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祥說 光緒皇帝是晚清一位令人惋惜的皇帝,他想變法圖強,但遭到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的抵制。隨著光緒和慈禧的政見不同,光緒等維新派要權、要變法,慈禧日益討厭光緒,幾度要廢掉光緒,由于輿論壓力和榮壽公主的勸阻所以才一直沒有施行。 在變法中,以慈禧為首的保守力量嚴重阻礙了變法的進度,在帝黨與后黨的不斷斗爭中,一度盛傳慈禧要在秋后閱兵時廢掉光緒。維新派為了獲得變法成功,拉攏袁世凱,欲讓袁世凱帶兵圍園,讓慈禧太后退位放權,同時誅殺慈禧的寵信大臣榮祿。 光緒等維新派之所以拉攏袁世凱,一是因為袁世凱本人也是支持變法圖強的;二則袁世凱手里有兵,而且是效仿日本、德國新式裝備的新軍,也就是北洋軍的前身,戰(zhàn)斗指數很高。 慈禧死后,晚清滅亡之前,各地鬧起義,整個清政府能打仗的兵只有袁世凱手里的這支軍隊了,可想而知袁世凱在當時的朝廷是何等的重要。 袁世凱表面答應了光緒帝、康有為等的請求,同意帶兵圍劫慈禧太后,誅殺榮祿;但袁世凱只是在光緒帝面前做樣子而已,袁世凱知道,自己如果不答應請求,而又知道了光緒等人的秘密,那么光緒等人肯定會殺了他。 其實袁世凱當時感覺光緒等人不是慈禧太后的對手,如果自己帶兵圍園還要背上個大逆不道的罪名。再者袁世凱從光緒哪里回去后,又從慈禧身邊的御史得知慈禧要廢光緒了。而他又摻和了光緒的"陰謀",如果光緒失敗,自己難逃厄運。 綜合一考慮,為了自己的利益,他把光緒等人要圍劫慈禧的秘密告訴了榮祿,導致慈禧大怒。戊戌政變起初,慈禧太后只是斥責康有為"莠言亂政",停職待參,并未言及譚嗣同等人。如果袁世凱沒有告密,慈禧基本不會殺戊戌六君子。 袁世凱一面答應對光緒出兵圍劫慈禧,一邊又去告密,導致光緒帝被囚禁、變法人員誅殺殆盡,光緒帝對袁世凱的兩面三刀,陰奉陽違恨的直咬牙,恨不得生吃了袁世凱。 據說光緒帝臨終前,在他的皇后裕隆手上寫了四個字"殺袁世凱"。慈禧死后,整個京城都在喊著要殺袁世凱,尤其溥儀的父親載灃,他也是恨透了袁世凱。但當時的太后是裕隆,最高發(fā)言權在這個女人手里。 光緒帝死后,裕隆沒有按照光緒給他寫的那么做,在人人喊著要殺袁世凱時,她反倒是庇護袁世凱。裕隆對載灃等說:"此人不可殺。"據說張之洞也贊同裕隆的看法。 由于裕隆的護佑,袁世凱辭歸老家養(yǎng)病,暫時退出政壇。袁世凱回老家后,全國各地起義、革命不斷,黎元洪等人紛紛獨立,朝廷無人可以出面鎮(zhèn)壓,最后眾人又推薦袁世凱復出任職。袁世凱復出后和黎元洪提出了議和同時又用武力鎮(zhèn)壓辛亥革命的人,令革命黨向袁世凱妥協(xié);同時又給裕隆施加壓力,令她代表溥儀遜位。 袁世凱利用手中的權利、武力,向革命黨人和晚清兩面施壓,最后如意的坐上大總統(tǒng)的位置,親手消滅了大清國。光緒死后,裕隆沒有殺袁世凱,袁世凱卻結束了大清國,裕隆太后估計至死也沒有想明白怎么回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