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回來之后身體出了點狀況,休息了一個多星期,精力上還是沒有完全恢復,所以到今天才開了猴年的第一篇稿子。 新年第一篇,而且最近也迎來了很多新的關注者,我今天就還是說點根本的東西 -- 學習方法。 最近不論朋友圈還是微博都被一部韓劇刷屏了--《太陽的后裔》,因為更新太慢我實在受不了一周的等待,就索性等著全都出來再看。 雖然沒有看這個片子,但是長這么大也看過不少韓劇,看得多了,比如”偶巴,撒浪黑“這樣簡單的單詞也能聽得懂說得出了。 去年年底突然有點好奇,想了解一下韓語和英語有哪些異同,還有,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到底怎樣才有效。 于是就在網(wǎng)上搜索了一些資料。其中有很多資料是類似于《看韓劇學韓語》,《聽歌學韓語》之類的,我隨手翻了一下就放棄了。 對于韓語來說,我完全就是零基礎,這樣的底子就開始跟著韓劇,韓語歌曲來學習肯定是不OK的。 韓劇和歌曲我可以一句一句不停地聽,簡單的也可以模仿個大概,可是怎么聽都不對勁。因為我根本不知道舌頭、嘴唇應該放在怎樣的位置,氣流應該怎么控制。 所以我是這樣開始的: 首先,了解字母 本來打算死記硬背下來再進行下一步,但是發(fā)現(xiàn)這樣記憶效果很一般,而且還不是很清楚發(fā)音。比如“口”發(fā)的m的音,到底是英文音標中的閉口鼻音還是漢字拼音中的“么”。 所以,我同時進行了下一步 -- 音標 當我找到這個韓語音標圖的時候我就懵了,這么多怎么記啊~ 深呼吸冷靜了一會再看了一些講解才發(fā)現(xiàn)其實也沒那么慘。 橫著的14個是輔音,最后的5個也是輔音,只不過是雙寫的而已。 豎著的就是元音,也就21個,而且很多都是在書寫和讀音上都有相似性的。 總共40個音標,比英語還少8個呢! 為了配合音標的學習,我在網(wǎng)上也找了很多視頻。 我找視頻的標準如下: 1. 視頻必須是韓國人出的 2. 畫面盡量清晰 3. 歸類有序便于記憶 4. 可以看到老師的嘴形 截屏如下: 在這樣的視頻配合下,40個音標我在24天左右就大體上都能讀得出來了,跟著一些資料也可以拼單詞了。但是還是不能很熟練地都記住,在拼單詞的時候很多時候還是需要看著音標念。 在看各種視頻的時候接觸了一些非常非常簡單的句子,跟中文和英文稍微對照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3種語言句子的順序和結(jié)構(gòu)是不一樣的: 比如, 中文:我昨晚和我妹去看電影了。 結(jié)構(gòu)是:主語 + 時間 + 賓語 + 動詞(無變化)。
英文:I went to a cinema with my sister last night. 結(jié)構(gòu)是: 主語 + 動詞(有變化) + 伴隨者 + 時間。 韓語:這個句子我還寫不出來 但是結(jié)構(gòu)大概是這樣: 主語 +伴隨者 + 賓語 + 動詞 (有變化) 所以,按照中文的順序直接翻譯成另外一門語言是 絕對不可以的! 春節(jié)到現(xiàn)在我都沒顧上再復習一下之前學到的東西,所以剛剛打開那張音標表的時候我恐慌地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不記得多少了。 以上說這么多,是想從一個零基礎的外語學習者的角度來總結(jié)一下應該怎么學英語: 1. 先不要著急買本單詞書背單詞,從基礎的音標開始,每個單詞都聽得懂說得準才是王道。慢慢的你會發(fā)現(xiàn),音標和單詞是相輔相成的。 2. 找合適的資料。前幾天有學員跟我說他在學英語的時候用的是百度,能有心去自己查詢資料很值得表揚,但是百度準確率太低,盡量避免使用吧。 查單詞的App我個人比較喜歡網(wǎng)易的“有道詞典”。 查其他內(nèi)容的時候也盡量避免使用中國人編寫錄制的資料(美籍華人什么的除外),可能會出現(xiàn)錯誤或者誤解。 3. 不要按照自己的母語翻譯。很容易出現(xiàn)中式英語的情況。 怎樣避免這樣的情況呢? 大量輸入 + 自己動腦理解總結(jié) 不論你在學習什么資料,是我們的課件還是新概念,都不要把“能背下來全文” 作為你驕傲的資本。背誦是很容易的事情,關鍵是你背下來的東西你能不能理解?會不會用? 比如學習了一個單元的課件之后,或者學完某本書的某一課之后,自己試著總結(jié)一下,這個單元或者這一課重點練習的是什么句型?什么時態(tài)?有哪些單詞是我經(jīng)常能用到的?這些句型有著怎樣共同的順序? 如果這些都能解決了,再試著模仿學到的句型來造句??梢詮暮唵蔚木湫吐M行到長一點的,復雜一點的。 造句的時候盡量跟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有關,而且最好刻意地使用剛剛學到的單詞。這樣會印象更深刻。 如果肯定句沒問題了,試著再變換成否定句、一般疑問句和特殊疑問句。 自己這樣大量的琢磨和模仿練習是 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 4. 定期復習?。?! 5. 一定要張嘴說?。?! |
|
來自: 清風明月tbm5q1 > 《外語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