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伯,大約生活在周厲王(公元前858——前841)至周宣王(公元前827——前782)時代。而據(jù)《史記》載,申伯前后,均有申侯。前申侯大約生活在周懿王(公元前935——前910)至周孝王(公元前901——前895)時代,而后申侯則大約生活在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至周莊王(公元前696——前682)時代。前者當(dāng)然是申伯的先祖,而后者則必然是申伯及其子孫。 西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時,曾發(fā)生過二件與前申相關(guān)的事件。前一件發(fā)生在公元前909(壬子)年,為申國攻打西戎;而后一件則發(fā)生在公元前897(甲子)年,為周孝王封申侯的外孫成的兄弟非子于秦邑(犬丘)。 東周平王姬宜臼即位前后,也發(fā)生了二件與后申侯相關(guān)的事件。前一件發(fā)生在公元前771(庚午)年,為申侯聯(lián)合繒國、犬戎共同推翻周幽王,扶持太子宜臼即位;后一件則發(fā)生在公元前 688(癸巳)年,為楚文王假途鄧國伐申,滅申國后在此置宛縣。 (一) 上面所說的成與非子,均是大駱的兒子,或者說非子為成的同父異母兄弟。有史載非子的世系為中衍——戎胥軒——中潏——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幾——大駱——非子。非子,后為秦嬴氏的先祖。 其中蜚廉還有另一支后裔,世系為蜚廉——季勝——孟增(宅皋狼)——衡父——造父。造父,為趙氏始祖。從此可知,秦、趙同源。 秦人,本為華夏族西遷的一支。嬴秦,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其國君嬴姓,為少昊氏后裔。 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善于養(yǎng)馬,曾將他封于秦邑,以作為周朝的附庸。至公元前770年,又因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正式封為諸侯。秦始建國,占領(lǐng)原周朝在陜西的領(lǐng)地。據(jù)《史記》秦本紀(jì)第五載: “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自蜚廉生季勝已下五世至造父,別居趙。趙衰其后也。惡來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大駱生非子。以造父之寵,皆蒙趙城,姓趙氏。 “非子居犬丘,好馬及畜,善養(yǎng)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馬于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欲以為大駱適嗣。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適。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以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fù)與大駱妻,生適子成。申駱重婚,獫狁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p> “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后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刂?,使復(fù)續(xù)嬴氏祀,號曰秦嬴。亦不廢申侯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獫狁。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秦仲立三年,周厲王無道,諸侯或叛之。獫狁反王室,滅犬丘大駱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為大夫,誅獫狁。獫狁殺秦仲。秦仲立二十三年,死於戎。 “有子五人,其長者曰莊公。周宣王乃召莊公昆弟五人,與兵七千人,使伐獫狁,破之。於是復(fù)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駱地犬丘并有之,為西垂大夫。 “莊公居其故西犬丘,生子三人,其長男世父。世父曰:“戎殺我大父仲,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彼鞂羧郑屍涞芟骞?。襄公為太子。莊公立四十四年,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元年,以女弟繆嬴為豐王妻。襄公二年,戎圍犬丘,世父擊之,為戎人所虜。歲馀,復(fù)歸世父?!?/p> (二) 繆王就是“周天子西征”的周穆王姬滿,他曾將趙城封給了造父,由此使造父一族發(fā)展成為趙氏。趙氏自蜚廉生季勝后,經(jīng)過五世傳至造父,別居趙城。 而惡來革這個人,也是蜚廉之子,雖然早夭,但是卻生有兒子女防。后來這個女防生了兒子旁皋,旁皋生太幾,太幾生大駱,至大駱才生非子。 非子居住在犬丘這個地方,他不僅喜歡馬,而且還善于飼養(yǎng),于是犬丘就有人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了周孝王。/周孝王就詔非子去養(yǎng)馬,并讓他在汧水、渭水之間大力發(fā)展養(yǎng)馬業(yè)。 因為非子養(yǎng)馬成績卓著,周孝王還準(zhǔn)備以非子為大駱的適嗣。適嗣,即嫡傳繼承人。但是大駱之妻乃申侯之女所生子成,已為適嗣。 于是,申侯就對周孝王說:“以前我先祖酈山的女兒,乃獫狁胥軒之妻,而生子中潏,正因為是親屬關(guān)系,獫狁才歸順我周朝,并一同保衛(wèi)我西垂,使得西垂邊境世代和睦。今我女兒又與大駱結(jié)為夫妻,已經(jīng)生下了嫡子。因為申、駱二人的這層新的婚姻關(guān)系,這才使獫狁上下均表示服從,而使您安心為王,這件事還是請您認真考慮為好?!?/p> 周孝王回答說:“以前伯翳為虞舜主持畜牧業(yè),使得牲畜大量繁殖,因此伯翳才有了國土,并賜以姓嬴。今其后裔亦為我養(yǎng)馬,我也應(yīng)分封土地給他,以為我的附庸。”于是,周孝王就在犬丘建立秦邑,讓非子繼承嬴氏的香火,邑稱秦嬴。同時,周孝王也并未廢除申侯之女的兒子成,讓他仍為大駱適嗣,從而緩和了與獫狁的關(guān)系。 從這里可知,申侯與獫狁大駱,以及其先祖酈山與戎胥軒的關(guān)系,均系翁婿關(guān)系,可謂非同一般。 后來,申伯之功應(yīng)具有對獫狁招安和討伐的雙重成分,即招討。而周宣王賜申伯以古謝邑,一是為了建立對楚的南方屏障,二是為了尊重并疏遠申人與獫狁的緊密關(guān)系。 這樣看來,華夏族“和蕃”的歷史,并不是從漢朝王昭君、唐朝文成公主始,而是在周朝時酈山之女及申侯之女就已經(jīng)開始。 但有傳申人本身亦源于姜戎,為較早與華夏融合的西戎,早年曾居于今陜西米脂縣及以北地區(qū)。若果真如此,那么申伯后裔謝氏,亦為漢化的姜戎。難怪陳郡陽夏謝氏四彥秀“封胡羯末”中的胡、羯,就明顯具有戎夷味道。 聯(lián)想到《舊唐書·文苑傳》,說唐朝衛(wèi)州(今河南浚縣)謝偃的祖父北齊任散騎常侍直勒孝政,將自己所姓的直勒氏(又稱敕勒氏)改為謝氏,此事也該事出有因,或許直勒氏也是西戎演變而來的,說不定與古申人亦同宗同源,同屬姜戎。 此外,西周早期,姬姓周人便已與申人世為婚姻,如周太王之妃、王季之妃、周文王之祖母等,皆稱“太姜”。西周后期,申人仍不斷與王室通婚,如周厲王、周幽王皆娶申人之女為王后。 從這里還可知,周孝王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申侯。也就是說,申伯之前就有申侯。周宣王是周孝王曾孫,那么申伯大概是申侯的孫或曾孫。 周孝王于公元前910年至前895年在位十五年,其孫周厲王于公元前858年至前828年在位三十年(含共和十四年)。申伯誠既然為周宣王元舅,則應(yīng)是周厲王妻舅,屬于同輩。 看來,至少申伯誠的祖父寧就已經(jīng)是申侯,其子恩(宏道)也應(yīng)是申侯。申國人在周朝中任要職,除申伯、申侯外,還有周厲王時的大臣申季。 (三) 趙氏始祖造父,為伯益的九世孫,是西周善于駕御者,傳說他在桃林一帶得到赤驥、飛黃、白蟻、華騮、騄耳、騧騟、渠黃、盜驪八匹駿馬,并獻給周穆王。于是周穆王讓造父為他駕駛馬車,并經(jīng)常一齊外出打獵、游玩,有一次還西行到了昆侖山,見到了西王母,樂而忘歸。現(xiàn)在到處所看到的《八駿圖》,也是從這里來的。 就是當(dāng)?shù)玫叫熨韧踉旆吹南?,造父也能及時駕車,日馳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發(fā)兵平定了叛亂。因為有功,周穆王便把趙城賜給了造父,族稱趙氏,為趙國始族。 伯益亦作伯翳,又名大費,為古代東夷族首領(lǐng)少昊之后,其女祖為黃帝族顓頊之孫,系嬴姓諸國的受姓始祖。 舜在位時,伯益與大禹曾同朝為官,因善于狩獵與畜牧,被僉推為九官之一的虞官。因在發(fā)展畜牧方面功績卓著,且生息于嬴,故被舜賜姓嬴,使作為東夷少昊部落嬴姓的繼承人,并賜給其封土。 后來伯益還輔佐過大禹,治理水土,開墾荒地,種植水稻,鑿?fù)谒?。在政治上伯益也甚有建樹,特別是在處理民族矛盾方面,更表現(xiàn)出遠見卓識。 伯益還將跟他隨大禹治水時所經(jīng)歷的地理山川、草木鳥獸、奇風(fēng)異俗、軼聞趣事記錄下來,后成為《山海經(jīng)》的基本素材。 因為伯益的杰出,大禹曾經(jīng)一度有意禪位于他,但是果是,大禹之子啟奪取了繼承權(quán),從此王位、帝位父子相傳。 伯益,也是趙、秦、徐、馬、梁等姓始祖。傳說其祖先是顓頊的裔孫女,名叫女修。女修因吞食燕子掉落的一顆蛋,才生下兒子大業(yè)。 大業(yè)娶了少典部族的女兒女華,生下大費。大費,就是伯益。舜不僅賜他姓嬴,還由于他曾輔助大夏禹治理水土,在舜帝曾賜給大禹一塊黑色的玉圭的時候,經(jīng)大禹請功,舜帝也賜他一副黑色的旌旗飄帶,并祝福他:“你的后代將會興旺昌盛?!?舜還把一個姓姚的美女嫁給大費,而生了二個兒子,一個名叫大廉,鳥俗氏,另一個叫若木,費氏。 費氏的玄孫費昌,其子孫居住在中原地區(qū)和夷狄地區(qū)。夏桀時期,費昌離開夏而歸附了商湯,并為商湯駕車,在鳴條打敗了夏桀。 大廉的玄孫叫孟戲、中衍,長得很象鳥卻說人話,他們均給商王太戊駕車,一齊去占卜,卦相都很吉利,使太戊非常高興。自此,中衍的后代每代都有功勛,共同輔佐殷國,嬴姓子孫大多顯貴,后終于成為諸侯。 中衍的玄孫中潏,在西部戎族地區(qū)保衛(wèi)著西部邊疆。中潏生了蜚廉,蜚廉也是趙姓和秦姓祖先,嬴姓。 據(jù)《史記·秦本紀(jì)》載:“惡來有力,蜚廉善走。”惡來力大無窮,而蜚廉“善走”,就充當(dāng)信使,為紂王傳遞消息。因為“善走”,消息傳遞得及時,因此蜚廉又稱“飛廉”——飛行著的蜚廉,此后中國算命術(shù)上亦有了“蜚廉”這一星宿。 蜚廉、惡來父子倆都事奉殷商紂王。因此當(dāng)周武王伐紂時,就把惡來也一并殺了。而蜚廉出使北方回來時,因紂王已死而沒法稟報,于是他就在霍太山筑起祭壇向紂王報告。傳說在祭祀時竟獲得一幅石棺,石棺上刻有文字:“天帝命令你不參與殷朝的災(zāi)亂,賜給你一口石棺,以光耀你的氏族。”蜚廉死后也就此棺埋葬在霍太山。 蜚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了孟增,孟增卻受到周成王寵幸。孟增,就是前面所說的宅皋狼。 (四) 秦嬴生了秦侯,秦侯在位十年去世。秦侯生公伯,公伯在位三年也亦去世。公伯生了秦仲,秦仲即位三年,因周厲王無道,諸侯都背叛了他。西戎各族也一起反叛周王朝,并滅了還在犬丘大駱的全族。 周宣王登上王位之后,曾任用秦仲為大夫去討伐西戎,也被西戎殺掉了。秦仲有五個兒子,大兒子叫秦莊公。于是周宣王召見秦莊公兄弟五人,并交給他們七千兵卒,命令他們討伐西戎,最后把西戎打敗了。周宣王再次賞賜秦仲的子孫,包括他們的祖先大駱的封地犬丘在內(nèi),一并歸他們所有,還任命他為西垂大夫。 秦莊公居住在他們的故地西犬丘,所生的三個兒子中長子叫世父。世父說:“西戎殺了我祖父秦仲,我不殺死戎王就決不回家?!庇谑锹时スゴ蛭魅?,而把繼承人的位置讓給他弟弟秦襄公,讓秦襄公做了太子。 秦莊公在位四十四年,去世后太子秦襄公繼位。秦襄公元年(前777),秦襄公把他卻妹妹繆嬴嫁給西戎豐王做了妻子。 秦襄公二年(前776),西戎包圍犬丘,世父反擊,最后卻被西戎俘虜。過了一年多,西戎才放還世父。 秦襄公七年(前771)春,周幽王因?qū)檺郯Χ鴱U除太子宜臼,而把褒姒所生的兒子伯服立為太子,還多次舉烽火把諸侯騙來京師,以求褒姒一笑,諸侯們因此背叛了他,最后滅亡,這就是古代“千金一笑”的故事。 至此,西戎的犬戎和申侯一起攻打周幽王,并在酈山下把他殺死了。秦襄公因率兵出征,作戰(zhàn)有力,立了戰(zhàn)功。 周平王即位后,為躲避犬戎的騷擾,為此把都城向東遷到洛邑,秦襄公又帶兵護送,于是周平王就才封秦襄公為諸侯,并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 周平王曾經(jīng)說:“西戎不講道義,侵奪我岐山、豐水的土地,秦國如果能趕走西戎,西戎的土地就歸秦國?!敝芷酵趼男辛怂⑾碌氖募s,才賜給封地,授以爵位。 后來秦襄公使秦國成為強大的諸侯國,并跟其他諸侯國互通使節(jié),互致聘問獻納之禮。還用黑鬃赤身的小馬、黃牛、公羊各三匹,在西畤祭祀天帝。秦襄公十二年(前766),他討伐西戎,到達岐山時,在那里去世了。 (五) 周宣王曾為西周的發(fā)展與壯大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他的不僅威服諸候,重樹國威,而且還封邑立藩,南控楚國,防止邊患。 在楚國興起之前,周王室并沒想過要征服南蠻。周昭王即位后,興師大舉南征,不料中途失利,全軍覆滅,兵將大臣墜江而死者無算,這一役使得周天子聲威大損。就是周穆王,這個自稱見過西王母的天子,南征的戰(zhàn)果也并不大。而人稱馬上天子的周宣王,曾命方叔興師伐楚,也只獲得小小的勝利,只好將舅父申伯徙封于南陽,以加強對南方地區(qū)的鞏固。 楚國,本是丹陽地區(qū)一個很小的國家,其祖先為周文王之師,亦為華夏人,可是文化卻是南蠻的,其國民衣著破爛,交通工具也只為竹車。 然而楚國人開始一面開荒,一面械斗,偷偷做著擴張活動,就這樣零敲碎打,積聚土地。對諸侯來說,那些遠在南方山林中的小規(guī)模爭斗,根本沒有納入他們的視線之內(nèi),這更大增了楚國擴張的膽量。 周穆王時期,楚國通過對徐偃王的征戰(zhàn),謀求獨霸南方;周夷王時,楚國更加強盛,楚君熊渠接連冊封了三個兒子為王,公然蔑視周天子,并且還開始了大規(guī)模擴張。 春秋伊始,殺兄篡位的熊通正式稱為楚武王,他不僅已擁有遼闊的領(lǐng)地,還統(tǒng)率了各支南蠻。即使在名義上,他也不再愿再承認周天子了。 以致當(dāng)西周末周平王東遷之時,南蠻就開始趁火打劫,企圖侵暴上國。幸虧這批蠻兵并不禁金打,晉蔡兩家的正規(guī)軍一到,就被嚇跑了,還自己和自己對打了起來。 公元前699年,楚武王又野心膨脹,攻打百濮,還侵奪了不少土地,后又派遣屈瑕伐羅。結(jié)果卻被羅和盧戎兩家殺得大敗,屈瑕的腦袋也被穿在竹竿上示眾。 隨著楚國擴張步伐的加快,南方能與之對抗的只有庸國。庸,西土八族之一,封地不小,從江漢平原到陜西安康一帶盡歸其所有,因此敢不服楚國。并發(fā)生過楚庸之戰(zhàn),這是一場決定南方局勢的一次重大戰(zhàn)斗。當(dāng)年,庸國是追隨周武王打過商紂的盟軍。 周夷王時期,楚君熊渠曾興兵討伐過庸國,一直打到湖北。后來的楚國君熊通更是一位鐵腕人物,所做出的事,往往驚蠻夷而動華夏。 熊通(?-前690年),羋姓,熊氏。他殺其兄熊旬之子自立,為楚國國君。他與鄧國相親,娶其公族女為夫人,史稱“鄧曼”。他即位不足三年,就揮師渡漢,遠征南陽盆地,攻擊周朝設(shè)在漢北的重鎮(zhèn),但沒有得手。 于是,他專力于平定江漢平原的西部,滅掉了權(quán)國 (今湖北當(dāng)陽縣東南),在權(quán)國故地設(shè)權(quán)縣,命原權(quán)國國君斗緡為權(quán)縣令尹。以縣為一級地方行政區(qū)域自此始。 不久斗緡反,熊通發(fā)兵就包圍了權(quán)縣,捕殺了斗緡,還將權(quán)縣遷到那(今湖北荊門市)。此后,楚每滅一國,便把該國公族遷至楚后方,嚴加監(jiān)管,并在該國故地設(shè)縣,延俗以治之。 楚莊王即位,楚國出現(xiàn)饑荒,庸人看準(zhǔn)機會,也率領(lǐng)群蠻來攻,打得楚軍大敗,七戰(zhàn)七潰。后因秦國與巴國拔刀相助,與楚國結(jié)盟,共伐庸國,才使戰(zhàn)局驚變,情勢驟然逆轉(zhuǎn),這樣庸國和麇國才相繼滅亡,于是群蠻也幾乎全部歸附于楚,使楚國崛起。 前523年,楚平王討伐百濮,收伏南方,從而楚國勢力獲得了進一步的鞏固,成為當(dāng)之無愧的天南霸主。公元前 688年前后,“南國是式”的申國,也最終為楚國消滅。 前 690年,楚莊王羋熊通攻隨國,不料卒于軍中,子熊貲嗣位,是為楚文王。熊貲早年曾受過嚴格的教育,其師傅也是從申國請來的,史稱“保申”。 前 688年冬,楚文王舉兵北上伐申。楚申之間有鄧國(今湖北襄樊市),楚伐申須假道于鄧。然而鄧楚為姻親,即當(dāng)時的鄧君祁侯為楚文王之舅。 楚文王雖有伐鄧之意,但一時尚無口實。楚文王引兵過鄧時,鄧有三位大夫曾勸說鄧候乘機殺死楚文王,但鄧侯不從,還按正規(guī)的禮儀,接待了楚文王。使得楚文王順利北伐,滅了申國,除掉了周朝南土最大的一個異姓國,將申變成楚國的一個大縣——宛。 前 687年春,楚師來了個順手牽羊,在自申返楚的途中滅了鄧國。前 684年,楚文王又攻息國,擄蔡獻舞。前 680年,楚文王訪息,執(zhí)拿息侯,擄息媯,息國亡。 據(jù)《史記》楚世家第十載: “文王二年,伐申過鄧,鄧人曰‘楚王易取’,鄧侯不許也。 “三十九年,魯僖公來請兵以伐齊,楚使申侯將兵伐齊,取穀,齊桓公子雍焉。齊桓公七子皆奔楚,楚盡以為上大夫。 “三十一年,共王卒,子康王招立??低趿⑹迥曜?,子員立,是為郟敖??低鯇櫟芄訃⒆颖?、子晳、棄疾。郟敖三年,以其季父康王弟公子圍為令尹,主兵事。四年,圍使鄭,道聞王疾而還。十二月己酉,圍入問王疾,絞而弒之,遂殺其子莫及平夏。使使赴於鄭。伍舉問曰:‘誰為后?‘對曰:‘寡大夫圍?!榕e更曰:‘共王之子圍為長?!颖缺紩x,而圍立,是為靈王。 “靈王三年六月,楚使使告晉,欲會諸侯。諸侯皆會楚于申。 “十二年春,楚靈王樂乾谿,不能去也。國人苦役。初,靈王會兵於申,僇越大夫常壽過,殺蔡大夫觀起。 “太史公曰:楚靈王方會諸侯於申,誅齊慶封,作章華臺,求周九鼎之時,志小天下;及餓死于申亥之家,為天下笑。操行之不得,悲夫!勢之於人也,可不慎與?棄疾以亂立,嬖淫秦女,甚乎哉,幾再亡國!” 隨著楚國的強大,其文化也逐漸華夏化,使南蠻之地從此出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曙光。同時也影響西南的巴蜀,東南的吳越,使之也逐漸自發(fā)的由南蠻演變?yōu)槿A夏。 侵略、被侵略、反侵略,所滅的是國家、民言辭,不滅的是文化。華夏文化,在征戰(zhàn)中悄然整合、發(fā)展、壯大。 (六) 據(jù)《史記》鄭世家第十二載: “西周末年,周幽王廢申后所生之子宜臼,立褒姒之子伯服為太子,引起了申侯(申伯之子)的不滿。申侯與繒、獫狁聯(lián)合伐周,導(dǎo)致西周的滅亡。公元前770年,申侯立太子宜臼為周王(周平王),遷都洛邑,再次充當(dāng)了扭轉(zhuǎn)乾坤、開辟新時代的角色?!?/p> 關(guān)于申伯之后的申侯,與周幽王有關(guān)。周幽王二年,西周發(fā)生強烈地震,三川干竭,岐山崩塌。三年,周幽王得到襃姒后,欲廢申王后并太子宜臼,而以襃姒為王后,以其子伯服為太子。 周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由他總理國事,引起國人普遍都不滿意。因虢石父為人乖巧,善于奉承拍馬,且唯利是圖,他雖得到周幽王重用。 周幽王無端廢去申后及太子,引起申侯大怒,與繒國、西夷犬戎共同攻打周幽王。周幽王因以“烽火戲諸侯”以搏取褒姒一笑,而失信予人,結(jié)果在關(guān)鍵的時候舉烽火臺烽火,救兵不至。結(jié)果在驪山下,周幽王被殺,襃姒也被俘虜,錢財也被統(tǒng)統(tǒng)奪走。 這樣,諸侯響應(yīng)申侯的號召,共立周幽王的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周平王,以延續(xù)周朝祭祀。 周平王即位后,將京都東遷于雒邑(今洛陽),以避開西戎的侵犯。此時,周王室已漸漸衰微。據(jù)《史記》周本紀(jì)第四載: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陽甫曰:‘周將亡矣。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陽失而在陰,原必塞;原塞,國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土無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川竭必山崩。若國亡不過十年,數(shù)之紀(jì)也。天之所棄,不過其紀(jì)?!菤q也,三川竭,岐山崩。 “三年,幽王嬖愛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后。后幽王得襃姒,愛之,欲廢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襃姒為后,以伯服為太子。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國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 “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襃姒,盡取周賂而去。於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平王立,東遷于雒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彊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p> 又《史記》秦本紀(jì)第五載: “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廢太子,立襃姒子為適,數(shù)欺諸侯,諸侯叛之。獫狁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zhàn)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p> 由此看來,后申侯應(yīng)是申伯之子宏,及孫廣。至于為什么申伯的先祖和后裔均有申侯,而他只為申伯?待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