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尊林和他的木版年畫 劉氏“瑞興和”木版年畫 一段傳統(tǒng)技法的傳承之路 木版年畫是中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形式之一,在過去,每逢過年,人們都把它張貼在門窗或是居室里,使得滿室生輝,春意融融。一位古稀之年的老人、一個有著300多年歷史的“瑞興和”木版年畫,他們之間有著什么故事?傳統(tǒng)木版年畫又是怎么制成的?近日,記者來到高新區(qū)化工廠家屬院,見到了“瑞興和”木版年畫的第十八代傳人劉尊林。 記者 魯慧 文/圖 “瑞興和”木版年畫 入選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今年77歲的劉尊林,退休前是鄭州高新區(qū)的一名教師,曾任學校校長的他,退休后依然在各地講學授課。但隨著國家對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視,他也開始重新認識家族的“瑞興和”木版年畫手藝。 “原來家里祖?zhèn)鞯牡癜嬗?00多塊,很珍貴,文革時破壞了90多塊,現(xiàn)在只剩下10塊?!眲⒆鹆终f。 神軸原為古時家族繪制,上有家族列祖列宗先考先妣的畫像,供后人祭拜,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載體。后來神軸中的人物擴展到了神像、歷史人物、佛、道教、民間傳說故事等,是祭祀、鎮(zhèn)宅、祈福的供奉載體,統(tǒng)稱為木刻版年畫。據(jù)現(xiàn)有資料考證,“瑞興和”神軸畫和木雕技藝制作已傳承300多年,“瑞興和”木版年畫項目現(xiàn)在已經(jīng)入選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兩年來,劉氏“瑞興和”后人劉尊林為傳承已經(jīng)瀕危的家族技術,奔波各地,搜集、整理文字、圖片、錄音、視頻等各種資料,豐富完善項目內(nèi)容?!澳壳吧写婷鳌⑶宓癜?0塊18面,雖然十分破損,但看上去還很精美,專家初步認定有一定的研究價值?!眲⒆鹆终f。 畫龍點睛描眼珠 3歲就開始幫家里做年畫 劉氏“瑞興和”木版年畫,原所在地為新鄉(xiāng)市獲嘉縣南陽屯,地處豫北平原,曾是牧野大戰(zhàn)古戰(zhàn)場。該地佛、道、儒三教薈萃,寺廟眾多,宗教活動頻繁。每逢重大節(jié)日,人們祭天地、念祖宗、拜神靈,神軸作為人們祭祀神靈、先人的供奉載體,需求者眾多,正可謂“家家掛神軸,年年換新裝”。因此制作神軸的作坊也得以迅速發(fā)展。 劉尊林回憶了解放前大伯劉運通和父親劉運和組織家人制作神軸的場面。印刷、上色、加厚、上墻,裝裱、定軸、上綾、涂金,全家上下不分男女老少齊上陣,連七八歲的小孩子也要手端盛顏料的碟子,用毛筆為神像畫眉毛、打口紅。 “3歲時大伯就安排我描眼珠。大伯說,描眼珠是很重要的一步,描好了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怎樣才算好?那得讓不同方向走過來的人都覺得畫中人是在盯著自己、朝自己這個方向看?!眲⒆鹆终f,大伯是個嚴厲的人,作為一家之長,他對家人管理很嚴格,但是又極通人情。 劉氏年畫美名揚 援手帶出能工巧匠 “劉氏‘瑞興和’木版年畫,除在本縣被信仰者敬仰外,還成批銷到外地各州、府、縣。每到年前,本縣和外地的老客戶總會趁我家制作間隙,前來用我家的雕版成批印制白片,再拿回家上色。大伯不僅不收分文,深夜還讓他們和我們家人一塊吃加餐飯。大伯要求我們先緊著客人吃,客人吃飽了,家人才能吃。一些家里確實窮困的鄉(xiāng)親,年近時,會前來作坊求制作時淘汰下來有些小毛病的畫像,大伯總是慷慨地贈送給他們好的成品?!?br> 正因為此,劉家口碑極好,劉氏“瑞興和”木版年畫也得以廣銷各地并在一些地方設立小分作坊、店鋪。 “木雕版(古稱印版)以花梨木為最好材料,現(xiàn)存雕版多為本地梨木、核桃木、椴木制成雕版,在雕版上涂墨,過去多用棉紙作為底紙(現(xiàn)在均用宣紙)壓印成像,貼在案上或墻上,按不同人物的形象、衣著、面孔細描上色、上綾,再按用戶要求加厚層,而后裝上上下軸、吊線,這樣一幅精美的神軸便做成了?!眲⒆鹆终f,“年節(jié)趕會家庭成員分組上會,將神軸掛在各條街道上,待敬者挑選好,用清漆調(diào)和成的銅粉在每一位神像額頭上點一金珠—點了金,年畫里的人物就成‘神仙’了?!?br> 劉家生意興隆,他們曾直接到大戶人家制作神像,也曾為縣“龍王廟”、“福善寺”等大殿制作、修繕壁畫。劉運和制作雕版影響很廣,周邊不少廟堂寺院頂檁上還寫有“畫工劉運通、劉運和”的字樣。 新中國成立后,劉運和被縣里任命,教授了一大批能工巧匠。 閣樓暗藏大秘密 年代久遠舊雕版面世 “2010年我聽說我家祖?zhèn)鲝氖潞芫玫摹褫S畫’和‘木雕藝術’有可能被認定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十分欣喜??上У氖?,100多塊常用印版及上千張底紙樣,都遭破壞或丟失。不過沒想到的是在當年春天老家修蓋房子時,我們竟然在老屋樓上又發(fā)現(xiàn)了13塊年代更加久遠、且早已被人遺忘的舊雕版?!眲⒆鹆终f,“當年父親離家時,把通往閣樓的門封上,并用顏料粉刷。樓梯截斷后,怎么看都像是一面完整的墻,于是閣樓就成了誰都不知道的秘密?!?br> 在項目進行專家組評審論證期間,劉尊林舉辦了“家藏珍品展”,隨后又舉辦了“劉氏‘瑞興和’木版年畫木雕藝術展”。 “我大伯的兒子、我的堂兄劉尊賢8歲開始雕版及神軸制作,解放后還為當?shù)氐囊恍├先酥谱魃褫S,現(xiàn)在還有一些家庭保存著他的作品。”劉尊林說,當?shù)胤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普查時,曾多次找到劉尊賢的后人,可其因意識不到非遺工作的重要性而屢次拒絕。 “老畫匠越來越少,年輕人都不愿意再學,以經(jīng)濟為主導的價值觀使得神軸制作失去生存空間。為了傳承家族的技藝,我上了業(yè)余書畫班,希望盡自己的力量進行保護?!眲⒆鹆终f不光自己要學精練好,還要舉辦家庭技術傳承班,每年清明節(jié)進行比賽。 “神像畫軸反映了人們對先賢名人的崇拜敬仰,對研究中原地區(qū)民俗文化、民俗風情及觀念、信仰有重要價值?!比欢瑫r代變遷,年畫早已被人們淡忘,又有誰還會在一個現(xiàn)代化的客廳里掛一幅“神軸”呢?老物件已經(jīng)失去了實用性,保護和傳承的同時能否注入新的東西延長其生命力?這是劉尊林苦苦思索的。 新聞1+1 木版年畫這樣做成 說到木版年畫的制作,劉尊林說這可是個費時耗力的活。首先,第一步雕版就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有時甚至需要一年以上可以完成;雕版、洗版完之后,就可以開始上墨了;先用墨水上色,然后再印刷;印刷時要把紙打直,手要輕快,紙放上后,要用工具把紙推平;紙上墨后,就要上色。 劉尊林說,沒有3年的工夫,是上不好色的。上色完,再經(jīng)過加厚、上墻,裝裱、定軸、上綾、涂金,才算完成。 劉家年畫300年的歷史 劉氏家族二世祖劉元于明孝宗弘治10年(公元1497年)肩挑木匠雕刻工具、繪畫工具沿途制作,最后定居獲嘉縣南陽屯。六世祖劉學之后,劉氏木版年畫經(jīng)營規(guī)模已經(jīng)很大。家傳的72大全神則為劉學親手制作。目前家藏的《姜太公釣圖》據(jù)傳也為他所作。清康熙年間,十世祖劉法湯手藝精湛,曾為一大戶人家制作嫁妝,工作一年交工時,主家發(fā)現(xiàn)其中一張大床的床圍上少了一只喜鵲,將劉家告上官府,3年官司下來搞得家破人亡。另一說法是同行陷害。目前,此床仍放在家里。 清道光、光緒年間,瑞興和’雙川”劉相川、劉大川在當?shù)貥O負盛名,甚至被外地大戶人家聘去做活。二人曾在天津為一大家族作畫,得到不少贈品?,F(xiàn)家藏的唐伯虎書法一幅即為其所有。 作者:魯慧
|
|
來自: 昵稱51664607 > 《木版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