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生修得到梅花 來自古詩詞賞析 00:00 06:27 “幾生修得到梅花”,宋末的詩人謝枋得在問,同時也在感慨:一個人要修幾生幾世才能到達梅花的這種境界??! 無疑,謝枋得是位愛梅之人。我們不禁會想,愛梅之人大概都如林和靖那般清高、淡泊、孤傲、決絕吧? 的確如此。不同的是,林逋秉性恬淡,生來就適合隱居山林,不問世事。而謝枋得的隱居,卻沒有這樣簡單輕松,反而沉痛得多。 ——2017.8.24 小編按 武夷山中 宋·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 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幾生修得到梅花? 古詩解讀 @古詩詞賞析 謝枋得出身書香門第,有著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小就樹立起“忠義”的觀念,并以此為己任。中進士后,他看不慣奸佞小人賈似道的惡劣行徑,怒斥賈似道“害忠良,誤國毒民”。結(jié)果可想而知,謝枋得遭小人反撲,而被貶官。 在國家臨危之際,謝枋得組織民兵抗元,擔(dān)任起保家衛(wèi)國的職責(zé)。然而,南宋朝廷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很難重振旗鼓,更何況統(tǒng)治者畏戰(zhàn),一味求和,致使不少大將紛紛投降,大片國土淪陷。 公元1276年,元軍再次向南宋發(fā)起進攻。謝枋得率軍應(yīng)敵,因孤軍無援而失敗。很快,元兵攻占南宋都城臨安,并擄走了宋恭宗,至此,南宋名存實亡。宋亡之后,謝枋得堅決不降元,棄家隱居在武夷山中。不久,他的妻兒也被擄走,可以說他已家破人亡。 作這首詩時,他隱居了將近十年。這期間,他不能回家,也無家可回,甚至連做夢都沒有夢到回家?!笆隉o夢得還家”,可見心志之決絕。 武夷山是歷史文化名山,唐代有“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稱號,可見其風(fēng)景秀麗。到了宋朝,武夷山更是讓人矚目??墒牵谥x枋得看來,這秀美的山水,沒有了人的觀賞,根本不算什么。他“獨立青峰野水涯”,沉思往事,陷入一片寂寥之中 “天地寂寥山雨歇”,淅淅淋淋的山雨終于停了,天地顯得更加空曠寂靜。這種“寂寥”,既包含了山中自然環(huán)境給人的感受,也多少帶有人間的萬馬齊喑給人帶來的壓抑之感。那時,南宋已不復(fù)存在,社會中那些反元的聲音也已經(jīng)沉默了,連“天地”都寂寥了。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止不住要發(fā)問——“幾生修得到梅花”? 梅花凌風(fēng)傲雪、不畏嚴(yán)寒,也不屑與群花爭妍斗艷,它就像一位清高絕俗的隱者,獨立于寂寞的山間老林,它不說話,不作為,只默默散發(fā)出怡人的清香,卻活成了文人雅士的精神脊梁。千百年來,人們都贊賞它的不屈,欽慕它的高潔,向往它的境界。謝枋得想到梅花的種種品格,不禁發(fā)出感嘆。這其中,流露出作者堅持自我,不改初衷的堅定意志,也表達出對故國的思念,對人生的思考。 再后來,謝枋得整天痛哭,以悼念已亡的故國。元朝聽聞謝枋得的文名,便幾次請他出山,他都嚴(yán)詞拒絕。終于,謝枋在大都憫忠寺,絕食五天,為國盡節(ji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