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天空樹 (ID:skytrees001) 01 好友懷疑四歲的女兒是蘑菇變的,要么怎么對“一條腿”的裙子愛若珍寶,對“兩條腿”的褲子視若仇敵?! 更讓她最頭大的是,家里每天早上都會因為穿衣服鬧得雞飛狗跳,女兒總是很有想法,讓穿什么偏不穿什么。
我提醒她,小姑娘應(yīng)該是進入了審美敏感期,要注意培養(yǎng)和保護孩子的審美觀。 她對我的說法嗤之以鼻,審美?這么小懂審美,按她的“紅綠燈”色系的審美,穿出去亮瞎人眼的。再說了這么小就這么臭美,將來得變成什么樣子啊。
另一位同事最近煩惱的是,五年級兒子迷上了美男組合,每天照鏡子的時間比她都長。 前兩天他兒子還試探性地問她,假期可不可以把頭發(fā)染了。“一個孩子還是男孩子,這么臭美是要影響成績的?!?/strong>她覺得兒子進了青春期,要開始逆反了,如臨大敵。
有些父母的眼里養(yǎng)育孩子最重要是兩點:“吃飽穿暖”和“好好學(xué)習(xí)”,在穿衣打扮這件事上,過得去就行,最好是給穿什么就穿什么。 連明星小s對女兒在穿著打扮上都一向粗糙,害得許老三被姨夫汪小菲批評穿著土,稱她穿的像小君阿姨(小s家的保姆)。 更可怕的是,孩子愛美,在穿著打扮上花些心思,在一些父母的眼中是危險的行為,會被厲聲喝止。 為兒子愛美而煩惱的同事就從不穿裙子。她小時候想穿裙子,媽媽不同意并教育她:一個女孩從小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打扮上,長大了會變壞。后來雖然明白這都是歪理,但心里的那個坎卻怎么也繞不過去了。 02 成人的氣質(zhì)很大程度上,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dǎo)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zhì)。 從小就缺乏審美培養(yǎng)的孩子最終變成了什么樣子,不用看別人,看看我們自己就知道了。 我們一般都是上大學(xué)之后才有自己買衣服的權(quán)利,完全不知道什么樣的衣服適合自己,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試錯,付出了真金白銀的代價,才找到自己的風(fēng)格。 因為怕錯,我們喜歡跟隨大家,于是爆款與流行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無論是購置衣服,還是裝修買房。 更讓人心酸的是,經(jīng)過粗糙生活的磨礪,習(xí)慣了便宜實用,我們會對美好的事物產(chǎn)生懷疑,覺得它“不值得”。 一位同事,老公出差給她買的絲巾、衣物、香水都被她壓在箱底或是送人,有位學(xué)心理的同學(xué),這是因為她在潛意識里覺得,自己配不上這些美好的東西。 而那些敢于追求個性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們通過看書和影視劇自學(xué)成材形成了一些難以名狀的審美觀念。 一位資深美女,深受三毛的影響,一年四季各種“波西米亞”風(fēng)格加身,手上戴著數(shù)只從街邊小店淘來的銀手鐲,參加業(yè)內(nèi)活動經(jīng)常讓人側(cè)目。 某文藝女青年,所有的美學(xué)來自于安妮寶貝,堅信球鞋、棉布長裙為最佳裝扮。 一位居家女子,韓劇擁躉,荷葉邊、公主袖的衣服塞滿衣柜。 而那些從小愛美的孩子長大了真的變壞了嗎? 有個女孩在幼年時放言“八歲我要梳愛司頭,十歲我要穿高跟鞋”。 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xué)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里給了她五塊錢,大人們認為她應(yīng)該留作紀念或是買本字典,她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祺唇膏。 這個女孩就是張愛玲,看看《對照記》就知道她有多愛美,而那些審美觀念放在現(xiàn)在依然不落伍,除了小說傳世,還有《談跳舞》、《談畫》、《談音樂》等抒寫審美經(jīng)驗的散文。 03 “假如你不走到墻外面來,就永遠不知道有這樣一些景象。假如你不走出這道墻,就以為整個世界是一個石頭花園,而且一生都在石頭花園里度過。當然,我也說不出這樣有什么不妥。” 我自己都不想一輩子活在石頭花園,如今,成了媽媽,更不想讓女兒住進去。 我希望她能成為懂得美好的人,有眼光、有魄力、去選擇去擁有最適合自己的東西,相信自己配得上美好的一切。 我?guī)退x擇美麗得體的衣服、精美有益的玩具、品質(zhì)良好的生活用品、裝幀素雅的經(jīng)典繪本…… 雖然衣服、用品、繪本和玩具再美,也總有一天會被丟掉,但我相信這種對美的感知和享受卻會浸潤她的內(nèi)心,伴隨終生。 美術(shù)、書法或是樂器、舞蹈,都鼓勵她去試一試,不為考級拿證、升學(xué)加分,只希望她能懂得欣賞其中之美。若能從中發(fā)展出一兩個愛好,當然更好,有一天面對平庸枯燥的世俗生活時,這些愛好能成為她停泊心靈的港灣。 相對于物質(zhì)的給予,無論身處何處都不放棄對美的追求、擁有把生活過得細致美好的能力,才是審美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 閨蜜說,在她記憶里,媽媽每年要收集桂花釀酒,經(jīng)常做好看好吃的時令小點心,桌角普通的玻璃瓶里插著野花,一件普通的白襯衫,媽媽會繡上漂亮的花朵,讓她變得與眾不同…… 雖然家里并不算富裕,卻始終在日常生活之外多出了些樂趣和情調(diào)來。 而今,她承襲了這種精致的生活態(tài)度,會用不同的水晶瓶來插不同的花,再普通的飯菜也要裝在漂亮的盤子里,房子不能常換常新,但窗簾隨四季與心情變化…… 她帶兒子來我家玩,小家伙看著我家的插線板附近的電線,皺著眉頭說真難看,然后自己一根根地理好,還用一個彩卡紙?zhí)鬃?,小小的變化,讓人神清氣爽。看來她對美的?zhí)念已經(jīng)后繼有人。 日常環(huán)境的熏陶,能培養(yǎng)孩子覺察、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讓他在各種未知的前路旅程中,甚至艱苦的條件下,都擁有幸福的能力! 04 沒有人會因為向往美好而變壞,而被壓抑的欲望卻可能會將人引向深淵。所以,孩子表現(xiàn)出對美的向往時,作為家長應(yīng)該開心,而非壓制。 她想穿裙子,那就多買幾條漂亮的裙子唄,總有一天,她會找到適合自己的風(fēng)格。愛照鏡子,那就照唄,氣質(zhì)清新的男孩與味道濃重的臭小子你更喜歡哪個? 女兒上幼兒園時,看到一些小朋友戴項鏈、手鐲,很是羨慕。還悄悄地問過我:“妞妞涂紅指甲好不好看?” 孩子小時,產(chǎn)生一些不正確的審美觀很正常。要相信,美好的東西對孩子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只要你給她提供相應(yīng)的環(huán)境,她總會知道什么是適合自己的美。 曾經(jīng),她對超市里粗制濫造的識字卡片、算數(shù)掛圖、神鬼傳說愛不釋手,但現(xiàn)在經(jīng)典童書讀多了,對于劣質(zhì)繪本就失去了興趣,讀《小王子》都要挑版本。 她也會影響我,我覺得很丑的托馬斯是她的最愛,每天讀每天看,現(xiàn)在我覺得好像沒那么丑,甚至還有點萌。或許有一天,我也會覺得粉紅配果綠也不錯。 她將來會形成自己的審美,這是我們控制不了的,我能做的就是給她最好的,然后由她去選擇。 就像惠特曼的那首詩里說的: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 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開的紫丁香, 那么它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雜亂的野草, 那么它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原文作者 | 天空樹 一群媽媽的育兒公號 那些愛“臭美”的孩子 只是比別人多了一份對美的追求 而我相信,這份追求定將帶來更多美好! 轉(zhuǎn)發(fā)給媽媽們,一起為孩子種下美好! 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