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墓出土了上官婉兒的墓志銘,墓志銘讓我們對上官婉兒有不少和以前不同的認(rèn)識。 墓志銘有一些之前史料未記載和與之前史料記載不同的地方。 上官婉兒墓志銘 首先墓志銘記載了上官婉兒十三歲成為唐高宗李治的才人,這是之前史料從未記載的。才人是后宮妃嬪的一種品級,位列皇后之下的第五等級正五品。武則天被唐太宗李世民選入宮中后,品級就是才人,一直到李世民去世,武則天做了12年才人。 之前的說法是上官婉兒14歲被武則天發(fā)現(xiàn)后使用,沒有上官婉兒成為李治才人的記載。這個才人可能是武則天為方便使用上官婉兒給的一種名義,上官婉兒未必履行過作為李治妃嬪的義務(wù)。把自己親信送到丈夫床上也不像武則天這個強勢女人的作風(fēng)。 上官婉兒之前是后宮奴婢,13歲就成為才人,說明武則天一開始就給予了上官婉兒很高的地位,而不是賞識一個奴婢逐步提拔的模式。 上官婉兒 705年,張柬之等人發(fā)動神龍政變,誅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逼武則天退位,唐中宗李顯復(fù)位,41歲的上官婉兒被封為李顯的昭容(后宮中皇后之下的第二等級正二品)。 雖然上官婉兒武則天時代和李顯時代實際做的都是高級皇家秘書的工作,但名義上,上官婉兒就和武則天一樣,同時成為父子兩代皇帝的妃嬪。 之前史料都記載,唐中宗李顯時代,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私通,是韋后和安樂公主一黨。但墓志銘記載上官婉兒極其激烈的反對李顯欲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繼承皇位的行為,甚至險些飲毒藥而死,與傳統(tǒng)說法完全不同。 從墓志看,上官婉兒應(yīng)是太平公主的黨羽而不是韋后黨羽。 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聯(lián)合太平公主的勢力發(fā)動政變,誅殺韋后、安樂公主等人,46歲的上官婉兒也在此次政變中被殺。之后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繼位,李隆基被立為太子。 上官婉兒被殺,可能是政變中被亂軍無意所殺,也可能是李隆基乘機清洗一個太平公主的人。死在這次政變中,后來李隆基繼位后輿論口徑要把上官婉兒算作韋后一黨,也算順理成章之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