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古典。每次演講都有人問我:“古典,你的真名叫什么?”不好意思,我的真名就叫古典。我是兩個女孩兒她爹,我大女兒叫古靈精,二女兒叫古圣心,這個圣心倒過來就是怪,所以我們?nèi)揖褪牵汗诺?、古靈精怪。 前段時間,我那小名叫“彎彎”的大女兒問了我一個問題:“爸爸,我聽保姆阿姨說,在家里你賺的錢竟然比她還要多,為什么呀?”這我可以理解,因為在她心中,我就是全家最沒用的人——不按時洗腳,不按時睡覺,不按時吃飯,還總玩電腦。 但是,這個阿姨卻很厲害。她可以邊吃飯邊換尿片,還可以做所有的事情,所以彎彎想不明白,為什么那樣一個努力又有能力的人,卻比不上我這個混吃混喝的爸爸呢?1 你的收入和付出成正比嗎? 我覺得這是個好問題。 我是一個生涯規(guī)劃師,我的任務(wù)就是研究怎么樣讓一個人的付出和努力成更大倍數(shù)的增長,怎么樣讓一個人的職業(yè)生涯走得更好。所以,我覺得我女兒問了一個非常經(jīng)典的問題,我也想問問你,你覺得你的收入和付出成正比嗎? 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的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這不僅是我,也是很多社會學家、經(jīng)濟學家常年研究的一個話題。 比如說前段時間我們的首富王健林就發(fā)了一條微博,列舉出自己一天的清單:早上4:00起床,4:30開始健身,然后飛了很多地方,晚上7:10回到辦公室。 什么意思呢?那意思就是說,你們別覺得我首富就不努力,我也是很努力的,我四點鐘起來,干到晚上七點半,對吧?很多人就誤解了,覺得“天啊,富人比我們還要努力,我是不是要死掉了?” 你錯了!這其中的關(guān)鍵點根本就不在努不努力。因為我也采訪過一個快遞小哥,他的工作也很感人,每天奔波于50個樓盤,來回取送一兩千個郵件,還有高難度溝通,他也得干到晚上八點。 他的努力程度一點都不比王健林低,可為什么他的收益卻比王健林低很多倍?為什么在我們這個社會,努力和收益的關(guān)系不呈正比? 今天我們想聊聊這個話題。當你真的去研究那些高凈值人群的成功路徑時,你會發(fā)現(xiàn),很少有人的成功路徑是線性的,他們都不一樣。 一個人只要持續(xù)地努力,他就會有線性的增長,對不對?我們有一句話叫“從量變帶來質(zhì)變”,但是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量變不一定帶來質(zhì)變。很多年以后,有人會成為優(yōu)秀員工,有人只會成為老員工,那么這其中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 很多成功人士會有一到兩個甚至三個我稱為“非連續(xù)性的”突然增長,術(shù)語叫做“躍遷”。在物理里邊,躍遷就是指一個電子突然被激發(fā),蹦上一個高能級,人也會這樣。你有沒有見過你身邊這種被我們稱為“暴發(fā)戶”的人? 每隔一段時間,突然他就不知道摸到什么機會,上了一個平臺,層次、觀點、眼界、格局、乃至思考問題的方式都變得不一樣,這就是真正的躍遷。于是我就開始研究,這些人到底做對了什么,可以讓自己躍遷?2二八原則驅(qū)動“躍遷” 正好,我自己就趕上看見這么一群人的躍遷。這段時間不是很流行知識付費嗎?你關(guān)注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整個知識付費平臺很多都是新東方的老員工。 為什么新東方的人會在這個領(lǐng)域爆發(fā)得這么快? 2007年,我還在新東方的時候,受俞敏洪老師之托,研究教師的能力發(fā)展模型。當研究了一千兩百多名老師后,我們發(fā)現(xiàn),所有的培訓界老師都可以被分拆成五大類,具備以下五種核心能力。 第一,有專業(yè)知識 第二,有課程設(shè)置能力 第三,有呈現(xiàn)能力 第四,有個人魅力 第五,有積極的心態(tài) 我們制定了一份五項課程去培訓這些新晉的老師,希望他們可以迅速成為名師。但有意思的事情出現(xiàn)了:三個月以后,有一群人變得特別的牛,而有一群人就很一般。當時能進新東方的老師一定都很努力,每天工作12小時,天天講課的。 為什么有些人會比另一些人更厲害呢?我們發(fā)現(xiàn),這并不在于他們的努力程度,而在于他們的學習路徑。 你注意到老師的五項能力嗎?有人會花100%的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學專業(yè)知識,學了三個月,覺得還很一般,還想繼續(xù)再學一年。 而另外一些老師,他意識到一個領(lǐng)域里,20%的知識就可以囊括80%的內(nèi)容。這就是所謂的二八原則。所以他會花一點時間迅速地學這個專業(yè)知識領(lǐng)域里最精華的20%,然后再去學課程設(shè)置的20%,演講的20%,魅力的20%,心態(tài)的20%。 所以,三個月下來,同樣是花了100%的時間,這些老師卻獲得了五個80%,即400%的力道,有意思吧?僅僅是因為學習路徑的不同,在這些老師之間,三個月內(nèi)就拉開了四倍的差距。 可能有人會說,這有什么了不起?我們基礎(chǔ)打得好,后發(fā)制人不可以嗎?不可以,因為接下來很快就會有第二輪躍遷的發(fā)生。3找到頭部:第二輪的躍遷 在新東方的教務(wù)系統(tǒng)里,如果你一定要選一個老師來排課,你會選誰?大部分人都會選400分的吧。 好,400分的老師訓練得比較多,于是課就講得更好一點;課講得更好,就能帶更多的學生;學生多了,優(yōu)秀的學生就更多,于是名氣就更大;名氣更大就排課更多,排課更多錢也更多,便又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投資自己。 請注意,400分的老師就莫名其妙地形成了一個正循環(huán),等到一個暑假下來,可能400分的老師就變成4000分的老師,遠遠地把100分的老師拉下了。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法則,不知道你聽過沒有,它叫做“冪律法則”。 經(jīng)濟學家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冪律法則,他們在研究國家財富時發(fā)現(xiàn),20%的國家占據(jù)了80%的財富,這個冪律法則也被稱為“長尾法則”、“二八法則”。 它的核心是:整個社會遵循冪律法則,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而且不僅僅是財富這么分配,其他事物也這么分配,比如微博的粉絲數(shù)、英語的詞頻、你媳婦兒上網(wǎng)看到的導(dǎo)購品牌等,也是這么分配的。 比如說看這張圖,美國的GDP幾乎是最低那個國家的46萬倍。在一個自然系統(tǒng)的平均分布中,經(jīng)過一系列系統(tǒng)的放大,就可以讓這個差距變得無比的大,這就是冪律法則的恐怖之處。 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心智相同、付出努力相同的人,卻有如此巨大的財富差距呢? 其實就是第二種躍遷的方式——系統(tǒng)能力。你們有沒有看過星際航行?一個飛船剛剛飛出宇宙時靠的是什么力量?靠的是自己的燃料。但當它飛到一定程度后,它就不再靠燃料,而是靠星際間的引力來推進。 那個星際間的引力就是一個組織、一個系統(tǒng),以及帶一個人躍遷的力量。這種借勢的力量遠遠比個人努力大很多倍。 比如說今天你看看世界最高峰是什么峰?珠穆朗瑪。第二呢?喬戈里峰。這個倒霉的山只比珠峰矮了266米,就沒有人認識它了。 在一個系統(tǒng)里,第一名幾乎可以攏擴這個系統(tǒng)40%的流量,第二名是30%左右,第三名只有10%,前三名共分了這個系統(tǒng)里70%的注意力和流量。 就像我們現(xiàn)在手機里的新聞客戶端APP,有70%的流量都集中于排名前三的新聞端。在任何一個系統(tǒng)里,只要你能夠找到頭部,就能夠帶你上升。 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還在做房地產(chǎn)大亨時說過:“地產(chǎn)的秘訣在于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同樣的道理,公司、系統(tǒng)、組織全都有自己的頭部,我們就是要站到系統(tǒng)的頭部去,讓整個系統(tǒng)帶著你往上走,這是我們的第二次的躍遷。 世界就是不公平的,聰明人要懂得利用局勢來躍遷。等你成為了某一個領(lǐng)域的頭部,你會發(fā)現(xiàn),你又遇到同樣的問題了: 你到底是像以前那樣在一個點上做深做透,守死頭部呢?還是選擇在這個山峰去連接其他領(lǐng)域的頭部,把它做得更大呢? 4連接頭部:第三輪的躍遷 你要做的事情是連接更多的頭部。第三步的躍遷就取決于能否跟各領(lǐng)域里的高手連接。請注意,當高手們、頭部們開始連接,他們就會變成我們所謂的終極圈層,當高手開始互聯(lián),別人就徹底的進不去了。 我們來舉個例子,吳京老師前段時間很火,我們分析一下他。他剛出道時被人稱為叫李連杰接班人。但我跟你說,以后你做任何行業(yè),別人跟你說什么接班人,最好的回答是什么?——是“呸”。因為做接班人就不是頭部,是巨大的坑。 所以當年吳京一開始做了李連杰接班人,困了很久覺得沒出口。他拍了《太極宗師》,你看,怎么都比不上李連杰。又有人跟他說,其實你有可能是甄子丹接班人,他就去拍了《殺破狼》,被人爆打一頓。慢慢地,他意識到要找到自己的頭部。 最后,他在2012年開始接觸一部叫《我是特種兵》的電影,他發(fā)現(xiàn)軍旅可能是他的頭部,然后用了五年時間,耐心地選點,終于在這一兩年,正好也跟我們的國運搭到一起,形成了一個特別大的系統(tǒng)的頭部。 如果說《戰(zhàn)狼2》前二十億的票房是因為這部片子本身很卓越,那這后面的二十億乃至三十億票房,絕對是因為他站到了電影票房的頭部,甚至某種程度上站到了中國電影的頭部。 這個頭部,這整個系統(tǒng),包括了國家的力量,在后面幫他一起往上面推,成就了他這個頭部。我相信下一步吳京老師會面臨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拍好《戰(zhàn)狼3》? 當他有這么大的資源時,他該如何更好地連接更多領(lǐng)域的頭部、更多明星,或者說更好的適應(yīng)國家的宣傳需要?這可能是吳京需要思考破局的點。 所以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答王健林的那個故事了,為什么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因為別人不僅僅是在付出,而是在聰明地付出,所以他們的付出變成了質(zhì)變。 這一次次的質(zhì)變疊加起來,能讓個人效能放大百倍、千倍,這就是我說的“躍遷”。5每個人都要做頭部嗎? 萬物皆有頭部。我相信現(xiàn)在每個人都有一些選擇,那么你的選擇是你的頭部嗎?你的選擇會讓你進步還是會讓你躍遷呢? 也許有人還會覺得很焦慮,他會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兩個頭部,那腰部誰來做?腳部誰來做?如果我們?nèi)叶家鲱^部,那該怎么辦呢?其實我覺得這是對頭部的一個誤解。 我舉個例子,你想過沒有,你做一件事情雖然能獲得社會的功名利祿、大成就,但如果這些外界的東西不能夠兌現(xiàn)成你內(nèi)心的平和、寧靜和幸福感,我把這稱為“心靈假幣”。 當你去外國賺了大錢,回來中國卻發(fā)現(xiàn)根本用不了,你是不是覺得這是假幣? 其實頭部也是一樣,我覺得每個人最終都能找到一個外界成功和內(nèi)在成功之間的平衡點,那個點才是你的頭部。在那個點中間,你的天賦發(fā)揮到最大,你的價值觀最被契合,在這個點上面,你找到一種內(nèi)外的平衡。 ![]() 我想,其實不一定這個世界上的頭部會很多,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頭部,關(guān)鍵是你能否找到自己的頭部。 人們總是傾向于低頭去做那些自己熟悉又好像很有收獲的事情,比如說學英語、讀書、健身……但那些事情并不能放大你的價值。 希望有一天,你可以擺脫這種虛幻的安全感,真正看到什么東西是最重要的。如果今天你有很多個選擇,請盯緊那個對你而言最重要、最高效的選擇。 希望有一天,你能做到躍遷的選擇。 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