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和佛印,“八風吹不動”的故事,雖然并非實有,卻流傳很廣,不知被講過多少遍。今天聊聊另一種講法。 說蘇東坡有天打坐,狀態(tài)很好,過江跑去佛印那里,佛印不在,蘇東坡留下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佛印回來,看見詩,在后面題了兩個字:放屁。 派人給蘇東坡送回去。蘇東坡一看,坐不住了,一宿沒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坐船過江,找到佛?。何疫@詩哪里有毛病嗎? 佛印說: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 一般講的意思是:蘇東坡說八風吹不動,人家寫個“放屁”,就把他吹動了,跑了那么遠。 我說說另一種理解。 蘇東坡為什么跑過江呢? 因為蘇東坡犯錯誤了。什么錯誤? 他讓一個出家人造口業(yè)了。 佛印是個出家人。出家人說出“放屁”兩個字,是有失威儀的。蘇東坡這首詩寫得好不好呢?雖然比不上“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但到底不能說很差,不能說是“放屁”。佛印禪師,打了妄語,不僅妄語,還是惡語??跇I(yè)四條,他犯了兩條,五戒給破壞了。 但這五戒是因為什么破壞的呢?因為蘇東坡一首詩。 蘇東坡如果沒寫這首詩,佛印就不會說“放屁”,就不會犯戒。你讓一個出家人犯戒,就是你的過失。有過失怎么辦?趕緊懺悔,謝罪去吧。 假如蘇東坡看到“放屁”兩個字,微微一笑,呼呼睡大覺去了。那佛印可玩砸了。蘇東坡真的成了“八風吹不動”。故事就變成:蘇東坡寫了一首好詩,送給佛印,按禮節(jié),佛印應該回一首,但佛印文筆不行,寫不出來,惱羞成怒,罵蘇東坡“放屁”。 佛印的形象就崩了。 一個僧人,寫不出好詩就算了,還嫉妒人家,辱罵人家,成何體統? 所以,蘇東坡過江,表面看,是搞不懂“放屁”的含義,實際上,是挽救佛印來了。——他往佛印面前一站,佛印說一句,“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就成了大禪師,形象不僅保住,還拔高了。蘇東坡成了墊腳石。 但要說,蘇東坡過江,真的是為了挽救佛印嗎?也不是。是自己確確實實犯錯誤了。假如佛印不是佛印,是另外一個恰好會寫詩的禪師,蘇東坡一首,他一首,你來我往,一唱一和,就沒這事兒了。 可蘇東坡偏偏給一個不會寫詩的佛印,留下一首詩——是等著人家夸你嗎?是想逼人家鼓掌喝彩嗎?人家不罵你罵誰? 話本身沒毛病,是不夠的。如果話讓人家難堪,甚至讓人家覺得相形見絀,覺得你比人家高,人家比你低,那就是有毛病的。 此外,究竟什么叫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過江,就是八風吹得動了嗎? 八風,不是八級大風。八風吹不動,不是說吹不動屁股,是說吹不動心。屁股不動,很簡單。一塊大石頭,怎么刮大風,屁股都不動,有什么意思呢? 屁股動,心不動。才叫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看到佛印因為自己犯戒、造下口業(yè),自己屁股連動都不動,那就不慈悲了。 要隨喜別人的善緣,消除別人的惡緣。因此,有動的因緣,就動,雖然動,猶如不動。 “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歷天而不周”,這才是八風吹不動。 法然上人教人念佛,他說,不要跟不信佛念佛的人起爭論,也不要跟看法不同的人起爭執(zhí),更不要侮辱毀謗他們,他們本來就造了口業(yè),再跟他們爭,他們就會造更大的口業(yè),這是很可愍的事??! 自己不造口業(yè),還不是很難。別人不因自己而造口業(yè),就難了。有時候,你往這里一站,別人就會造口業(yè)。別人喜歡你,就容易綺語。不喜歡你,就容易惡語。有求于你,就容易妄語。不喜歡“其他人喜歡你”,或者不喜歡“你喜歡其他人”,就容易兩舌。你不開口,只是這里一站,就造下了無邊的口業(yè)。 想口業(yè)清凈,不是容易的事。所以,蘇東坡一大早坐船過江,不是搞不懂“放屁”的意思,是來懺悔口業(y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