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家長微課堂(ID:jzwkt9)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為人生把握方向的時候,給一些建議、引導和鼓勵,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懂得從時代飛速變化中,吸取必要的能量,并牢牢牽著他的手,帶他去摘取成功的果實。
來源:家長微課堂(ID:jzwkt9)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為人生把握方向的時候,給一些建議、引導和鼓勵,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懂得從時代飛速變化中,吸取必要的能量,并牢牢牽著他的手,帶他去摘取成功的果實。 01 兒子上小學四年級時, 我給他報了一個乒乓球班。 02
他本以為夢想就此破滅,直到某天忽然發(fā)現(xiàn),有兩個女兒遺傳了自己的天賦——和鄰居男孩打架從來沒輸過,每次都是對方鼻青臉腫,自己像沒事人一樣。 于是,他決定把兩個女兒培養(yǎng)成為摔跤運動員,并對她們進行了殘酷的訓練:每天早上五點鐘,要求女兒開始起床訓練;再喜歡也不能穿長袍兒,得穿男孩兒似的短褲;逼著女兒剪掉心愛的長發(fā)…… 通往冠軍的路上自然充滿了艱辛,女兒也有過埋怨和淚水,但是在父親的堅持下,這種苦累讓女孩兒越來越勇敢,堅強,自信。也正是父親的強迫讓她們愛上了摔跤這項運動,最后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成績…… 03 教育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順其自然;也沒有一種能力,僅僅是天賦使然。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父母細心觀察、精心栽培、用心引導的結果。 04 很多時候,有限的認知和人生閱歷,使孩子們并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是值得堅持的,作為父母,有責任教導孩子分辨是非,把握方向,堅定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而不是讓放任害了孩子。 老家有個親戚,兄妹四人有三人考上大學,唯獨他當初因嫌學習辛苦,初中未上完就不肯繼續(xù)學業(yè),選擇輟學在家務農(nóng)。 成年后,看到其他兄妹生活安定而富足,自己卻終年勞碌活的艱辛而卑微,他不由將怨氣撒向父母:你們當初為什么不堅持讓我上學呢?我是年少不懂事,你們怎么能由著我呢? 面對兒子的埋怨和質問,父母無言以對。當初遵從了孩子的一個不理性的決定,卻讓孩子付出了一生的代價,這份內疚讓任何人都難以釋懷。 所以要教育孩子,不要太任性。不要讓未來的孩子埋怨你現(xiàn)在沒有逼他堅持,折騰未來的你。 05
蔡康永的這段話在年輕人聽來,會有一種自己曾經(jīng)可以做卻沒有盡全力去做的后悔感。在做父母的聽來,卻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 我們知道,任何學習必然要經(jīng)歷一段枯燥乏味的階段, 孩子在學習的初期是興趣引發(fā)的,然而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必然會遭遇瓶頸,興趣就有可能變成折磨,意志薄弱的孩子很容易選擇放棄。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在孩子沒有足夠的能力為人生把握方向的時候,給一些建議、引導和鼓勵,讓孩子懂得學習和堅持的意義,懂得從時代飛速變化中,吸取必要的能量,并牢牢牽著他的手,帶他去摘取成功的果實。而不是聽之任之,把撒手不管當成靜待花開。 正如郎朗在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時說的那樣:“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天賦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通過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來的,走了這一步才有下一步?!薄芭d趣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學習的年齡被“逼”出無限潛能。 希望每個父母都可以給孩子一輩子受用的能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