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腎友們最害怕就是感冒,感冒后身體免疫力下降,極易導致病情加重復發(fā)。最敏感的指標就是蛋白尿了,蛋白尿的加重對病情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治療蛋白尿腎友們常用藥物就是激素,大家都知道長時間服用會產(chǎn)生一些副作用,形成依賴,有些腎友甚至會陷入“停激素及復發(fā)”的怪圈。結果不僅病情沒控制住,反而病情越來越重了。 那難道就沒有其他降蛋白的藥物了嗎?并不是,今天就給大家說兩種降蛋白效果比較好的“降壓藥”。 啥?降壓藥也能降蛋白?別著急,接著往下看: 先來講講這兩種降壓藥是如何發(fā)揮作用及使用效果更好: 一、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制劑) 這是給蛋白尿患者用的降壓藥中的一種,如托普利、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所以這類藥又稱為“普利類”降壓藥。 普利類藥物是通過降低系統(tǒng)血壓和腎臟內(nèi)壓力來發(fā)揮降蛋白的作用。 腎臟內(nèi)壓力減小可以改善腎小球濾過膜的通透性,從而減少蛋白的漏出。蛋白尿作為影響腎功能的進展的獨立因素,阻止了蛋白的漏出,也就對抑制腎臟組織細胞纖維化和保護腎功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這類藥物對嚴重的蛋白尿情況效果更明顯,多數(shù)患者在用藥5天左右蛋白尿明顯減少,長期用藥可減少蛋白尿30%—50%左右。 二、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 這類降壓藥又稱為“沙坦類”,如纈沙坦(代文),替米沙坦(美卡素),氯沙坦(科素亞),厄貝沙坦(安博維)等。腎友們對這類藥物應該不是很陌生,在腎病3期后不少伴有高血壓的腎友們也會用到這類藥物。 那沙坦類的藥物是如何發(fā)揮抑制蛋白漏出的作用的? 整體來說是一個因果關系:腎素——血管緊張素II——高血壓(蛋白、腎功能)。 腎臟受損后,腎臟會分泌物質(zhì)腎素(一種酶),腎素會使血管緊張素分解產(chǎn)生血管緊張素II。血管緊張素II在體內(nèi)產(chǎn)生過多,就會致使血管硬化、水鈉潴留、血壓升高,從而影響腎功能,導致蛋白漏出。 因此只要抑制血管緊張素II的產(chǎn)生,就能夠降低血壓,減少蛋白尿的漏出,起到保護腎功能的作用。而沙坦類的藥物的功能就在于能起到抑制血管緊張素II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