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有嘉肴》過關練習
雖( 1.解釋文中加點字。 2.句子翻譯。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故曰:教學相長也。 (4)學學半。 3.文意理解。 (1)《雖有嘉肴》節(jié)選自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儒家經典著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相傳為__________時期__________編撰。
(2)本文在論述時先以“ (3)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 (4)結尾引用《兌命》中句子,作用是什么?
(5)劃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雖有嘉肴》答案 雖(即使)有嘉(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弗(不)食(吃),不知其旨(甘美)也;雖有至(達到極點)道(道理),弗學,不知其善(好、妙,好處)也。是故(所以、因此)學然(這樣)后(以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省)也;知困然后能自強(勉勵)也。故(因此、所以)曰:教學相長(增長、促進)也。《兌(通“說”,這里指傅說)命(<</span>尚書>中的一種文體)》曰:“學(教)學半,”其(其,表示推測,有“大概”的意思)此之謂(說)乎? 2.句子翻譯 (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不足,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反省。 (3)故曰:教學相長也。 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 (4)學學半。 教人是學習的一半。(教導別人,一半也是在增長自己的知識) 3.文意理解 (1)《雖有嘉肴》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又名《小戴禮記》,儒家經典著作,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相傳為西漢時期戴圣編撰。 (2)本文在論述時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繼而引入“至道弗學不知其善”,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3)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有何作用? 開頭從“佳肴”寫起,是為了用“佳肴”與“至道”作類比,指出學習的重要性,并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為最后提出“教學相長”的論點做鋪墊。 (4)結尾引用《兌命》中句子,作用是什么? 這是補充說理,以引用論證來證明論點“教學相長”,說明教與學的關系,以及教與學的重要性,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5)劃出下列句子的停頓 ▲全文翻譯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此學習然后才會知道自己的不足,教過別人然后才會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徹的地方。因此,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會自我反??;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這樣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薄秲睹分姓f道:“教人是學習的一半?!贝蟾耪f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
|
來自: houzixueyi > 《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