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口紅利”一詞屢屢見諸報端,作為經濟社會運行的最基礎元素,人口資源對于城市發(fā)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隨著百度地圖發(fā)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出爐,有關人口流動與城市活力排名的問題得到科學答案,中國第二季度哪個城市最“吸人”,四大城市群和五大人口大省有什么隱藏關聯(lián),均得以揭示。 基于百度地圖開放平臺海量位置數據,第二季度全國60個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榜單綜合排名中,深圳市排名第一,北京、廣州、上海、東莞分列2-5位。60個主要城市吸引了全國城市新流入常駐人口的53%,較第一季度上漲9%,人口向主要城市聚集現象更加顯著。地域分布上,前20名僅有4個北方城市上榜,南方城市整體吸引力占優(yōu),但北上廣深優(yōu)勢更加明顯。 四大城市群中,長三角城市流入人口最多,是京津冀的2倍、成渝的3倍,而且長三角、珠三角相比京津冀、成渝吸引的外鄉(xiāng)人比例更高。城市群中吸引力排名靠前的城市中,除長三角較均衡外,仍然顯現典型的“虹吸”效應,城市越大吸引力越強,尤其京津冀地區(qū)北京的優(yōu)勢無可撼動。 從流動人口來源和去向的綜合分析上,四川、河南、安徽、湖南、山東這5個人口大省中,大家選擇的目標城市也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比如四川有61.07%的人口流向成渝、湖南68.66%的人口流向珠三角、安徽85.65%的人口流向長三角,雖然出門在外但仍希望離家近一點,成了中國人不約而同的選擇。另外從年齡和教育程度的角度看,京津冀流入人口中年人更多但學歷也更高,珠三角更年輕但平均學歷也相對更低,地區(qū)產業(yè)結構與外來人才結構之間存在直接聯(lián)系。 本季度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中最讓人意外的是,和第一季度相比重慶排名直降4位,蘇州、成都、杭州、佛山則相應上升一到兩位。相應的是本就在榜單上排名靠前的北上廣深,人口吸引力指數增長幅度也排全國前列,強者愈強。就重慶而言,二季度周邊流入人口保持穩(wěn)定,但外省流入人口下降較多,一季度吸引眾多北上廣深來客的重慶在二季度未能延續(xù)“逃離北上廣”故事,反倒是北上廣深的吸引力再度加強。 從中國城市發(fā)展的現狀總體來看,大的格局已經基本穩(wěn)定,北上廣深加東南沿海的“三點一線”成為中國吸引最多流動人口、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qū)。南方城市的更多上榜意味著除了工作機會之外,更好的生活條件和空氣環(huán)境,也在成為影響人們做外出決策的潛在因素。 在中國經濟已經踏入小康社會、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城市之間的競爭力體現出更多的人性化、綜合性因素,構建和諧健康的社會生態(tài)成為重中之重。對于城市管理者而言,百度地圖的《中國城市研究報告》體現出的大數據思維,能夠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的基礎參照系之一。 (來源:百度地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