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以前的讀書人,每到這個節(jié)日,總難免感慨萬千,愁緒重重,并以詩詞賦之。不過,在那數(shù)之不盡的清明古詩中,能夠流傳下來的則并沒有多少,能夠讓人們代代傳誦,堪稱名作的則更是寥寥。其中,下面三首可稱最佳,不愧為文化瑰寶。 最著名的當(dāng)屬唐代大詩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短短二十八字,卻寫透了清明時節(jié)人們凄迷紛亂的心境。最后兩句尤為后人稱道,其“杏花村”一語本指杏花深處的村莊,并非特稱,但影響所及,后世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有關(guān)清明節(jié)的佳作,還有宋代黃庭堅的《清明》: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這首詩中,詩人由清明掃墓聯(lián)想到齊人乞食,由寒食禁煙聯(lián)想到春秋晉國的介子推焚死,最后感慨:不論賢愚,到頭來都是一抔黃土。這首詩意境深遠,當(dāng)與明代唐伯虎那首《桃花庵歌》一起品讀:“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p> 詩圣杜甫的《清明二首》也可稱佳作,其中第二首尤佳。其詩云: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 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秋千習(xí)俗同。 旅雁上云歸紫塞,家人鉆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 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此詩中詩人于清明時節(jié)觸景傷情、感慨萬千,暢敘飄泊之凄苦。令人忍不住想起詩人的另一聯(lián)名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清明是感傷的時節(jié),人的情緒萬千,難免起伏,或許在這個日子傷春悲秋“辜負”了歲月,才能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抖擻精神闊步前行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