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 Mei姐發(fā)布了一篇關(guān)于崖柏香學(xué)的文章。 當(dāng)時討論的時候, Mei姐崖柏私享會的成員踴躍分享, 信息量非常巨大。 這次和大家分享的是第二篇。 上圖為私享會成員李登烈研制的崖柏蟲茶。 【李光輝】:白粉黃粉味道普遍好。 假黑油料很多,好香料也不一定特黑。有的水泥皮的料質(zhì)比骨料還好,但是白粉骨料普遍料質(zhì)要好于水泥皮,白粉黃粉大條紋的味道普遍特香。
【盧昕】:關(guān)于透光料。 透光料就是所謂糖心料,半水半油,生聞味道重,聞到的是水汽。而干透的料生聞肯定沒味道,多放就脫水,就不透光了。曾經(jīng)透光料,放陣子就不透光。
剛開的料,味道很濃很沖。水分干了味道就淡了,但更醇更香甜了。
【周滄桑】:白粉料、骨料、黃毛料、黑油料的味道對比。 現(xiàn)在很多人喜歡白粉料,骨料,黃毛料。如果是喜歡外觀皮色倒沒事,各有所好嘛。但要說白粉料、骨料、黃毛料就比普通水泥皮的香,那我就不敢茍同了。黑油味道濃,不代表味道好。我接觸到最好聞的料是黃料,干凈、純正、醇厚、香甜。 黑油味雜,甚至有的還有腥味,就像放久了壞了的食用油一個道理。黑油味道大,味道濃烈香甜。很多重口味的人很喜歡,我也喜歡黑油,這種適合拿來賣,普通人喜歡很濃的。 味道淡的要靜下心來慢慢品,一般在店里還不如味道濃的好賣。而味型我一般不談?wù)?,因為每個人喜好不一樣,所以我說香只說濃淡和味道干凈還是有雜味。
板根油性重,味道濃,出香料的可能性要大。就是所謂的賭性小。它的缺點就是,裂多,有雜味。這是一個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不可能好處都占完了。陳化好,油性足,也干透了。料小一般味道不會太雜,而且也不會有陳化不透的風(fēng)險。不能盲目相信白粉料,骨料就比普通水泥皮的料好。 城口比太行味道濃,但沒太行味道干凈。南方料一般比北方料容易有雜味,太濃的有雜味的料偶爾聞很好,聞多了就悶了。南方空氣濕潤,容易滋生微生物。如果一個料帶著泥土、苔蘚,你說味道雜不雜?多看看料的外觀就懂了。泥土少、沒苔蘚、水分也不是很重,就會是味道異味淡。
【譚雄圣】:關(guān)于崖柏香夾雜的異味。 崖柏主體甜香味夾雜的異味很多時候恰恰是美妙之處,譬如香料里能夾雜陳皮陳香的那類,我個人大愛。 這東西相對來說很是主觀的問題,蘿卜青菜的問題,的確不好定論。我個人是深中黑油毒,黑油也很多不香的,不是黑油都香,我們既要用相信自己的感覺,也要就料說料客觀分析。 上圖為私享會成員收藏的崖柏香料。 上圖為油性好的崖柏熏香料。 【墨熏】:具體看料。 崖柏香味具體還是看料,有好的必定也有不好的,任何事物都是這樣,具體東西具體分析看待。其實每個人的嗅覺本來就不完全一樣,對同一塊料感受都會有所不同,同一塊料不同局部都可能產(chǎn)生不同香型。
我喜歡干凈清香又微甜的味道??諝庵心欠N若有若無的淡淡的清香、微甜、淡雅,可以有可以無,甚至可以忘我,不記得有香。但是沒有了,你會感覺少了一個讓你很舒服的味道兒。
【俞巍蔚】:香料跟陳化時間有關(guān)系。 如果說黑油料香的話,那么提煉出來的精油偏黑才對,實際上精油都是偏黃的,所以說香味跟顏色是沒有關(guān)系的,黑油只是滿足人們視覺上的感受。 實際上精油提煉剩下來的紅色發(fā)黑的膠狀物味道雜,不好聞。所謂香料一定是跟陳化時間有關(guān)系的,陳化的越長合成的香味物質(zhì)越多。
黃毛料也好黑油料也好,這個不是判定的標(biāo)準(zhǔn),而是以實際味道為準(zhǔn)。只是黃毛料的顏色跟純精油的顏色更接近。黑油料也有陳化的很好的。我現(xiàn)在并不知道黑色就一定代表陳化到位,實際上我有幾塊黑油料,味道并不好,水分比較多,做出來的手串放了兩年還在不停的冒白霜。可見,黑色不是判定陳化到位的標(biāo)準(zhǔn)。所以說,是否陳化到位還得看料子的實際香味。
實際上,崖柏表皮的味道要比芯材的味道好,這個跟崖柏跟空氣接觸的表面積大小有關(guān)系,這個也驗證了為什么小料的味道要比大料好聞。 上圖為崖柏板根料。 上圖為崖柏粉。崖柏粉可以用電熏方式聞香。 【關(guān)山】:極品崖柏香會讓你上癮。 舍利料最珍貴的也許是岀奇香。香到能跟頂級沉香比高低!但這極奇罕見,也許在舍利中占千分之一吧。我經(jīng)手的崖柏沒有一萬也有好幾千件,并且仔細(xì)開料經(jīng)過聞、泡、薰、燒,目前只發(fā)現(xiàn)幾件中的一部分達(dá)到這個級別。 這種香是什么感覺呢,就像抽煙令你上癮一樣的感覺,越聞越想聞,真是絕了。我與私享會成員的譚雄圣?和墨蘭分享過我的發(fā)現(xiàn)。這可能與物種的變異和生長環(huán)境有關(guān),這也是我研究其產(chǎn)地與物種變異的原因。也許是鉆牛角尖吧。
剛才有人私聊我,問什么是香?香的標(biāo)準(zhǔn)是什么?這個問題也許一百個人有一百種定義,我的定義香就是爽。也就是能不能讓你聞了過鼻不忘,越聞越想聞。極品的崖柏香味就是令你聞了上癮,越聞越想聞!
上圖為崖柏黃毛料、白粉料、骨料。 上圖為崖柏熏香木塊。 【鄒鋒】 科學(xué)的去分析及驗證崖柏香 長期以來,很多朋友常常把“形”與“香”在一起討論,把“自然”與“人工”按個人偏好直接對立起來,把民間的簡單提煉精油、制作線香等當(dāng)做科研,這些都是些常識性的錯誤。因為,很多話題是需要分開來討論,很多問題也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比如說制香。
本群關(guān)山先生曾談到過“尼木藏香”。咱們就以尼木藏香為例:尼木藏香就是以柏樹樹干為主料,再以藏紅花、麝香、白檀香、紅檀香、紫檀香、沉香、豆蔻、穿山甲、甘菘、冰片、沒藥等幾十種香料按適當(dāng)比例配合制成的線香。
尼木藏香不僅可用于佛事活動,而且還具有殺滅細(xì)菌、驅(qū)除污濁之氣、預(yù)防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增強睡眠等獨特的醫(yī)療功效,對人體有百利而無害。
中國香文化從祭祀、宏愿至生活,品種和香型何止千種,用途也不盡相同。如果說就像我們今天搓木即可為香,做些有原始意味的香,就認(rèn)為是香道專家了,那么試想一下,中國制香工藝中記載的那上百種制香的香料豈不是多余了?我們的制香工藝成為非遺是否也太幼稚和小兒科了!
舉這個例子就是要跟朋友們商榷,我們?nèi)绾卧诟行哉J(rèn)知的基礎(chǔ)上,通過文獻(xiàn)研究和前人的實踐經(jīng)驗,來分析和驗證我們研究和玩法的科學(xué)性。
我們應(yīng)該經(jīng)常提醒自己,也許我們固執(zhí)和偏執(zhí)的經(jīng)驗,不一定就是正確的,也許是經(jīng)不起推敲和反復(fù)追問的!
上圖為私享會成員李登烈炒制過的崖柏熏香木塊。 【Mei姐總結(jié)】 崖柏香的魅力,無法抵抗。 從私享會成員的分享我們已經(jīng)感受到了崖柏香的奇妙。 喜歡崖柏,大多先從嗅覺被俘虜開始。 崖柏香,恰恰是崖柏從內(nèi)到外所散發(fā)出來的魅力之一! 大自然的贈與,非常珍貴。 讓我們且玩且珍惜。 |
|
來自: linliaogui > 《崖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