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臘月時節(jié),家家戶戶殺年豬。一般每個家庭都要殺兩頭肥豬,甚至三頭。農村一般都把豬肉自己留著,制作臘肉,豬血,吃泡湯那天,和自己家里泡制的酸菜一起煮湯。這么多的豬血,一頓吃不完,倒掉又可惜了,于是,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來制作血粑豆腐,血粑豆腐也叫血豆腐或者血粑。 血粑豆腐味道極佳,既有臘肉的臘香,又有豆腐的松脆,可切成薄片與臘肉同炒,也可放入香料蒸食,還是親友之間相互贈送的佳品,熏臘以后便于保管,既可放于火爐上長年接受煙熏(成品以后放置要離煙火遠一些),也可放于冰箱冷藏。 記得小時候,農村每逢殺年豬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制作血粑豆腐。方法其實比較簡單,把剛剛制作好的新鮮水豆腐瀝干水后放進一個干凈的大盆子里面,然后把水豆腐全部捏碎,越碎越好。再把準備好的豬血倒進去,加入五香粉、精鹽、面粉或淀粉適量,還有剁碎了的有精有肥的五花豬肉放進去,馬上用力攪拌,直至完全均勻。將其混揉成團,然后揉成拳頭大小均勻的圓球體,放置谷篩或菜籃內,掛吊在通風處自然風干表面水分,然后移到火堂頂上接受煙火熏烤(與臘肉熏烤一樣)。農村都是燒柴火,把風干的血粑放在篩子里面,篩子下面最好鋪一張報紙,上面也要用報紙遮蓋,然后掛在燒柴火的竹子編制的樓笆子上面,經過煙火薰燎,當“血球”一個個薰干后,表面都是黑糊糊的時候,就可以做菜吃了,吃的時候要把它洗干凈,用開水汆一下。 做血粑豆腐最難的是伴料。要把豬血、辣椒粉、五花肉、鹽、香葉、豆腐等佐料放在一起,用手細心地捏碎拌勻。如果豬血拌不勻,丸子的色彩就不好看;如果五花肉沒有拌好,丸子有些地方肉油得多,而有些地方沒有一點肉,丸子變得澀澀的,不對味口。而且水分必須合適,太干了,丸子容易裂開縫。但太濕了也不好,捏伴后做成的血粑,形狀不好看。 對于烘烤丸子,十分講究,不能用急火猛烤,先要自然風干表面的水分,然后掛在柴火上面,慢慢熏烤。血粑烘烤太急,丸子就會裂縫,里面還會空心。如果用小火烘烤,丸子里面的水份去得慢一點,丸子不會空心,也不會有柴火的煙子氣味,吃起來脆而香,酥松味美。 在我們那里一般要等到過年殺年豬的時候才做,是被列入“好菜”的名單里的,是一年中難得的佳肴,也一般是用來改善生活和招待客人的,因為耐于收藏所以可以吃到來年的六七月,每年的這個時候,村里的家家戶戶都忙著做血粑了。 血粑的吃法有多種。最簡單的是用把血粑放入鍋中,與清水一道煮熟后切開即可食用。亦可與薰肉、臘豬腸、豬舌切成薄片拼裝成盤,放入鍋內共同蒸熟,那是一道極好的下酒菜。當然,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把血粑切成薄片,加上生姜絲蔥花蒜末干辣椒爆炒,那濃濃的蔥蒜的芳香滲入血粑,咬上一口,使人唇齒生香,讓人久久回味。 撰稿:王穎 來源: 鎮(zhèn)巴在線 |
|
來自: 昵稱17736031 > 《臘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