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內不治喘,外不治癬。 哮喘這種病很難根治,又容易復發(fā) 而且一旦發(fā)作,嚴重的甚至會危機到生命 據說:她的巨星隕落,就是因為不幸中招哮喘發(fā)作 本期文章我們聽聽專家說說哮喘的“防與治” 專家名片 張偉,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肺病科主任,泰山學者特聘專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山東省名中醫(yī)藥專家?,F任中國醫(yī)師協會中西醫(yī)結合呼吸醫(yī)師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重點中醫(yī)藥學科“中西醫(yī)結合臨床”重點學科及重點??啤胺尾】啤睂W術帶頭人,山東中醫(yī)藥學會肺系病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 精彩視頻 小兒推拿對于調理脾胃,改善過敏體質,預防哮喘發(fā)作有著其他治療方式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但注意:小兒推拿要用在哮喘恢復期的推拿調理,不要在哮喘急性發(fā)作期推拿。 哮喘的常見病因有三種:誘發(fā)性因素、遺傳因素、體質因素 1、誘發(fā)因素:感受外邪、飲食不節(jié)(生冷)肺脾受損,過食肥甘,積熱成痰,食物過敏如魚、蝦蟹、牛奶等富含蛋白質食物;接觸花粉過敏;情志勞倦。 2、遺傳因素:有明顯的遺傳傾向,起病越早遺傳傾向越明顯。 3、體質因素:體質是重要內因,即痰濕內蘊,當外感風寒,內外交困,哮喘發(fā)作 哮喘的病機: 1、病變臟腑在肺脾腎。肺主一身之氣,脾胃為水谷之海,腎主納氣,主身之津液。 2、病理因素為伏痰。主要在于痰飲久伏,觸于誘因而發(fā)。痰隨氣升,氣因痰阻。痰之源水也,源于腎,痰之動,濕也,主于脾;痰之所,肺也,肺、脾、腎常虛。 3、病機屬性分寒熱。如外感寒邪,內傷生冷者,則寒痰伏肺。素體陽虛,氣不化津,均表現為寒性哮喘;素體陰虛,痰熱郁結或寒痰久伏化而生熱,則為熱性哮喘。 4、病情演變重虛實。病初起,在肺系,以邪實為主,若哮喘持續(xù)發(fā)作,肺氣耗散,寒痰傷脾腎之陽,痰熱耗散肺腎二陰,則可由實轉虛。如反復發(fā)作可致正氣虛,疾病遷延,纏綿難愈! 癥候辨別: 1、辨寒熱:寒性哮喘,氣促哮鳴,痰涎稀薄,白色有沫,畏寒肢冷,苔薄白或滑 熱性哮喘,發(fā)作時氣息短粗,痰黃而粘,咳嗽不利,面色潮紅,胸中煩熱,舌紅苔黃。 2、辨虛實:主要看病程、新舊、全身癥狀 實證哮喘來勢快,氣長有余,胸脹氣粗,聲高,脈有力;虛證哮喘病勢虛緩,氣短不續(xù),聲低氣短,無明顯發(fā)作間隙,脈多虛細無力; 3、辨病重緩逆:輕證雖發(fā)時哮鳴,呼吸困難,但不久能逐漸平復;重證則久發(fā)不已,咳嗽哮鳴氣促,不能平臥。 4、辨肺、脾、腎虛。哮喘緩解期多表現為虛證,屬肺氣虛,自汗怕風,少氣乏力;脾氣虛弱者,食少,便溏多;腎氣虛者,多見腰酸耳鳴,動則喘甚。 5、辨哮鳴。哮鳴如哨笛者多為風邪外襲;哮鳴如水雞者多為風寒犯肺,引起內飲,內外皆寒證;聲如電鋸者或氣粗如吼多為痰熱壅盛;如打鼾者為寒痰內阻;干哮痰少者為虛火犯肺。 治則:寒邪宜溫,熱邪宜清,有表宜宣,氣壅宜降,寒熱并存不宜攻伐太過,扶正固本。危證應采取中西醫(yī)結合辦法。 哮喘推拿選穴: 1、熱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 處方:(主)清補脾經6分鐘,平肝經3分鐘,清板門5分鐘,退六腑5分鐘,補腎經5分鐘,揉小天心3分鐘,逆運內八卦3分鐘,揉掌小橫紋2分鐘,瀉大腸5分鐘,揉膻中、按弦搓摩各2分鐘,清天河水1分鐘。 2、寒性哮喘:解表補肺氣,化痰定喘 處方:揉小天心3分鐘,揉一窩風3分鐘、揉外勞宮3分鐘、補腎5分鐘、清板門5分鐘,分陰陽2分鐘,平肝肺2分鐘,補脾4分鐘,揉掌小橫紋3分鐘,揉二馬2分鐘,逆運內八卦3分鐘、掐揉四橫紋2分鐘,揉膻中、按弦搓摩各2分鐘、清天河水1分鐘 推拿治療哮喘的急性期效果差,很難控制癥狀。但對于恢復期治療效果優(yōu)于西醫(yī),因推拿以扶正治本為主,扶肺脾益腎可以調節(jié)臟腑的抗病能力,減少疾病發(fā)作。 預防與護理: 1、發(fā)作期要對家長交代清楚,缺氧對大腦有損傷,發(fā)病時要抓緊時間吸氧,以免加重病情,要堅持戶外活動,在季節(jié)交替時注意增減衣物,注意煙塵、絨毛、花粉等致敏原,注意營養(yǎng)補充,飲食起居有節(jié)。 |
|
來自: 風中云12ql867i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