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編和大家一起鑒賞大唐法門寺茶器,巧妙的設計以及巧奪天工的工藝讓人不得不贊嘆。 今天,小編搜羅了唐代另一類金銀器——金銀碗,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唐代金銀器的風采。 鎏金仰蓮紋銀碗 鎏金仰蓮紋銀碗——通高8厘米,足徑11.2厘米,口徑16厘米,重223克。 銀碗花瓣式敞口,腹壁內收,荷葉形圈足。外壁飾兩周蓮瓣,內鏨花蕾及葉脈紋,圈足外側鏨刻荷葉及葉脈紋,部分紋飾鎏金。碗壁以錯置排列的蓮瓣組成,并以蓮瓣相間的自然起伏形成花式口沿,底下更以翻卷的荷葉做成圈足使整器造型猶如一朵怒放的蓮花,形象別致,清新可愛。 1987年陜西扶風法門寺唐真身寶塔地宮出土,現(xiàn)藏法門寺博物館。 宣徽酒坊銀碗 宣徽酒坊銀碗——高5.8厘米,口徑15厘米,底徑7.8厘米。 碗心刻飛翔的鴻雁,周圍飾寶相花朵,并以排列的珠點為地紋,外有聯(lián)珠紋一圈;腹里壁飾以兩方連續(xù)圖案,紋飾上大下小;腹外壁則為內壁紋飾的反飾??谘乩锿饩幸蝗β?lián)珠紋。 1958年陜西耀縣柳林背陰村出土,現(xiàn)藏陜西省博物館。 刻花赤金碗 刻花赤金碗——高5.5厘米,口徑13.7厘米,足徑 6.7厘米。 壁錘出雙層蓮瓣,上層蓮瓣內陰刻折枝花和鴛鴦、鸚鵡、鹿、狐貍等珍禽異獸,下層刻寶相花。其余部分可飛鳥流云,花卉等。皆以魚子紋為地。 1970年10月陜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現(xiàn)藏陜西省博物館藏。 鎏金雙獅紋蓮瓣銀碗 鎏金雙獅紋蓮瓣銀碗——高3.5厘米,口徑12.5厘米。 銀碗口沿下內束,折成略有弧狀的斜壁。圜底,外腹壁捶出十朵如意云頭,器底焊接附加鎏金圓飾片。圓片內以魚子紋為底,中心模沖出兩只相對的瑞獅,雙口銜折紙,腳下亦裝飾一株折枝花,邊緣為一圈繩索紋,繩索紋外加飾一周向內翻卷的波浪紋,紋飾均鎏金。 1970年陜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xiàn)藏陜西省博物館。 鎏金寶相花紋銀蓋碗
鎏金寶相花紋銀蓋碗——通高11.7厘米,口徑21.7厘米,底徑12.2厘米。 有蓋,深腹,圈足,蓋似覆扣的侈口蓋,大于碗口一周。蓋頂中心部位飾一簇圓形寶相花,外飾等距離六簇寶相花。碗腹亦飾六簇大型寶相花。紋飾皆鎏金,空間為素面,顯得富麗大方。 1970年陜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現(xiàn)藏陜西省博物館。 唐代金銀器華美富麗,裝飾圖案主要以動植物為主,構圖大膽寫意,節(jié)奏感較強,令人賞心悅目。不難看出工匠們對于錘擊、澆鑄、焊接、切削、拋光、鎏金、鏨刻、鏤空等工藝的掌握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才能做出這些鬼斧神工之物,而今天所搜集的這幾款金銀器僅僅是唐代金銀器瑰寶中的冰山一角。 唐代的工匠們以其驚人的智慧和巧奪天工的手藝,描繪出一幅幅生動形象,優(yōu)美動人的畫面。這就是對中國傳統(tǒng)工藝最好的詮釋。在工業(yè)化的今天,希望我們能夠繼續(xù)將傳統(tǒng)工藝傳承,精益求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