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東南。在離開會稽郡吳中時,秦始皇就感到身體有些不舒服,等到了平原津(今山東平原縣以南)時就病倒了。到沙丘(今河北平鄉(xiāng)東北)時,始皇已經病危,他預感到自己已時日無多,便命隨行宦官趙高以自己的名義寫了份詔書,讓正在上郡做監(jiān)軍的公子扶蘇立即趕回咸陽準備辦理喪事。此前,扶蘇因反對“焚書坑儒”而觸怒了始皇,被貶謫到上郡(今陜北榆林地區(qū))做蒙恬戍邊部隊的監(jiān)軍。詔書還沒來得及發(fā)出,秦始皇就崩逝了。這事只有丞相李斯、趙高、始皇幼子胡亥等少數幾個人知道。因為始皇死在出游途中,還沒來得及確定太子,李斯恐怕聲張出去引發(fā)諸子爭位,由此發(fā)生難以預料的變故,便嚴密的封鎖了皇帝暴斃的消息。李斯這樣做,倒也情有可原。 秦始皇突然死去,深受其寵信的權宦趙高開始蠢蠢欲動。秦王朝的中央集權面臨著一場嚴重危機。
始皇死在巡游途中時,趙高正擔任中車府令的官職,皇帝的寶璽印信都由他掌管。他故意將始皇寫給扶蘇的詔書扣住不發(fā),準備立胡亥當皇帝。胡亥是始皇的第十八子,也是最小的兒子,故頗受父親的寵溺,趙高精通律法,曾做過胡亥的老師,胡亥對其十分依賴,視其為心腹。狡黠的趙高很明白:公子扶蘇為人正直且很有能力,他一直很看不慣自己的胡作非為,他若上位,自己肯定沒好果子吃。而擁立胡亥,實際上就等于擁立一個年幼無知且貪圖享樂的傀儡皇帝而已,自己就可以輕易篡奪大秦最高權力,為所欲為。
趙高為了保胡亥上位,就去勸誘李斯。他先騙李斯道 :“皇帝的遺詔和寶璽都在胡亥手中,立誰當儲君還不是你我一句話的事”。李斯表示反對,還叱罵趙高胡言亂語,滿嘴皆“亡國之言”。趙高見一招不成,接著又祭出一招。他威脅李斯道:“當初你建言始皇‘焚書坑儒’,公子扶蘇極力反對,最終惹怒始皇,被發(fā)配到邊關去做監(jiān)軍,他若當了皇帝,第一個要報復的人就是你”!
趙高軟硬兼施,威逼利誘,雙管齊下,李斯反復權衡利弊,最終涕泗橫流,仰天長嘆,決心與趙高、胡亥同流合污,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李斯很有學問,又深諳權謀,但他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貪戀“富貴極矣”的官位,總想保住好不容易才到手的既得利益,并福及子孫,所以一再妥協(xié)退讓,委曲求全,終于屈從于趙高。對趙高的深層動機(復辟陰謀),李斯缺乏足夠的認知,并甘做其附庸與幫兇,作為一個才學出眾的封建政治家,他還是很有局限性的。
趙高掌控秦國實權后,立即改變了秦始皇實行的“法家” 路線,推行“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的儒家治國理念,帶領秦國全面走向了一條復辟、倒退之路。他更改秦律,先攛掇秦二世大赦天下,以“收舉余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極力扶植已被打到了的六國奴隸主、舊貴族東山再起,再作威福。他還“指鹿為馬”,大肆屠戮異己,瘋狂打擊新興地主階級,對堅決執(zhí)行秦始皇法家政策的大臣展開血腥報復,凡是不愿配合的文武大臣,均遭無情清洗,嚴厲鎮(zhèn)壓。秦二世上位不久,蒙恬的弟弟蒙毅慘遭殺害,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也被逼自殺,遭株連者不計其數。
那么,秦二世同室操戈,將20幾個兄弟姐妹屠戮殆盡,他為何又將公子扶蘇的兒子子嬰給留下來了呢?扶蘇是他最忌憚的一個哥哥,也是秦始皇生前指定的合法繼承人,他豈不懂斬草除根的道理?有人說,扶蘇之子子嬰之所以沒被胡亥殺害,是因為趙高不愿背徹底誅滅皇族這口黑鍋,這才勸秦二世網開一面,子嬰才得以大難不死。也有人說,秦二世殘殺哥哥姐姐時,子嬰還是個吃奶的孩子,對其皇位毫無威脅,這才僥幸逃過一劫,得以幸存下來。
這位神秘的孺子嬰又會是誰呢? 按史料記載,說后來秦二世胡亥被趙高誅殺,又扶植子嬰上位成了秦三世。子嬰繼承王位后對專權跋扈的趙高心生不滿,于是和兩個兒子密謀除掉趙高,由此可見,當時他的兩個兒子應已成年,否則如此重要之事怎會與其商量。由此類推,這時的子嬰年紀至少在35歲左右,不可能是扶蘇的兒子,因為他只比扶蘇小兩歲而已,所以他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兒孫輩,亦不可能是秦二世胡亥的子侄輩,只有一種可能:他是秦始皇嬴政的堂兄弟。
按輩分算,子嬰是胡亥的堂叔,對他的皇位應該毫無威脅,而且子嬰這人頗為圓滑,能討胡亥歡心,加上趙高、胡亥已將秦始皇的二十多位皇子、公主全部殺光, 均不想背滅絕皇族的罪名,胡亥又一直沒有子嗣,如果將堂叔子嬰也殺掉,那么贏氏王族就有可能真的后繼無人了。趙高、胡亥雖然兇殘戾狠,但考慮到這一點,未免有些顧忌,因此子嬰方得以幸免罹難。 也有學者認為,子嬰是始皇的同父異母弟嬴成蟜之子,胡亥的堂兄弟......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做考證了。 后來,劉邦率義軍直搗咸陽,子嬰無力抵抗,不得不交出傳國玉璽,向劉邦投降,只維持了短短15年的秦朝,終于在民眾此起彼伏的反抗中迅速土崩瓦解了。傳說,秦三世子嬰和他的兩個兒子后來都被項羽殘忍肢解 ,最終還是沒能逃脫命運的魔咒。
【寫作辛苦 嚴禁搬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