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藝術(shù)網(wǎng) 摘要: 他的山林、云泉、云起云落、水流花開 李綱 1962年生于廣東普寧 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 現(xiàn)供職于中央美術(shù)學院 禪院初綠翠竹清溪風傳雅韻180x24cmx3 山水,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對中國文化影響至深。山水,是中國古代文人生命的一部分。游山玩水,不僅是古代士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他的山林、云泉、云起云落、水流花開 李綱 1962年生于廣東普寧 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 現(xiàn)供職于中央美術(shù)學院 禪院初綠 翠竹清溪 風傳雅韻 180x24cmx3 山水,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對中國文化影響至深。山水,是中國古代文人生命的一部分。游山玩水,不僅是古代士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也是士人們生命形態(tài)的一種展現(xiàn),更是他們生命力的一種表現(xiàn)。 風和日麗 曲院荷風 十里桃源 180x24cmx3 松林遠黛 五月盛放 曉山春色 180x24cmx3 在古代,城市的發(fā)展遠沒有今天的發(fā)達,絕大多數(shù)的人生活在鄉(xiāng)村,鄉(xiāng)村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處于山水、樹林和田野之間。古代的交通也遠遠落后于今天,當時陸地上最快的交通工具是馬車,水上的交通工具是船,其速度,與今天的飛機、火車、輪船不可同日而語。而當時的人也不是個個都坐得起馬車,他們?nèi)绻h行,如果要從鄉(xiāng)村到城市,絕大多數(shù)要徒步遠行。古代的讀書人進京趕考,往往要提前幾年上路,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盡千辛萬苦。為了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他們必須要吃些苦。而他們一路跋涉的過程中,必定是穿行在山水和大自然之間的。山水和大自然的景物一路上像最忠實的伙伴一樣與他同行,不僅給他提供休憩的場所,也以奇異的美慰藉著他的心靈。由于古人長時間地與自然山水相對,他們之間必然會產(chǎn)生一種親密的感情聯(lián)系。山水對于古人而言,不啻于他們血脈相連的親人、心心相印的愛人、血管里流動的血液;山水,是中國古人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甚至,就是他們生命。所以,很多讀書人成為朝廷高官之后,也念念不忘山水,他們身在廟堂,心系山林,并常作林泉追慕之想。 杏花春雨 英雄禮贊 竹林清泉 180x24cmx3 士人對山水的熱愛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文學、繪畫等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如魏晉士人對山水之美的沉醉就孕育了其后山水詩的興盛。以謝靈運為代表的山水詩人的創(chuàng)作與他們縱情山水密切相關(guān),陶淵明的田園詩也得益于他的隱居生活。就連王羲之偶得的佳作《蘭亭集序》也要歸功于山水風景的長期浸潤和陶冶。 清露滴幽林 45x48cm 紙本水墨 江南又綠 45x48cm 紙本水墨 靜水 45x48cm 紙本水墨 初暑 45x48cm 紙本水墨 山水,不僅影響了文學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也同樣影響了中國繪畫的創(chuàng)作。在中國畫中,山水畫獨樹一幟,成就最高,影響最大,這同樣跟文人畫家對山水的熱愛分不開。自唐以來,中國山水畫家絕大多數(shù)是山水間的隱者,如荊浩,唐末天下大亂之際隱居于太行山之洪谷,范寬也“居山林間,常危坐終日,縱目四顧,以求其趣”,元四家都是隱者,其中黃公望“終日只在荒山亂石叢木深筱中坐,意態(tài)忽忽,人莫測其所為。又居泖中通海處,看激流襲浪,風雨驟至,雖水怪悲詫,亦不顧?!庇袝r又嘗于月夜棹孤舟,出西郭門,循山而行,山盡抵湖橋,以長繩系酒瓶于船尾,返舟行至齊女墓下,率繩取瓶,繩斷,撫掌大笑,聲振山谷,人望之以為神仙云。完全為山水魂牽夢縈,這種癡迷是他們能夠創(chuàng)作傳諸后世的作品、藝術(shù)造詣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的原因。 高地 45x48cm 紙本水墨 花暖 45x48cm 紙本水墨 輕霧 45x48cm 紙本水墨 一段好春藏不住 45x48cm 紙本水墨 坐看云起 45x48cm 紙本水墨 曉色 22x97cm 紙本水墨 山水,不僅豐富了中國的文化藝術(shù),也豐富了中國文人藝術(shù)家的精神世界,它是中國文人藝術(shù)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shù)源泉,它甚至就是古代文人藝術(shù)家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