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鑒藏沒有如果,只有是與不是,對與不對,就該黑白分明。 形容柴窯作品美輪美奐決不過分,歷 代文人雅士都為它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乾隆帝在詠柴窯枕中寫道:“千年火氣 隱,一片水光披”。是說火氣退盡釉面 沉靜,如披上一層潔凈如水的華衣, 這正是木柴燃燒揮發(fā)物與釉面化合而 產生的特殊光澤。 銀光流瀉、潔凈如 水正是對柴窯器物釉面光澤的寫照, 宋代以后用煤燒出的瓷器是發(fā)不出這 種迷人光澤的。柴窯器物就是用木柴 燒制而成的,不過陪葬品受磷沁后更 能強化這種光鮮如水的色澤。 歡迎關注公眾號:古玩大江湖 這里所說的“柴窯”是專指五代后周御 窯而言,現代作品中常見標有‘柴窯’ 的器物,這個‘柴窯’則是專用木柴燒 制的仿古器物了,其釉面與其它品 類相比特別鮮亮,火氣大,缺乏古 瓷那種深沉滋潤的韻味。 柴工藝精湛,那種整體美給人的震撼 簡直無法用語言、文字表述,是沖擊、 是感慨還是無形的滲透,實在難以理 清??傊?,實物上手總會令人蕩氣回 腸為之一震,強烈的激越感油然而生。 這種激越是一種發(fā)自心靈深處的天籟 音符,是一種感悟超美的激情迸發(fā)。 五代工匠在生產力并不很發(fā)達的情況 下,憑手工能作出精湛如斯的作品, 實在不可思議!在今天生產力高度發(fā) 展的情況下,能否做出同類作品還是 未知數,起碼至今還未發(fā)現仿品能達 到疑柴薄胎器工藝水準和神韻的器物。 景德鎮(zhèn)現雖有專制薄胎器物的廠家,但 作品瓷化程度高,釉面的火氣顯而易 見,無法與古舊器物相比,再說現代 工藝師制作的薄胎器價值高的驚人。 筆者曾拿作品以定做為名找景德鎮(zhèn) 瓷商,他們說不是景德鎮(zhèn)所產,現 在景德鎮(zhèn)也“不做這種東西”。 胎釉皆薄的柴窯薄胎器是不斷改進工 藝制作技術的結果,是柴窯器中的精 品,是專供皇室御用的作品。明早期 曹昭的《格古要論》詳細記述道:“柴 窯出北地河南鄭州,世傳周世宗柴氏 時所燒造,直謂之柴窯。 天青色,滋潤細膩,有細紋, 多是粗黃土足,近世少見”。 由此看來,柴窯作品除薄胎器外還應 包括粗黃土胎,銅口土足等不同厚度、 不同類型的作品,這點應是可以確認 的。因此,那種絕對化的薄胎厚胎之 爭是大無必要的,也是違背事物發(fā)展 規(guī)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