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宣城太守范曄與《后漢書》

 零壹貳012 2017-11-09

陳虎山

李白“一生低首謝宣城”,受其影響,我們一談起宣城的文化淵源,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位“中間小謝又清發(fā)”的宣城太守謝朓,卻忘掉了宣城歷史上一位真正的文化昆侖,他就是謝朓的前輩,另一位宣城太守范曄——南朝時期“最杰出的史學家”。范曄不僅任職時間早于謝朓六十多年,而且在任時間長,文化成就更大,那部接續(xù)中華文明的歷史巨著《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漢書》,便是范曄在宣城太守任上的杰作。也就是說,因為范曄的創(chuàng)造和《后漢書》的歷史地位,宣城當之無愧地成了中華文化的一處豐碑聳立之地。

令人遺憾的是,由于史料闕如和宣傳不夠,今天的宣城人知道范曄者寥寥,即便爬梳史料成文,也語焉不詳。今版《宣城縣志》蜻蜓點水,僅有“(范曄)于任期內撰就史學名著《后漢書》” 這樣的只語片言。為拋磚引玉,吸引來者,本文僅就范曄的生平事跡和《后漢書》的歷史價值作些簡單的介紹,期待高人開掘新境,為繁榮宣城文化事業(yè)立一新支點。

一、范曄其人

(1)出身世家身份卑賤。

范曄(398—446),字蔚宗,祖籍順陽(今河南南陽市淅川縣),范家自西晉永嘉之亂后移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市)。

晉安帝隆安二年,范曄出生在一個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晷為西晉雍州刺史,加左將軍。曾祖范汪入仕東晉,官至晉安北將軍、徐兗二州刺史,進爵武興縣侯。祖父范寧先后出任臨淮太守、豫章太守。父范泰歷任東晉中書侍郎、國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尚書常侍兼司空等職。范泰與劉裕關系密切,任東陽太守時,助劉裕打敗盧循,加官振武將軍,從此,范泰益加受到劉裕的信任,屢被升遷,宋代晉后,拜為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

范曄的家庭有著正宗的家學傳統(tǒng)。范汪“博學多通,善談名理”,撰有《尚書大事》二十卷,《范氏家傳》一卷,《祭典》三卷以及屬于醫(yī)學棋藝的著作《范東陽方》一百零五卷,《棋九品序錄》一卷等。范寧嘗作《古文尚書舜典》一卷,《尚書注》十卷,《禮雜問》十卷,《文集》十六卷,尤以《春秋榖梁傳集解》十二卷“其義精審,為世所重”。范泰也有《古今善言》二十四卷及文集等多種著述。

在東晉南朝那樣一個重視“門閥”的時代,范曄幸運地生于名門士族,但他卻又不幸地是個妾生庶子。晉代自“永嘉以來,嫡待庶如奴,妻遇妾若婢”,涇渭分明的嫡庶之別決定了子女們的社會身份。據《宋書·范曄傳》記載,范曄“母如廁產之。額為磚所傷,故磚為小字”。就是說范曄的母親把他生在廁所里,并且碰傷了他的前額,故而有個不雅的小名叫“磚”,這也是范曄在豪門里人不待見的象征。但范曄天資聰慧,受家學影響,從小好學,尚未成年,便以博覽經史、善寫文章而負盛名,《宋書》贊揚他“少好學,博涉經史,善為文章,能隸書,曉音律”,“善彈琵琶,能為新聲”。范曄從小才藝俱佳,卻沒有給他帶來好的運氣,嫡母所生的哥哥范晏嫉妒他的才學,罵他“進利”,認為他是終家破族的禍害。父親范泰也不喜歡范曄,早早地將他過繼給從伯范弘之。

(2)貶謫宣城成就事業(yè)。

東晉安帝義熙十年(公元414年),范曄17歲,有州刺史征辟他為主簿。當時,范曄同其父范泰一樣,政治上支持劉裕,故不肯應辟就職。六年后即公元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改國號為宋。這一年,23歲的范曄應召到劉裕之子彭城王劉義康的府下為冠軍參軍,后轉為右軍參軍。此后十余年,他先后擔任過尚書外兵郎、荊州別駕從事、秘書監(jiān)、新蔡太守,司徒從事中郎、尚書吏部郎等多種職務。東晉南朝世風,任官以“清顯”為要,以此為標準,范曄初入仕途,發(fā)展還比較順利。

或許是過于順利的緣故,范曄不免感覺良好,有點飄飄然。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冬,揚州刺史彭城王劉義康母親王太妃去世。劉義康把故僚們召集到府內幫助料理喪事,范曄也到場了,但他悲傷不起來。在劉義康母親臨葬前的一天夜晚,輪值的范曄兄弟倆邀了一位朋友躲在屋里喝酒,醉意朦朧之際,范曄忘記了利害,竟推開窗子“聽挽歌為樂”。這件事傳出后,劉義康非常惱怒,幾句讒言上去,宋文帝就把范曄打發(fā)到宣城當太守去了。

貶官宣城對范曄是一次很大的刺激,加上幼年生活的某些隱痛,使得范曄心情十分苦悶。那時,史學是“士人事業(yè)的一種”,為了排解痛苦,范曄廣集學徒,博覽舊籍,以《東觀漢記》為藍本,憑著個人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博采眾家,斟酌去取,自定體例,寫出了傳世名著《后漢書》紀傳九十篇,成就了他一生事業(yè)的高峰。史載“(范曄)不得志,乃刪眾家《后漢書》,為一家之作” ,是年,范曄35歲。

范曄之前,已有多家后漢史,社會上流傳三國吳謝承的后漢書、晉薛瑩的后漢記、司馬彪的續(xù)漢書、華嶠的后漢書、謝沈的后漢書、張瑩的后漢南記以及袁山松的后漢書等,但范曄《后漢書》“簡明周詳,文字流暢,敘事生動,有重點而無遺漏,故后來居上,淘汰了以前各家的后漢史” 。梁代劉昭取西晉司馬彪《續(xù)漢書》中八志共三十卷補入,并為志作注,這便是今人所見一百二十卷《后漢書》。史事的研究打開了范曄的眼界,他自述“本未關史書,政恒覺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漢,轉得統(tǒng)緒”。就是說,原來現實中的許多不能解答的問題,在同歷史的經驗相對照后,他逐漸整理出了一些頭緒,心情也逐漸好轉起來。范曄對自己的著作十分自負,認為這是一部“自古未有”“體大而思精”的佳作,其中論贊“自是吾文之杰思,終無一字空設,奇變不窮,同合異體,乃自不知所以稱之”,紀傳“舉其大略”、“細意甚多”。他很自信“此書行,應有賞音者”,即便與班固的《漢書》比,也毫無愧感。 范曄雖然有些自夸,但他的著作確有超人之處。劉昭說:“范曄后漢,誠跨眾氏。”劉知幾也說:“范曄博采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薄逗鬂h書集解序》評價說:“《后漢書》拔起眾家之后,獨至今存。其裒尚學術,表彰節(jié)義,既不蹈前人,所譏班馬之失。至于比類精審,屬詞麗密,極才人之能事,雖文體不免隨時,而學術幾于邁古矣?!?據《隋書·經籍志》記載,在范曄著書之前記述東漢一代歷史的著作共有十部,八百余卷。然范書一出,諸家《后漢書》則日漸消沉,逐漸散佚。后來除晉人袁宏的《后漢紀》保存下來以外,其余都已不存。這說明范書殺青雖晚,卻后來居上。史學家范文瀾稱贊《后漢書》是“堪與班固《漢書》相比的良史” 。因《后漢書》是范曄私人著述,又尚未徹底完稿,因此在他的生前,看到這部書的人很少,影響不大。

(3)東山再起誤入政爭。

劉宋初年,地方官吏的任期仍承襲在晉時期六年一任的制度。大約在永嘉十五年(公元438年),范曄離開宣城,調任為長沙王鎮(zhèn)軍長史,并領銜為寧朔將軍。

次年,范曄的嫡母在宜都去世。那時,其兄范暠在宜都擔任太守。父親去世后,嫡母一直隨暠在官。按照禮教的規(guī)定,范曄應該即刻啟程奔喪。但他對嫡母素無感情,故遲遲不肯上路,被迫動身后,又攜帶妻小自隨。范曄一系列的違禮行為,受到了御史中丞的彈劾。宋文帝比較欣賞范曄的才能,沒有將他治罪。

此后,從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到二十一年,五年多的時間里,范曄的仕途一直比較順利。他先后擔任過始興王后軍長史,并領南下邳太守。始興王由豫州調至建康(今南京)為揚州刺史,范曄隨行入京。不久,他升任為統(tǒng)領一部分禁軍的左衛(wèi)將軍和職務相當于尚書令的太子詹事。范曄具有多方面的才能,但為人傲岸不羈,不肯迎合最高統(tǒng)治者。因他相貌不佳,長得粗短肥胖,“不滿七尺,肥黑,禿須眉”, “門胄雖華,而國家不與姻娶”,這或許令他自卑氣短。范曄的琵琶彈得很好,并能創(chuàng)作新曲。宋文帝很想聽聽,屢次加以暗示,范曄假裝糊涂,始終不肯為皇帝彈奏。在一次宴會上,宋文帝直接向范曄請求說:“我想唱一首歌,你可以伴奏嗎?”話說到這份上,范曄只得奉旨彈奏。待宋文帝一唱完,他立即停止了演奏,竟不肯多彈一曲。擔任朝廷要職的官吏庾炳之、何尚之、徐湛之、沈演之等人都嫉妒他的才能,不愿意范曄得到皇帝的寵信。范曄雖然不巴結皇帝,對同僚卻以誠相待。當時,沈演之為右衛(wèi)將軍,與范曄對掌禁旅,同參機密。每次朝見皇帝時,范曄若先到,必等沈演之到來一起進去。而同僚從來對他不懷好意,想盡辦法排擠、打擊甚至陷害他。像沈演之入朝向來沒有等范曄的習慣。不久,范曄識破了同僚們的陰賊險惡,寫了一篇《和香方》,對他們進行譏訕。根據同僚的特點,他把他們有的比作是“多忌”的麝香、“昏鈍”的“棗膏”;有的比作是“虛燥”的“靈藿”、“粘濕”的“詹唐”等等,而范曄則以“沈實易和”自喻?!逗拖惴健芬怀觯瑸橥潘蝗?。在充滿陷阱的官場上,范曄不懂得保護自己,終于引出了殺身大禍。 彭城王劉義康長期執(zhí)政,威權日重,受到宋文帝的猜忌。隨著時間的推移,兄弟之間的矛盾越演越烈。元嘉十七年(公元440年),宋文帝以“合黨連群,陰謀潛計”的罪名誅殺、流徙劉義康的親信劉湛、劉斌等十余人,并解除了劉義康的宰輔職務,將他貶至豫章(今江西南昌)任江州刺史。劉義康到豫章后,不甘心失敗,遂加緊活動準備奪權。

元嘉二十一年(444),劉義康的幾位心腹籌劃政變。由于范曄掌握禁軍,有盛名,又多年在劉義康的部下為官,所以在網羅黨羽時候,成了他們注意的對象。他們通過各種方法拉攏范曄,劉義康也因宣城之貶向他頻致歉意。最初,范曄不同意參與,對方用朝廷拒絕聯(lián)姻一事相激。考慮到自己的處境,范曄終于參加進來。他們商定次年九月起事,劉義康的黨羽孔熙先兄弟倆事先寫好檄文,并要范曄以劉義康的名義起草政變宣言。由于種種原因,政變未能如期舉行。這年十一月,劉義康的一個黨徒徐湛之向宋文帝告密,并聲稱范曄是政變的主謀。于是,范曄被捕,于元嘉二十二年十二月(466年1月)慘遭殺害,時年四十八歲。范曄被處決時,其子范藹、范遙、范叔蔞同時遇害。后人中只有范藹子范魯連,因其母為公主之女,得全性命。聞名于齊、梁之世其范縝、范云即是范曄的侄孫。

二、《后漢書》的創(chuàng)舉

《后漢書》記事上起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25),下訖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囊括東漢一代196年的歷史。范曄原計劃寫十紀、十志、八十列傳。十志,他委托謝儼代撰。謝儼也卷入統(tǒng)治階級內部斗爭,與范曄同以謀反罪名被殺,故志不遂。《后漢書》的創(chuàng)新之舉主要有:

(1)首倡以史資政。

范曄特別重視史論,是中國歷史上主張“以史資政”第一人。他自述編纂《后漢書》的目的“因事就卷內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他采用論贊的形式明文評論史事,把史論作為重心,成為《后漢書》的一大特點。南朝時期佛教泛濫成災。范曄在臨刑前,仍然堅持自己的無神論主張,對那些相信佛教并對他投石下井的同僚進行了不妥協(xié)的抗爭。他說:“天下決無佛鬼。若有靈,自當相報?!狈稌匣旧鲜且粋€無神論者。在《后漢書》里,他猛烈地抨擊了佛教的虛妄。這些觀點主要集中于《西域傳》論中。他指出,自張騫以來,西域方面幾乎沒有什么關于佛神的記載,所謂佛教的種種說法都是后起的。雖然佛教“好仁惡殺,蠲敝崇善”的教義有吸引人的地方,但它在方法上是奇譎不經的,尤其是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的說法,更使通達事理的人不能接受。

范曄還在《襄楷傳》和《桓帝紀》論中,對崇佛的漢桓帝進行了辛辣的嘲弄和批評。另外,范曄不信圖讖,反對天命論。兩漢之際,鼓吹天命的讖緯迷信盛行。范曄在《李通傳》論中,指斥讖緯“臆測微隱,猖狂無妄”。他還在《張衡傳》中收錄了張衡的反圖讖疏。張衡引述大量史實,論證了圖讖的欺偽,范曄對此記載甚詳,表明了贊同的態(tài)度。有趣的是他把吳雄、趙興和陳伯敬三人合載于《郭躬傳》后。吳雄、趙興兩人不信巫師,故犯妖禁,非但沒有族誅反而三世為官。可是,陳伯敬矩步端膝,諱言死字,卻不免刀鋸。范曄通過史實論證了陰陽禁忌的荒誕。范曄在臨刑前,仍然堅持自己的無神論主張,對那些相信佛教并對他投石下井的同僚進行了不妥協(xié)的抗爭?!逗鬂h書》中的無神論和反天命思想,無疑是有進步性的。

由于時代的局限,范曄的無神論思想并不徹底?!逗鬂h書》反映出這種思想上的矛盾。如在《竇武、何進傳》中,他把竇、何兩人的失敗與宋襄公相比,透露了“智非不足,權亦有余,蓋天敗也”的看法?!逗鬂h書》保存了一些迷信的記載,特別是在《方術傳》中,他把費長房的縮地、王喬的鳧履、左慈的羊鳴、郭憲、欒巴的潠酒滅火寫得活靈活現,仿佛天下真有仙術。這都是范曄思想中的消極因素。

(2)創(chuàng)新史學體例。

范曄繼承了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編撰思想,喜歡在很多序、論中,打破朝代的斷限,盡量地把某一歷史現象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結果描述清楚,力圖有所歸納。雖然,他所找到的事物內在聯(lián)系大多是浮淺的,有的甚至是錯誤的,但這種從歷史形勢發(fā)展上論述古今變異,總結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史學研究方法是可取的。例如,在《黨錮列傳》序中,范曄詳細地論述了從春秋到漢末士風的變遷:戰(zhàn)國時期重計謀、尊說士,因而誘導很多人飾巧馳辯進行釣利;漢高祖文禮簡闊,引起人們的輕死重義,怨恚必仇;武帝崇尚儒學,又出現了黨同伐異的紛爭;到桓靈之際,主荒政謬,宦官當權,則造成清議的流行。他認為,“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這表明范曄看到了某些歷史現象向矛盾的對立面發(fā)展。

范曄對《后漢書》的體裁問題是動過一番腦筋的。據《隋書·魏憺傳》記載,范曄著書時曾對紀傳體和編年體進行過比較。他說:“《春秋》者,文既總略,好失事形,今人擬作,所以為短;紀傳體,史班之所變也,網羅一代,事義周悉,適之后學,此焉為優(yōu),故繼而作之。”這表明在他看來,采用紀傳體寫史比編年體更能全面地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能給后人提供更多的東西。

《后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在成書過程中,范曄根據東漢一代歷史的具體特點,則又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變動。首先,他在帝紀之后添置了皇后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xù)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

其次,《后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宦官》、《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和《列女》七個類傳。范曄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尤為可貴的是,《列女傳》所收集的十七位杰出女性,并不都是貞女節(jié)婦,還包括并不符合禮教道德標準的才女蔡琰。范曄首創(chuàng)《文苑傳》更是把握了漢代的文學發(fā)展趨勢,將孔門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學擺到了應有的位置。此外,《黨錮傳》、《宦官傳》都是為反映一代特點、概括一代大事而設立的。

第三,《后漢書》突出了“論”、“贊”的地位。司馬遷、班固和陳壽在他們的著作中也都明文評史,只是具體名目不同?!妒酚洝贩Q“太史公曰”,《漢書》為“贊”,《三國志》曰“評”?!罢摗薄ⅰ百潯痹凇逗鬂h書》中的重要性遠在前面三書之上,因為范曄不但利用這種形式評論史實,還對某一歷史人物或事件進行綜述,從幾個方面反復地進行分析,對本傳起到題解作用?!逗鬂h書》的“論”一般是指紀傳后面的論,差不多每篇都有一首或一首以上。論中又有序論,也稱作序,是在《皇后紀》和雜傳的前面?!罢摗倍嗍窃u論歷史問題和歷史人物,有時也采取諷喻或感慨的形式。“贊”在每篇紀傳后面都有一首,一律用四字一句的韻語寫成,或概括史實,或另發(fā)新意,多可補論的不足。“贊”的語言凝煉,用意很深。如從《光武帝紀》到《獻帝紀》的“贊”,概括了東漢建立、發(fā)展和衰亡等不同階段的政治大事。把九首“贊”合起來看,簡直是一篇用韻語寫的東漢政治史略。在《胡廣傳》中,作者寫了一個以茍合取容的官僚的升遷史,贊曰:“胡公庸庸,飾情恭貌。朝章雖理,據正或橈。”透露了作者對這類人物的指責和義憤。

(3)結構嚴謹有序。

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后進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卷十三至四十二,卷首人物則生活在明、章、和三帝時期,并以行止相近或依世系合傳。下面又有十一卷安、順帝時期的名人,再下是桓、靈、獻三朝人物。六十六至七十四卷為循吏等九個雜傳,最后六卷為邊族列傳。除此之外,《后漢書》的嚴謹還表現在范曄能夠堅持一事不兩載的編撰原則,凡一事與數人相關的,則見于此必不見彼。全書經過范曄的悉心訂核,確實有劉知幾所說的“簡而且周,疏而不漏”的長處。同時,范曄使用的類敘法也很有特色。他把人品相同的人合為一傳,有時甚至打破時間界限,加王充、王符和仲長統(tǒng)皆因立論切中時弊,本人又淡泊榮辱,雖不同時代也合為一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書的容量,給不少人品很好但事跡不多的人造成了立傳機會。像《卓茂傳》兼收了不仕王莽的孔休、蔡勛等五人的事跡,《來歷傳》則附錄了與來歷一起反對廢黜太子的十七人的事跡。

(4)揭露黑暗政治,歌頌正義行為。

在《王充、王符、仲長統(tǒng)傳》中,范曄詳細地收錄了八篇抨擊時政的論文。這些文章大多宣揚了異端思想,如把社會動亂的原因大膽地歸結為統(tǒng)治階級倒行逆施的結果。他們說,殘暴的君主看見大家不敢違背他的意志,總以為自己的統(tǒng)治非常鞏固。于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欲,什么事情都干得出來。他把“餓狼”“饑虎”一樣的官僚派往各地,“熬天下之脂膏,斫生人之骨髓”,結果“怨毒無聊,禍亂并起,中國擾攘,四夷侵叛,土崩瓦解,一朝而去”。這些文章揭露了統(tǒng)治階級的奢侈腐化,說他們“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敗而不可飲”。還認為,某些君臣關系是臣虜關系,是征服者與被征服者之間的關系。范曄除借古人之口表述自己的異端思想外,在《竇憲傳》論中則直接對君主濫用權力,糟蹋人力的行徑表示不滿:“東方朔稱: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信矣!”《后漢書》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在《黨錮傳》中,他為二十一人立傳,竭力歌頌他們的氣節(jié),對張儉、范滂、李膺等人也寫得生動傳神,融進了作者的感情。遺憾的是,他雖然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對農民起義。范曄對黃巾起義基本上持否定態(tài)度,這是由階級立場決定的。

三、幾點建議

無論從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還是提高宣城知名度來說,范曄作為歷史上有大作為和大貢獻的宣城太守,都值得認真研究。一是注意做好有關范曄生平事跡資料的搜集整體工作。二是重視對《后漢書》的研究。三是通過各種媒體宣傳范曄與宣城的關聯(lián)性,在更深廣的文化層面認同宣城歷史文化的創(chuàng)造力,為今日宣城之科學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作者系宣城市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理事)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宣城歷史文化研究》微信公眾號xclswh999。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