祖母綠寶色藍寶石珍珠sarpech,17世紀,現(xiàn)藏于匈牙利國家博物館(右)。 紅寶石祖母綠鉆石白金仿印度sarpech形胸針,約1930年,蘇富比(左) 紅寶石祖母綠鉆石sarpech,20世紀中期(右)。 在印度婚禮上,新郎對珠寶的執(zhí)著和重視有時要遠勝于新娘。因為在過去,印度新郎佩戴珠寶的多少直接反應了婆家的經(jīng)濟實力,雖如今新郎珠寶的多和少已經(jīng)家庭地位沒有最直接的關系,但大部分的印度新郎扔保持著佩戴高級珠寶的習慣。 在迎娶新娘前,新郎手中會握有刀或者匕首,他們相信,這類鐵質(zhì)東西有助于驅(qū)逐魔鬼。而刀和匕首的把手上,也像他們的首飾般鑲滿了彩色寶石。 寶石劍,鑲嵌紅寶石祖母綠,1757,現(xiàn)于英格蘭。 帶鞘寶石匕首,鑲嵌鯊魚皮、玉石、黃金、紅寶石、綠寶石、藍寶石,18世紀,印度。 象牙柄鑲金匕首,雕刻馬頭,18世紀 在印度人看來,珠寶從來都不是以“件”為單位,而是應該以“套系“為基礎。這種珠寶套裝的歷史起源于王室對于身份的追求,這些保守的統(tǒng)治者們希望用莊嚴而渾然一體的整體美感來彰顯自己的財富和權力。這種思想在民間流傳開來,每逢節(jié)日慶典,印度女子身上就會裝點以成套的首飾,行走起來叮呤當啷。印度男人們也不甘落后,戴上數(shù)十種的各種承載著不同吉祥寓意的珠寶,從而形成一種華麗的獨有的印度風俗。 Patiala王公戴著鑲有 234.5 克拉的Eugenie王后鉆石項鏈 鑲有鉆石的王公頭巾 印度男人即使換上了西式的西服,照樣可以搭配傳統(tǒng)的印度珠寶,把傳統(tǒng)珠寶作為整體造型的亮點,這種混搭所產(chǎn)生的效果充滿了神秘的異域風情。 如果把紗麗視為天邊光華的一襲彩衣,那么印度珠寶絕對是點亮這片絢爛色彩的完美光束。精巧繁復,奢華大氣,雄渾豐滿,沉著莊重,只有這樣的珠寶才能真正襯托出專屬于印度妖嬈的獨特氣質(zhì),才能詮釋傳承千年傳統(tǒng)中的東方神韻。 拜特倫吊墜,紅寶石珍珠黃金陶瓷,17世紀 Bhupinder王公寶石項鏈,1948年被盜,現(xiàn)部分恢復于倫敦古玩店。 新晉印度設計師所設計的佛像寶石珍珠黃金項鏈 復古仿制的紅寶石祖母綠珍珠項鏈 紅寶石祖母綠項鏈,18-19世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