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在古代文人心中地位重要,他們講農(nóng)歷四月十四定位菖蒲生日,農(nóng)歷四月定為蒲月。鋪不同于蘭,蘭稍有不周,便冷面對待。蒲只需淺淺的水喝清涼的風(fēng),無論何時都青翠可見。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說:“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不資寸上,不計春秋,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可以適情,可以養(yǎng)性,書齋左右一有此君,便覺清趣瀟灑?!?/p> 菖蒲種類復(fù)雜,作為文人案頭清供,以葉片細密短小者為上。文人愛之,因菖蒲可種在酒盅大小的陶盆中,葉纖細多節(jié)、青綠可愛。古人相信,每天清晨用菖蒲葉上夜間凝結(jié)的露水擦洗雙眼,可以明目。且菖蒲葉能夠吸收燈燭的油煙。唯有如此,菖蒲才有資格在案頭上與琴硯、古書或書卷同列。 文人士大夫秉燭夜讀,乏了倦了,抬眼望,三五盆菖蒲,青翠明目,掐一段葉子,提神清腦。 古代文人把菖蒲與蘭、菊、水仙并稱“花草四雅”。從唐宋開始,文人士大夫始流行植菖,甚至有無菖蒲不文人的說法,可見菖蒲在文人心中的地位。置于案頭,香氣清雅。在花鳥畫興盛的清代民國,菖蒲自是畫家們筆下樂于描繪的植物。鄭板橋、金冬心、苦瓜和尚、朱耷、羅兩峰等常以菖蒲為題作畫。 今日提問,你們有菖蒲情節(jié)嗎?歡迎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