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第一章 第一講針灸學概說三、腧穴 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它既是疾病的反應點,又是針灸的施術部位。 (一)腧穴的分類 人體的腧穴總體上可歸納為十四經穴、奇穴、阿是穴三類。 1.十四經穴指具有固定的名稱和位置,且歸屬于十二經和任脈、督脈的腧穴。這類腧穴具有主治本經病癥的共同作用,簡稱“經穴”。 2.奇穴指具有一定的名稱,又有明確的位置,但尚未歸入或不便歸入十四經系統(tǒng)的腧穴。這類腧穴主治范圍比較單一,多數(shù)對某些病癥有特殊療效。 3.阿是穴指既無固定名稱,又無固定位置,而以壓痛點或病變部位或其他反應點等作為針灸施術部位的一類腧穴。因此,阿是穴沒有固定數(shù)目。 (二)腧穴的主治特點 腧穴的主治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近治作用,遠治作用,特殊作用。 1.近治作用指腧穴均有治療其所在部位局部及鄰近組織、器官病癥的作用。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的共同特點,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規(guī)律的體現(xiàn)。 2.遠治作用 指腧穴具有治療其遠隔部位的臟腑、組織器官病癥的作用。尤其是十二經脈中位于四肢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經穴,其遠治作用尤為突出,是“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規(guī)律體現(xiàn)。 3.特殊作用指某些腧穴具有雙向良性調整作用和相對的特異治療作用。 (三)腧穴的分經主治規(guī)律 分經主治是指某一經脈所屬的經穴均可治療該經循行部位及其相應臟腑的病癥。實踐證明,同一經脈的不同經穴可以治療本經相同病癥。另外,手三陽、手三陰、足三陽、足三陰、任脈和督脈經穴既具有各自的分經主治規(guī)律,同時又在某些主治上有共同點。 (四)特定穴 特定穴,指十四經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療作用,并有特定稱號的腧穴,它們除具有經穴的共同主治特點外,還具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療作用。 1.五輸穴十二經脈分布于肘、膝關節(jié)以下的5個特定腧穴,即“井、滎、輸、經、合”,稱“五輸穴”?!八鰹榫?,所溜為滎,所注為輸,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是對五輸穴經氣流注特點的概括。 2.原穴臟腑原氣輸注、經過和留置于十二經脈四肢部的腧穴稱為原穴?!霸睘楸驹?、原氣之意,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為十二經脈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關節(jié)附近,陰經的原穴與五輸穴中的輸穴為同一穴,即所謂“陰經以輸為原”,“陰經之輸并于原”;陽經的原穴為五輸穴中輸穴的后一穴。 3.俞、募穴臟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稱為“背俞穴”。六臟六腑各有一背俞穴,共12個。臟腑之氣匯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稱為“募穴”,共12個。 4.郄穴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陰蹺、陽蹺、陰維、陽維脈經氣匯聚的部位,稱為“郄穴”,共16個。 5.八會穴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等經氣聚會的8個腧穴稱為“八會穴”。 6.下合穴六腑之氣下合于下肢足三陽經的腧穴稱為“下合穴”,共6個。 7.交會穴兩經或數(shù)經相交會的腧穴稱為“交會穴”。 (五)腧穴的定位方法 取穴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jié)”。 1.骨度分寸定位法是指以骨節(jié)為標志,將兩骨節(jié)之間的長度折量為一定的分寸,用以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論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測量。 2.體表解剖標志定位法是以人體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志為依據(jù)來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又稱自然標志定位法。 (1)固定的標志:指各部位由骨節(jié)、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及五官輪廓、發(fā)際、指(趾)甲、乳頭、肚臍等,是在自然姿勢下可見的標志,可以借助這些標志確定腧穴的位置。例如合谷穴在第一、二掌骨的中點,偏靠食指;內關在腕掌橫紋上2寸的二筋之間;天樞穴在臍眼旁開2寸處等。 (2)活動的標志:指各部的關節(jié)、肌肉、肌腱、皮膚隨著活動而出現(xiàn)的空隙、凹陷、皺紋、尖端等,是在活動姿勢下才會出現(xiàn)的標志,據(jù)此亦可確定腧穴的位置。例如直立取穴時,雙手下垂,在手中指尖端所指處即大腿外側的中點,為風市穴;兩手食指交叉,食指尖端所指處為列缺穴。 3.手指同身寸定位法指依據(jù)患者本人手指為尺寸折量標準來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稱“指寸法”。 (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節(jié)橈側兩端紋頭(拇、中指屈曲成環(huán)形)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常用于腰背和腹部測量。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jié)的寬度作為1寸。 (3)橫指同身寸:讓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jié)橫紋為標準,其四指寬度作為3寸。四指相并名曰“一夫”;用橫指同身寸量取腧穴,又名“一夫”法。臨床常用于測量上肢或下肢。 上拉閱讀下一章 第二講刺灸技術 |
|
來自: 昵稱4869670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