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故事之中可能有過不少狀元迎娶當(dāng)代公主的故事,憑借自己的寒窗苦讀,奮斗十余年然后迎娶公主走上人生的巔峰。但是這樣事情實際上在現(xiàn)實的歷史之中是極少發(fā)生的。幾乎所有的狀元都沒有娶公主,甚至到了在這么多年的歷史之中,已知的也只有一位唐朝的狀元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迫迎娶了當(dāng)代的公主。 這是為什么呢?我們來分析一下。首先一點就是這些狀元在無數(shù)的考生之中脫穎而出,實際上他們是及其驕傲的。而確實他們都是有驕傲的資本的。他們根本就不屑于成為駙馬。因為駙馬這個官職的地位太過于尷尬了,根本沒有施展自己才華的空間。并且哪怕自己的才華在高,抱負在大。成為了天子的親戚之后,就很難施展出來了。畢竟在家里可能連自己的老婆都壓不住。所以幾乎可以說所有的狀元都是不愿意成為駙馬的。畢竟迎娶了公主之后,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可以說是到了頭了。以后也很那難再有更進一步的機會了。 在隋朝之前,皇帝的女兒大部分都是嫁給了當(dāng)朝掌握權(quán)勢的那些貴族。這是早期的皇帝常用的一個籠絡(luò)人心的手段。但是這樣子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端,那就是這樣的得到天恩的貴族很容易在皇帝去世了之后掌握大量的權(quán)利。 歷史上就有不少的外戚專權(quán)。他們實際上大部分多少都是曾經(jīng)受過皇帝青睞的那一撥人。所以為了減少這個外戚的影響力,于是就有了科舉制度這一個制度的出現(xiàn),實際上就是為了扶持一些專屬于民間的團體,并且對于皇帝的忠心程度相當(dāng)高的一個團體。這樣的團體實際上是為了對抗朝中貴族而成立的,所以狀元事實上在這樣的陣營的基調(diào)之下,就很難去做到迎娶公主這樣的一個事情。 畢竟,在迎娶了公主之后,自己在朝中的身份多多少少已經(jīng)被劃分到了貴族那個階級紫紅,再加上駙馬這個身份的特殊性,所以駙馬在朝中是很難有真正掌握實權(quán)的位置的。大部分駙馬能夠擔(dān)任的位置都是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虛職。 這又回到了最早說的那一點。那就是這些滿腹才華的狀元們愿意讓自己的才華無處施展而泛泛的虛度余生嗎?當(dāng)然他們的是不愿意的。因為這樣的身份就足夠讓自己多年的努力就化為泡影。一個身份就足夠的碾壓自己半輩子所有的努力,這樣的階級鴻溝不得不說實在相當(dāng)?shù)某爸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