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坑先出
硯史成說:端硯始自唐高祖武德年間(619-626年);歙石始自唐玄宗開元年間(713-741年),相差百年左右。
所謂“端出武德”之說,據(jù)目前可知文獻,最早似為清人黃欽阿《端溪硯史匯參》及計楠《石隱硯談》所引自“東坡云”——其結(jié)論應(yīng)是從坡公言所藏許敬宗端硯“真四百年物也”推斷而來。實則許敬宗唐高宗時方去世,故徐氏硯未必夠武德時物。
又,南宋葉夢得在其《避暑錄話》中,據(jù)北宋李世衡所藏一方“天寶八年”偽銘唐端硯,質(zhì)疑許敬宗硯“真贗亦未可知”。但許氏硯早已不傳,無從考辨,故葉氏之疑當永遠無解。
無論官方考古發(fā)掘及民間私出,今日皆偶有唐端出世,但尚無發(fā)現(xiàn)可確證必是初唐端硯之實物。
“歙出開元”說,北宋《唐譜》(唐積《歙州硯譜》)記之。陶谷《清異錄》亦記開元時蕭穎士已評說歙硯,晚唐咸通間詩人李山甫《古石硯》詩贊歙硯云“何啻值千金”,可知晚唐時歙硯已甚名貴。今合肥唐墓出土之“開成五年(840年)箕形歙硯”,為可定年份最早的歙硯標準器。
中晚唐之劉禹錫《唐秀才贈端州紫硯以詩答之》云“端州石硯人間重”;李肇《國史補》云“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顯然當時端硯已相當有名。以古代嶺南交通中原之不便,能取得“人間重”、“天下無貴賤通用之”的影響,須經(jīng)相當長時日之傳播方可達到。
從文獻之可信度、準確性來說,端也應(yīng)先于歙名世——因為劉禹錫等人乃當時人說當時事,直接證據(jù);而陶谷乃五代宋初人說唐人事,間接證據(jù)。
今人有舉明人李竹懶所言“端溪未行,婺石為首”為歙先于端的根據(jù),然竹懶明時人,去唐已遠,臆斷罷了。
今人亦有據(jù)《西清硯譜》“王廞壁水暖硯”館臣解文“質(zhì)理紫潤,絕類端石”,及“晉玉蘭堂硯”館臣云“似端石”,以之證明端石始于晉時。且不論兩硯確否端材,只硯本身應(yīng)是贗品,遑論其他。
(兩硯之考證見拙著《贗硯考》第一篇《乾隆內(nèi)府二晉硯——南朝風流無此樣)
故爾,雖然“端出武德”之說尚屬東坡一家“孤證”,但從唐人說端詩文看,端比歙略早當合情理。而且,鑒于東坡于硯學的造詣,我輩有理由相信坡公鑒藏許敬宗硯的眼力。
因此也可認定,在可信服的考古新證出現(xiàn)以前,端先出于歙的成說尚不可功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