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認為,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腳根。四根的根本,是腳根?!叭死夏_先衰,木枯根先竭”,足以說明腳在人體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只有雙腳健康,經(jīng)絡傳導才暢通,氣血才能順利送往各個器官。
明朝時期的藥王孫思邈,就曾將其長壽秘訣留于后代,即每天揉搓按摩腳底的穴位,尤其是腳底涌泉穴。
腳底這是人們身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別是對于中醫(yī)而言,他們認為腳底就是人體五臟六腑的交匯處,經(jīng)常的按摩腳底,可以改善人們的身體,幫助人們更好的抵抗疾病,但是我們也知道有的時候按摩并不能完全的刺激到腳底,那么怎么辦呢? 只好通過艾灸來刺激了。
腳掌遠離心臟,血液供應少,表面脂肪薄,溫度較低,且與上呼吸道有密切的神經(jīng)聯(lián)系,所以腳掌一旦受寒,就可引起上呼吸體溫下降和抵抗力減弱,導致感冒等多種疾病。
艾灸腳底的作用:
1. 調和陰陽、平衡臟腑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fā)生和發(fā)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 溫通經(jīng)絡、驅散寒邪
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jīng)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 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xié)調、營衛(wèi)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 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 扶正陽氣、回陽救逆
6. 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7. 其他各種亞健康狀況的改善關系
艾灸腳上穴位的功效!
1. 涌泉穴:涌泉穴的主治疾病為:神經(jīng)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癥、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癥、腎臟病等。
2. 大敦穴:大敦穴的主治疾病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癥。除此之外,自古以來亦被視為鎮(zhèn)靜及恢復神智的要穴。此穴位為人體足厥陰肝經(jīng)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3. 太沖穴:太沖穴的主治病癥為:肝臟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生殖系統(tǒng)疾病。
4. 行間穴:行間穴的主治病征為:宿醉不適、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癥、肝臟疾病、腹氣上逆、肋間神經(jīng)痛、月經(jīng)過多、粘膜炎等。
5. 太白穴:太白穴的主治病癥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jīng)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6. 昆侖穴:昆侖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腰痛、高血壓、眼疾、怕冷癥、腹氣上逆、腸結石、下痢等。
7. 太溪穴: 太溪穴的主治病癥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jié)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
8. 里內庭穴:里內庭穴的主治癥狀為:食物中毒、蕁麻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