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xué) 為萬世開太平 嬴政滅六國,一統(tǒng)江山,成為中國的第一個皇帝,自命不凡的他自命為秦始皇,妄圖萬世相傳。他做夢也沒想到,秦朝僅僅維持了短短15年僅歷三世而亡國。 原因多方面,在用人方面,秦始皇也是缺少政治眼光的人,他重用趙高和李斯,是亡國的內(nèi)部原因。他聽信讒言,放逐了自己長子扶蘇,發(fā)配了正直、干練的功臣蒙恬,已使秦朝大廈傾覆難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趙高起草圣旨書給監(jiān)軍在上郡(今陜西榆林東南)長子扶蘇,速將軍事托付給蒙恬,趕回咸陽主持喪事。這實際上已確認(rèn)了他繼承者的身份。
胡亥即位后,趙高掌握大權(quán),開始對秦始皇家族的屠殺。據(jù)史書記載,趙高一次就在咸陽殺掉了胡亥的12個兄弟,將10名公主碾死于杜郵(今陜西咸陽市東)。趙高又排擠掉不少敢于直言進諫的官員,安插了大批親信。他的兄弟趙成,封為中車府令;女婿閻樂,當(dāng)上了咸陽縣令。為了堵塞群議,防止二世與其他人接觸,進一步把他控制于股掌間,趙高又編造謊言說:“天子之所以尊貴,就在于要隨時保持自己的威儀,使人只聞其聲,不見其形。陛下年紀(jì)還輕,如果在眾臣面前不經(jīng)意地暴露了弱點,恐為天下人恥笑。故陛下不如居內(nèi)朝處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輔佐。這樣,人人都會稱頌皇上的圣明?!被栌篃o知的胡亥樂得把朝野大事交給趙高代理,于是不再上朝,一味尋歡作樂,決斷之權(quán)大部落到了趙高的手中。隨著權(quán)力的擴大,趙高的野心也不斷地膨脹。他不再滿足于只做一名郎中令,而將眼光轉(zhuǎn)向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在他的心目中顯得日益迫切了。
胡亥既死,趙高欣喜若狂,匆匆趕到現(xiàn)場,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璽佩上,大步走上殿去,準(zhǔn)備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頭不從,以無聲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夢。無奈將玉璽傳給了扶蘇的長子(關(guān)于其身份,后有詳細介紹)子嬰。由于秦的力量已大為削弱,子嬰只得取消帝號,復(fù)稱秦王。 子嬰明白了罪惡累累的趙高,決不會放過自己,充其量也是個短命傀儡帝王而已。此時,秦朝業(yè)已大廈將傾,毫無挽救可能,況且,趙高正在與造反的隊伍聯(lián)絡(luò),企圖獻秦朝而自保。不如先動手殺了這個罄竹難書的奸賊。
子嬰無力挽救內(nèi)憂外患的秦王朝,在國之將亡時,寧亡國于劉邦,也不拱手讓奸賊趙高篡權(quán),采取斷然措施,鏟除罪不容誅的趙高,確實是亡國之君的驚天絕筆,讓后世的兒皇帝、傀儡皇帝們汗顏。
我覺得,我們首先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這個人是誰,也就是秦王子嬰到底是個什么來歷。在后秦始皇時代,秦王子嬰是個非常特殊的人,這個人的特殊呢?就聽我剛才說的這四個字,秦王子嬰,大家仔細想一想就有問題。第一,秦王。秦始皇當(dāng)上皇帝以后,已經(jīng)把秦王改成叫始皇帝,然后下面是秦二世,這個時候怎么又出來一個秦王呢?這是一個再一個,子嬰。這個人我們前面幾乎沒有講過,只在殺蒙恬、殺蒙毅的時候,子嬰出現(xiàn)過一次,勸諫秦二世。
我們先說第一個問題,趙高把秦二世殺掉以后,其實趙高這個時候自己想做皇帝的,但是趙高看見大臣們都沉默,這個大臣們無言的反抗,讓趙高感到心虛,所以他上那個大殿他都感覺汶川地震一樣,地動山搖,椅子都坐不住,心虛到極點了,所以他不敢當(dāng)皇帝了。 他選來選去,選了一個人,但是他先立了規(guī)矩,他說過去秦始皇那個時代,不但擁有關(guān)中之地,而且擁有整個天下,那個時代叫做皇帝?,F(xiàn)在不同了,現(xiàn)在秦國只有關(guān)中這一塊,函谷關(guān)以東的土地,已經(jīng)被重新立國的六國所占領(lǐng)了。那就是秦國的土地,已經(jīng)大面積的縮水了。既然土地面積縮水了,那這個皇帝就不能叫了,咱們還恢復(fù)原來的說法,叫秦王,這就是秦王的來歷。
另外《史記》的《六國年表》記載,他是秦二世的哥哥,三種說法。其中以秦二世的侄子這個說法最流行。大多數(shù)人都用這個說法,而且說這個侄子不是別人,說他是被殺死的公子扶蘇的兒子。這樣以來,子嬰的身份《史記》司馬遷的記載三種說法。那么哪一種是比較正確的呢? 我們先說一說那個最流行的,就是秦二世他哥哥的兒子,也就是秦二世的侄子。秦二世侄子這個說法能不能成立?這個說法有兩點有問題: 第一,年齡不符。因為他要是扶蘇的兒子的話,我們可以算一算他有多大年紀(jì)。秦始皇是49歲,49周歲,50虛歲死的,我們就按50歲算。秦始皇50歲死,秦始皇多大生扶蘇呢?生他的皇長子扶蘇呢?歷史沒有記載,我們推算一下,就按17歲生兒子來算。那么17歲生兒子,那么就得16歲結(jié)婚啊,這個就差不多是夠早的了,16歲結(jié)婚,而且17歲就生了扶蘇了。
這是最大的年齡了。假如說他是扶蘇的兒子的話,就是秦二世的侄子的話,他只能是在秦二世被殺的時候他19歲。但是史書明確記載,子嬰在刺殺趙高之前,和他的兩個兒子在一塊兒密謀,他和他兩個兒子商量,商量好以后,把趙高殺了。你想想,他多大呢?他19歲。 他19歲,他和他的兩個兒子商量?他19歲我們也按他17歲生兒子,他兒子多大呢?兩歲,兩個兒子,都算雙胞胎,和他兩個兩歲的雙胞胎兒子商量,怎么把趙高給做掉,這能成立嗎?說不過去,年齡不符。因為史書明確記載,子嬰殺趙高的時候,是和他兩個兒子在一塊兒密謀的,你要這樣一算,秦二世侄子這個說法不成立。
另一個說法呢?說他是秦二世的哥哥,這話也不可靠。雖然是《史記?六國年表》明確記載的,它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何以茍活?就是他怎么能活下來,我們知道秦二世當(dāng)了皇帝以后,他把他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視為政治對手,都殺了,殺光了。為什么子嬰能活下來?。窟@是第一點,活不下來的。 第二點,史書還記載,當(dāng)秦二世要殺蒙恬、蒙毅的時候,子嬰是挺身而出,勸秦二世不能殺,而且勸的話說得非常重。子嬰怎么說呢?他說你現(xiàn)在要殺蒙恬、蒙毅,就像趙國的亡國之君趙遷,殺那個大將李牧;就像齊國的亡國之君田建,他殺他的忠臣,你想想,把秦二世比作亡國之君,他要是秦二世的哥哥,他不被殺已經(jīng)是萬幸了,他還敢說這樣的話?而且說完之后,秦二世不予計較,沒有追究責(zé)任。這個話絕不可能是秦二世的哥哥說出來的。 那反過來也證明,這個人在秦二世的關(guān)系上是有特殊身份的一個人,他不可能是秦二世的哥哥,他要是他哥哥,要么被殺,要么小心謹(jǐn)慎的一句話都不敢講,怎么敢說這么重的話?不可能。
第一,年齡相符。他是秦始皇的弟弟。秦始皇是50歲死的,他弟弟多大?至少40多吧?那么40多他的兒子多大?那差不多也是20多歲,他和兒子們商量殺趙高,這年齡上說得過去。 第二點,身份相符。他向秦二世進諫的時候,話說的那么重,秦二世不計較他,為什么呢?很簡單啊,這是他叔叔,他既然是秦始皇的弟弟,那就是秦二世的叔叔,他的身份在那兒放著呢,話說的再重,畢竟是他叔呢,他不敢輕易對他叔叔怎么樣,這是第一。再一個,秦國的國君繼承制,只有秦武王,愛舉重的秦武王,他死的時候因為太年輕沒有兒子,選了他一個兄弟繼位。 歷來都是父死子繼,弟弟是不能繼承君位的。秦始皇的弟弟由于不能繼承君位,所以秦始皇的弟弟最沒有顧忌,因為我的身份不能當(dāng)官,不能當(dāng)國君,所以我不怕。你要是有可能當(dāng),那秦二世就盯上你了,就惦記上你了,那就麻煩了。因為你不能繼承君位,那你就沒有這種對秦二世的威脅了,所以說話就很隨便了。他說你殺蒙恬、蒙毅,那就像趙國的亡國之君殺李牧一樣,話說的再重,秦二世覺得沒有威脅,因為他不能繼承君位。所以我覺得,是他弟弟的可能性第二點的身份相符。
那剩下來就是第三個問題,子嬰怎么把趙高給殺了呢?趙高可是只殺別人從來不被別人所殺的人???子嬰怎么殺的他呢?這過程其實既簡單也復(fù)雜。 說簡單可以這樣講,就是趙高在秦二世死了以后,自己想當(dāng)皇帝但是又不敢當(dāng),他就選了秦始皇的弟弟子嬰繼位,而且把皇帝的帽子成秦王,然后叫子嬰到一個宮中齋戒五天,齋戒五天以后,然后到祖廟中間,去接受皇帝的玉璽,來正式繼位。然后子嬰就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到那個宮中去齋戒了宮。到了宮中以后,這個子嬰就在琢磨這件事了,他跟他的兩個兒子商量,還有一個宦官,叫韓談,他說趙高殺秦二世,本來是自己要當(dāng)皇帝的,但是又不敢當(dāng),不敢的原因是怕大臣們殺了他,所以他現(xiàn)在立我,這完全是一個權(quán)宜之計。他叫我到祖廟中間去接收那個玉璽,那就意味著到祖廟里他會殺了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