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很多美好的詞匯,可以分配給歐洲各個城市,例如精致、渾樸、繁麗、古典、新銳、寧謐、舒適、神秘、壯觀、肅穆……只有一個詞,各個城市都不會爭,只讓它靜靜安踞在并不明亮的高位上,留給那座唯一的城市。這個詞叫偉大,這座城市叫羅馬。 余秋雨先生在《行者無疆》里狠狠地表揚(yáng)了羅馬,認(rèn)為只有偉大才可以用來描述羅馬這座城市,想過去應(yīng)該是因為羅馬是他到達(dá)歐洲的第一站,抑或是第一個讓他震撼的城市。雖然我更喜歡佛羅倫薩這座透著翡翠之光的冷艷之城,但羅馬凝聚的厚重歷史確實也會讓人無法自拔。 “偉大見勝于空間,是氣勢;偉大見勝于時間,是韻味?!?span>只有羅馬,才可以讓我背著六十斤的相機(jī)每天步行三萬多步,用雙腳親自丈量著羅馬的一絲一毫,因為舍不得路過的每一處歷史。 晨起,踏著日出的征途前往斗獸場,從中央火車站出發(fā),往南偏東三公里就到了。黑暗中的羅馬特別的安靜。
途中遇到了第一座方尖碑★,位于圣母瑪利亞的殿后,這座方尖碑是一尊默默無聞的方尖碑,碑身不高,通體空白,就悄悄地躲在教堂背后,它和奎里納爾宮前面的方尖碑本是一對,安放在奧古斯都的陵墓外。自公元432建成以來,圣母瑪利亞母大教堂多次改建,因此教堂存留了各個時代的建筑特色,即有巴洛克式穹頂,又有羅馬式鐘樓,還有哥特式彩色玻璃畫。一查資料,最讓人出乎意料的,居然還是世界上最大的圣母教堂,也是第一個以圣母瑪利亞命名的教堂。雖然無數(shù)次從她面前走過,可是看臉的時代就這么讓我錯過了外表樸素?zé)o奇怪的她,據(jù)說素面朝天的背后是讓人驚艷的滿腹經(jīng)綸。 到了Colosseum,懶洋洋的太陽還沒有出來,已經(jīng)有恩愛的情侶在擺POSE拍婚紗了。忍不住祭出我最愛的胖虎先來個合影,膀大腰圓的胖虎倒是適合氣勢蓬勃的斗獸場。 雖然斗獸場只剩下大半個骨架,但其雄偉之氣魄、磅礴之氣勢猶存。不一會,原本流光溢彩的斗獸場的天邊已慢慢透出日出前的湛藍(lán),天邊微微泛起紅霞,偶爾掠過數(shù)只驕傲的鴿子,在斗獸場天空盤旋,似乎在喚醒沉睡的古老。 像現(xiàn)在的運(yùn)動場一樣,斗獸場也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中間是角斗臺,臺下是關(guān)押猛獸和角斗士的地窖,四周是四層看臺,沒有望遠(yuǎn)鏡的年代第一層自然是VIP專座了,它是皇帝和貴族的座席,第二層屬于富有的市民,第三層則為平民席,再往上就是大陽臺,一般觀眾只能在此處站著觀看表演了。 站在羅馬競技場內(nèi)遠(yuǎn)眺著,夕陽之下的凱旋門隱隱蕩著金光,讓人不禁回想著昔日羅馬的輝煌,耳邊仿佛聽見了羅馬帝王凱撒低沉有力的的聲音:“Veni!Vidi!Vici!我來了,我看見,我征服了?!?/span> TIPS: 2.斗獸場游客眾多,進(jìn)入需要排隊等待約1小時。 中央火車站的對面,在一個看上去不太起眼斷壁之后,是天使與殉教者圣母大殿,名字相當(dāng)?shù)霓挚?,也叫做天使的圣瑪利亞教堂,但卻擁有著羅馬建筑的共性—低調(diào)之后的榮耀。 正門臉半圓形古艾賽德拉的結(jié)構(gòu),靈感來自于教堂原址大浴場的空間構(gòu)想,米開朗琪羅神來一筆地保留了戴克里先皇帝大浴場中央部分的殘骸。抬腳穿過不起眼的小門,學(xué)著隔壁門上加百利和圣女相對凝視的姿勢,仰頭和銅門上浮出的“施洗約翰”打了個招呼。。。 跨進(jìn)門,才知道里面的深藏不露,一座宏大的天井陡然出現(xiàn),91米高的穹頂是老米默默地向萬神殿致敬的作品,陽光透過彩色的玻璃頂威嚴(yán)地射入,向虔誠的信眾展示神之光輝。。。 教堂地板的東側(cè)斜切入正面有一條銅線,當(dāng)時羅馬牛氣的時候把這條子午線定為本初子午線,后來被倫敦的格林尼治標(biāo)準(zhǔn)時間搶去了風(fēng)頭,無他,拳頭大的說了算。子午線旁刻著十二星座,還有一堆讓人看不懂的莫名覺厲的數(shù)字,據(jù)說是算經(jīng)緯度用的。 教堂左側(cè)有一個碩大無比的管風(fēng)琴,笨重的身體在神父輕柔地指法下發(fā)出優(yōu)美莊重的聲調(diào)。陽光灑在拱頂下面的大理石柱上,配上教堂里彌撒時人們誦經(jīng)的聲音和淡雅簡樸的管風(fēng)琴聲,給人一種說不出的空靈、圣潔感。 大殿的對面是共和國廣場,經(jīng)典電影《羅馬假日》開啟的地方,安妮公主逃出使館后,在這里邂逅了帥氣的男主角。相機(jī)掃街之后發(fā)現(xiàn),如傳說里的表述,巴黎的女性在氣度上勝過男性,羅馬的男人在風(fēng)范上勝過女性,刀削斧鑿般的面容直如雕塑一般。 順著廣場往西處上行,不一會就來到了西班牙廣場。 西班牙廣場是到羅馬必需要去游覽的景點。帝國時期,這里是一片山丘花園。17世紀(jì)時,西班牙大使館就建在這里,周圍也有許多西班牙人的房產(chǎn)。西班牙廣場之得名,大概也就在于此。而她的聞名,則要?dú)w功于《羅馬假日》里公主坐在臺階上吃冰激凌,并與男主角驚喜“偶遇”的場景。相信每個去意大利的女孩都有這個公主夢,這也讓西班牙階梯迅速成為羅馬熱門的旅游景點。 這里是發(fā)現(xiàn)的第二座方尖碑★, 圣三一教堂方尖碑位于西班牙階梯的上方,這座方尖碑是1789年從羅馬的薩盧斯特花園移到此處的,不是從埃及運(yùn)來的原裝貨,但也始建于公元三世紀(jì),年代距今也要將近兩千年的歷史了。開鑿和豎立方尖碑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從歷史記錄看,從石礦開鑿出這種獨(dú)特的的石料,再運(yùn)動目的地,至少需要六七個月的時間,而后,就像我們國家古時候建高塔一樣,堆出一個斜土坡,中間基座處留空,把方尖碑抬上土堆后豎直地塞在基座上。 噴泉正前方就是傳說中高級商店林立,繁華聞名的水道大街,走個三五米又是一個《羅馬假日》的取景地,羅馬最古老的咖啡館Cafe Greco。意大利人喝得咖啡與我們常喝的速溶咖啡有極大區(qū)別,名字是Espresso,在意大利原文中,Espresso是迅速、快的意思,又有一個說法,說是來自法文'Extress'一詞,取為'為您特制'的意思。Espresso是普通咖啡濃度的兩倍,通常用新鮮磨碎的咖啡豆放置高壓機(jī)處理,以保存咖啡的濃郁香味,因此喝完小小一杯已經(jīng)夠醒神了。希臘咖啡館的咖啡其實和意大利大多數(shù)咖啡店的味道一致,香醇濃烈,只是古典雅致的環(huán)境和娓娓動聽的故事增加了她的品質(zhì)。 TIPS:這里站著喝2歐一杯,坐著喝7歐一杯。 順著西班牙廣場走過水林大道,往西南方向就是納沃納廣場,廣場很好認(rèn),有一個著名的地標(biāo)性建筑,那就是四河噴泉。噴泉師著名建筑大師貝尼尼為腓力教皇所設(shè)計的,作者用四個大理石人體雕像,意寓著世界四條大河多瑙河、恒河、尼羅河、里約·德·拉·普拉達(dá)河(沒有長江、黃河可能是羅馬的腳步還遠(yuǎn)遠(yuǎn)沒有看到這里,又或者是自知征服不了),四條河流又隱約象征著代表人類文明的四塊大陸:歐、亞、非美,中間則插上一個方尖碑★,寓意著天主教在全世界的勝利。
穹頂正中有一個圓形大洞,直徑8.9米,這是神殿惟一的采光來源。穹頂象征著天空,耀眼的陽光從穹頂中直射其中,宛若上天的眼睛發(fā)出的神圣光芒,營造出殿堂與神靈相通的神韻,牽連著神人之間的信仰。 萬神殿的故事很多,最有名的就是拉斐爾之墓了,著名的文藝復(fù)興三杰之一拉斐爾也葬在這里,據(jù)說拉斐爾得了不可言喻之病,又不好意思去看病,不久就離開人世了。拉斐爾生前非常喜歡萬神殿,在遺愿里要求要把他葬在萬神殿。PS:巨石圣母像下面。 萬神殿前的德拉·羅騰達(dá)廣場上,又聳立著一座方尖碑★,這是奧古斯都大帝征服埃及后搬來的第一座,始建于埃及法老王拉西斯二世公元前十四世紀(jì),來自古埃及太陽之城“拉”的神廟。古埃及人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直指藍(lán)天的方尖碑身驅(qū),被象征至高無上權(quán)力,就這么引誘著羅馬帝王的好奇和貪欲,這些本來矗立在神殿進(jìn)口兩旁,原意是紀(jì)念法老功績和歌頌神祗功德的建筑物,被入侵者當(dāng)作戰(zhàn)利品移植到外地,成為他人征服埃及的象征。從埃及到了羅馬之后,這座方尖碑被放在依希斯神殿前,到14世紀(jì)時被挪到主神山,到了1711年被教皇克萊芒十一世挪至萬神殿前,在尖頂還加上星形十字架。 轉(zhuǎn)到萬神殿后的密涅瓦廣場,有一座小巧的方尖碑,整個碑身位于一頭大象背上,仿佛是大象馱著方尖碑。這座方尖碑來自古埃及尼羅河三角洲,后來輾轉(zhuǎn)運(yùn)到了伊希斯神廟,逐漸湮沒于在時間的塵埃之中,直到1667年教皇亞歷山大七世重新豎立與此。碑身銘有象形文字,大意為只有堅實的大腦才能承受如此的智慧。 繼續(xù)往東,路過耶穌教堂,就來到熱熱鬧鬧的威尼斯廣場了,走得真的很艱辛。有人說藍(lán)天下的威尼斯廣場像一塊巨型的奶油大蛋糕,也有人說它方正的樣子更像是一個老式打字機(jī),這些調(diào)侃都基于外表白色的大理石建筑,滿滿地表達(dá)出人們對威尼斯廣場喜愛的描述。這是為慶祝1870年意大利統(tǒng)一而建造的,建筑物上面有兩座巨大的青銅雕像,右邊的代表“思想”,左邊代表“行動”。中央騎馬昂揚(yáng)四方的就是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的維克多·埃曼紐爾二世。 順著帝國大道前行,兩邊的殘垣斷壁默默記載著羅馬帝國的征程,一部羅馬記,半部神話史、半部宗教史,羅馬帝國就是在神話和宗教的交織下度過它輝煌不羈的刀光血影。。。。 走過帝國大道又回到羅馬競技場了,畫了一個不太遠(yuǎn)的大圈。 第二天早上起來,吃過加拿大酒店美美的自助早餐,又愉快地滿血復(fù)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