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均居我國惡性腫瘤首位,并且還在呈上升趨勢,早期肺癌(圖1)無明顯癥狀,如果能及時發(fā)現、治療,5年生存率接近100%。但目前僅有15%肺癌病例在早期能確診。病人出現癥狀就診時多數是中晚期,中晚期肺癌(圖2)的總體5年生存率低,僅有15~16%,因此發(fā)現早期肺癌是治療的關鍵。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肺癌篩查指南推薦、唯一可以使用的早期肺癌篩查手段是低劑量CT(low dose CT,LDCT),利用LDCT健康篩查,可以發(fā)現早期肺癌微小病灶,是目前最為敏感的影像學檢查方法。 圖1 圖2 圖1.原位癌 圖2.浸潤性腺癌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1997年提出X線活動三原則,即實踐正當化、輻射防護最優(yōu)化、個人計量限制值,并且呼吁在放射學檢查中遵循「合理使用低劑量(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的原則。 因為肺部和其他組織器官結構不同,含氣量多、密度較低,很低劑量的 X 線就能形成滿意的圖像,20世紀90年代LDCT作為一種新的檢查手段應運而生。顧名思義,LDCT 就是讓檢查者少「吃」射線的 CT。與常規(guī)CT相比,低劑量胸部CT(25mA)的有效劑量是0.3~0.55mSv,使患者所受的X線照射劑量下降了80%甚至更多,甚至接近X線胸片劑量,這樣大大減少了X線對人體可能造成的損傷。2011年8月國美國國立肺癌篩查研究(NLST)結果發(fā)表在《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1]結果使LDC成為焦點:與胸片相比,LDCT使肺癌死亡率降低了20%(P=0.004)。 低劑量CT掃描方案
LDCT肺癌篩查方案 2015年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學組《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專家共識》[2]推薦在國內肺癌高危人群中進行LDCT肺癌篩查。建議將高危人群定義為: (1)年齡50~75 歲; (2)至少合并以下一項危險因素: ①吸煙≥20包/年,其中也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時間不足15年者; ②被動吸煙者; ③有職業(yè)暴露史(石棉、鈹、鈾、氡等接觸者); ④有惡性腫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⑤有COPD 或彌漫性肺纖維化病史。 基線LDCT:第1次行LDCT篩查肺癌。年度復查(年度篩查)LDCT:基線CT掃描以后,每年1次的LDCT肺癌篩查。 隨診LDCT:檢出的肺內結節(jié)需在12個月內進行LDCT復查。通常將篩查發(fā)現的結節(jié)分為2大類:(1)肯定良性結節(jié)或鈣化性結節(jié):邊界清楚,密度高,可見彌漫性鈣化、中心鈣化、層狀鈣化或爆米花樣鈣化;(2)性質不確定結節(jié):通常指非鈣化(實性(圖3)、部分實性(圖4)、磨玻璃(圖5))結節(jié),隨診至少需要2年,對磨玻璃結節(jié)的隨診則需要更長時間,建議按照肺亞實性結節(jié)影像處理專家共識進行處理[3]。 圖3 圖4 圖5 圖3.右肺上葉實性結節(jié),直徑22mm,病理:浸潤性腺癌 圖4.右肺上葉部分實性結節(jié),直徑7mm,病理:浸潤性腺癌 圖5.左肺上葉磨玻璃結節(jié)影,直徑5mm, 病理:原位癌 國內學者也圍繞肺癌LDCT篩查進行了一些研究,但尚未形成具體的肺癌篩查指導意見或方案。中國的經濟、文化及社會背景等明顯不同于西方發(fā)達國家,因此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發(fā)達國家的LDCT肺癌篩查方案,我們需要積極努力獲得更多數據,探究LDCT在中國肺癌篩查方面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Aberle DR, Adams AM, Berg CD, Black WC, Clapp JD, Fagerstrom RM, Gareen IF, Gatsonis C, Marcus PM,Sicks JD.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1 ;365(5):395-409. [2] 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學組。低劑量螺旋CT肺癌篩查專家共識。中華放射學雜志,2015,49(5):328-335 [3] 中華醫(yī)學會放射學分會心胸學組. 肺亞實性結節(jié)影像處理專家共識[J].中華放射學雜志,2015,49(4):254-25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