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紫檀家具的欣賞
我國家具的歷史有三千多年,然而隨只歷史的變遷,各種天災戰(zhàn)爭的不確定性因素以及家具材質的特殊性,保留至今的大部分是明清家具,這部分無論是柴木的還是硬木的家具,都體現了中國家具制造業(yè)的鼎盛藝術成就,這里給大家提供一些頤和園收藏明清家具圖片,這里尤其是宮廷紫檀器,都非常精美。
頤和園是中國歷史上最后興建的一座皇家園林,始建于乾隆時期,咸豐末年焚毀涂炭,光緒中重建,光緒26年又遭八國聯軍破壞,光緒28年又一次修復。頤和園作為康乾盛世“三山五園”中保存至今最為完整的一座皇家園林,是除紫禁城外晚清最為重要的政治舞臺,園內陳設豐富,其中明清家具包括了所有款式風格的各類家具品種,其中最重要的要數清代宮廷紫檀家具,是目前世界上保存中國明清古典家具最多的地方。英法聯軍焚劫三山五園后,清內務付完成了對園內陳設的統(tǒng)計,原有陳設八萬七千七百八十一件,現存完整陳設九千五百九十六件,頤和園遺存4735件,重建后把其余各處家具送頤和園擺設,還又大量征集家具陳設,但晚清國力衰弱,制造工藝已經大不如前了?,F存各類家具3000多件,絕大多數為宮廷家具,在制作和材質上都可稱為中國歷代家具的最高水準。這里主要介紹幾種宮廷紫檀家具,讓我們一窺中國古代杰出的木器文化。
1、紫檀有束腰雕龍紋羅漢大床。
長278厘米、寬176厘米 高108厘米,床面高50厘米 體量巨大不惜工本,充分顯示皇家氣派。此器物混若天成,搬運有如天物之感受,每條大邊都上百斤,而且都是罕有大料制作,工藝選材登峰造極。故宮博物院也有一件文飾造型完全一樣的羅漢床,比此床稍小,也很可能是測量的誤差。





2、紫檀有束腰夔鳳紋六足寶座 清中期 長112厘米寬69厘米座面高55厘米
寶座五屏風式,座面呈腰圓形,靠背和扶手隨座面形狀向內環(huán)抱,攢框裝芯板雙面鏟地高浮雕夔鳳銜團壽紋,刀法生動流暢。寶座下承六條雙劈料變成馬蹄腿,俗稱花馬蹄,鼓腿膨牙。下承腰圓形拖泥,與座面形狀相應,寶座腿和牙板為大料整挖,不拼不接,紫檀素有“十檀九空”之說,其選材難度可想而知。


3、紫檀透雕花卉紋繡墩 清中期 座面直徑27厘米 腰徑40厘米 高51厘米
造型高挑,曲線優(yōu)美,上下牙板和腿足浮雕拐子龍及寶珠紋,開光內裝透雕繩紋“四聚如意”紋卡子花,造型生動流暢,在構圖上結合了中西方藝術特點。用料巨大雕工精細打磨細膩,榫卯嚴謹。厚重中透著靈秀之氣,難得的佳品,我感覺應該具體到雍正。


4、乾隆插牌式座屏底座 長74厘米寬56厘米高121厘米
此器以整塊大料制成的透雕拐子龍紋木墩為底座,立柱由兩塊透雕螭(CHI)龍拐子紋的站牙支撐,上下橫杖間裝潢拐子龍絳環(huán)板,下橫帳底部裝正反兩面披水牙子。精雕細刻,用料奢侈,雕工繁復,文飾秀美,風格上多借鑒明代黃花梨隔扇和屏風的裝飾手法,也有點仿古代青銅器文飾的特征,這個是典型乾隆紫檀工藝,他仿造很多類似青銅器文飾的紫檀觀賞器。




5、紫檀獨梃圓桌 清中期 直徑96厘米 高85厘米
桌面圓形,攢框裝芯,可左右自由轉動,桌面下裝浮雕如意云頭花牙一周,此桌工藝復雜、雕工精美、牙板、腿足、霸王帳等部件制作的非常富有張力。此圓桌是清宮廷家具中的珍稀品種,三足帶霸王帳者存世僅此一件。其實我不是很同意作者的觀點,因為就我所知,清帶制作紫檀家具等器物有個特點,就是每次都做雙份,可能是為省料或是備用等原因。




6、紫檀高束腰帶須彌座香幾 清早期(估計為雍正)長49厘米 寬36厘米 高90厘米
香幾滿徹紫檀,素面起攔水線,面板邊抹陰雕錦地紋,三開光內浮雕纏枝花卉。高束腰開光透雕夔龍和纏枝花卉紋,上下雕肥厚的俯仰蓮紋,又稱為“巴達馬”。望板及披肩鏟地浮雕卷珠紋和纏枝花卉。變體三彎腿外翻回紋馬蹄雕花卉紋,踩寶珠。下承須彌座,面板攢框裝芯,高浮雕夔龍銜靈芝紋,須彌座束腰三開光雕龍紋,牙板和卷云足一木聯作,雕寶珠及纏枝花卉紋。此幾用料厚重,選料上乘,雕工精湛,文飾復雜,造型典雅穩(wěn)重。須彌座借鑒石雕的造型,這個在清宮廷紫檀器中非常多見。



以上節(jié)選自頤和園明清家具 田家青總策劃。。。。。。龍圖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