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我們中華文化之瑰寶。在我們的文化傳承中,詩詞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詩人們用美麗的詩句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廣為傳頌,流傳千古。 可是,他們把自己最精粹、最美麗的文字和思想留在了人世間,自己卻不一定走得多么安詳,有的人甚至在悲痛中,走完了一生。 快意詩詞所有配圖為原創(chuàng)。引用請注明出處。 詩仙李白,一生豪邁奔放,作品蕩氣回腸,豪氣干云。 然而,自從44歲時向唐玄宗請辭回家后,他的人生就每況愈下。在接下來近20年里,詩仙東奔西走,61歲的時候居然需要投奔當縣令的遠房叔叔。 誰能想到,曾經(jīng)在金鑾殿對答如流,出口成章,唐玄宗親自盛羹,高力士脫鞋的“謫仙人”,委曲求全到這如此地步。 唐肅宗上元三年 (762年),63歲的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自己珍藏的手稿交給了族叔李陽冰,賦《臨終歌》而終。(參見拙作《一生疏狂,臨走還豪邁了一把,這就是詩仙李白》) 也有傳說,說詩仙飲酒放歌,躍入水中欲攬明月,再也沒有上來。 我更愿意相信他是上了九天,與明月相伴,實現(xiàn)了他“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愿望。 詩圣杜甫,一生飄零,顛沛流離,孤苦伶仃。直到生命的最后幾年,他出于一種后人無法揣測的目的,一直在江河間漂流,委身孤舟,常常風餐露宿,食不果腹。 孤獨,是杜甫一生的主旋律。他曾在《憑孟倉曹將書覓土婁舊莊》中寫道“十載江湖客,茫茫遲暮心”,說自己已經(jīng)漂泊了十年;在《登岳陽樓》中寫道“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說親戚朋友都早已疏遠,無人聯(lián)系,老來只能獨棲孤舟,孑然一身。 據(jù)《新唐書》、《舊唐書》的記載,杜甫一葉孤舟飄蕩到了耒陽(lěi,今湖南衡陽南部),被洪水阻隔,將近十天沒吃到東西。當?shù)氐目h令聞訊,趕去營救,請回縣衙,還備了烤牛肉、白酒招待。飽餐了一頓的杜甫,可能是因腸胃難以接受,“一昔卒”,第二天就死了,時年五十九歲。 也許,對于饑寒交迫、萬念俱灰的杜甫來說,離開這個冰冷絕情的人間,未嘗不是一種解脫。(參見拙作《“天地一沙鷗”----杜甫一生飄零冷夜孤舟的真實寫照》) 詩佛王維,與太白同年出生,早一年去世。 詩佛的詩,清新淡遠,超凡脫俗,“詩中有禪”,充滿了修行,娓娓道來一番禪意。蘇東坡評價詩佛的詩作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據(jù)《舊唐書》記載,王維信佛修禪,妻子過世以后也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淡然獨處;常年吃齋,不吃葷菜,退朝之后常常焚香獨坐。 詩佛臨終之際,給朋友寫了告別的書信,又給親戚朋友寫了些書信,規(guī)勸他們都要一心向佛,修行悟禪,然后擱筆,安然而去。 詩佛不愧是詩佛,走得如此從容飄逸,平靜優(yōu)雅。 詩鬼李賀,生于公元791年,晚了前輩詩仙、詩圣、詩佛整整一代人,但憑借自己的才華,憑借自己的“怪才”、“鬼才”,竟然能與三位前輩齊名,被稱為“詩鬼”。 當然,“詩鬼”這個名號,可能還與李賀二十多歲便英年早逝有關(guān)系,后人借此表達對他的惋惜。 他的作品談古論今,大開大合,想象豐富,使他成了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據(jù)《舊唐書》記載,李賀“文思體勢,如崇巖峭壁,萬仞崛起,當時文士從而效之,無能仿佛者”。 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豪情萬丈的句子“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strong>,正是引用自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也許,正是因為滿腹才華,加之憂國憂民,不滿社會動蕩黑暗,卻又功名無成,報國無門,終于積郁成疾,年紀輕輕的李賀竟然病倒了,而且再也沒好起來。 《舊唐書》記載李賀終年24歲,《新唐書》稱27歲。 詩鬼李賀,在他短暫的人生中,寫下了優(yōu)美絕倫的詩篇。他就像一顆流星,雖然只是一瞬間,但是卻最明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