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姓是當(dāng)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十三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七八。 鄭姓如今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尤其是在南方地區(qū),以福建、浙江兩省為最多,占到全國鄭姓人口的大多數(shù),可以說鄭姓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南方姓氏。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歡迎關(guān)注:學(xué)國學(xué)網(wǎng) 姓氏來源 1、源于姬姓,以國號為氏。 出自周宣王之弟姬友的封地鄭國,遠(yuǎn)祖為鄭桓公。 公元前375年,鄭國被韓國所滅。 鄭國滅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等地,為紀(jì)念故國,鄭國人相繼改姓為鄭,自此,鄭姓誕生。 2、源自子姓。 出自商王武丁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稱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為商朝一方國。公元前1046年,周滅商,子姓鄭國也隨之滅亡,周人遷子姓鄭人到渭水上游,約在今陜西寶雞附近。 3、源自姜姓。出自姜太公之后。 周滅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鄭,以統(tǒng)治子姓鄭人,史稱西鄭,故城在今陜西鳳翔縣。周穆王奪西鄭為下都,姜姓鄭國滅亡。國人姓奠井氏,或為鄭井氏,亦即鄭氏。 4、源于地名,以居邑名稱為氏。 出自古褒國附庸之邑南鄭。韓哀侯滅了鄭國后,鄭國王族、國民逃遷至陜西漢中地區(qū),以故國之名再建了一個小方國,史稱南鄭,并以故國名為姓氏,稱鄭氏。 5、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改姓而來。 圖片源于網(wǎng)絡(luò),歡迎關(guān)注:學(xué)國學(xué)網(wǎng) 遷徙分布 鄭氏最早的發(fā)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鄭縣。在戰(zhàn)國時因為韓國所滅,便散遷到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等地間。 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滎陽。秦漢以后,鄭姓已遷入鄰近地區(qū),主要以今山東、安徽、陜西、山西等境為其分布的主要地區(qū)。其后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眾之子安世遷居咸陽。 因漢武帝令"強(qiáng)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大舉南遷始于"永嘉之亂"之時。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為鄭姓。 唐初,河南鄭氏又有隨陳政、陳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鄭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 明清之際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閩的。鄭氏移居臺灣,始于鄭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