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它確立了現(xiàn)代文明政制的原則,明確了評價政治制度的基本標準,那就是:這種制度是否保障了人的自由。這部著作不僅從一般法學(xué)理論上論述了法與一切其他事物的關(guān)系,而且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具體的政制建構(gòu)。孟德斯鳩謙遜而自豪地說:“如果我的書能使那些發(fā)號施令的人增加他們應(yīng)該發(fā)布什么命令的知識,并使那些服從命令的人,從服從上找到新的樂趣的話,那我便是所有人們當中最快樂的人了”。
問:上次你給聽友們介紹了孟德斯鳩的著作《波斯人信札》,可是他的名著《論法的精神》卻另有一種完全不同的風(fēng)格。這個過渡是怎樣完成的? 答:在這兩部書之間,孟德斯鳩還有一部重要的著作《羅馬盛衰原因論》。在這部書中,他考察了羅馬從共和走向帝國的過程,這實際上是他以羅馬為樣板,考察政治制度在一個國家的盛衰中所起的作用。在孟德斯鳩看來,羅馬的興盛在于公民在土地分配上的平等,他指出:“古代共和國的締造者,是把土地平均分配的,只有這一點才能使人民強大起來”。顯然擁有自己土地的人民,才會感覺自己是主人,才能組成精良的軍隊,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孟德斯鳩說,“正是土地的平分,使羅馬能夠擺脫當時的卑微地位,而這一點,在羅馬已經(jīng)腐化墮落的時候,讓人特別明顯地感覺到”。而羅馬后來已成為占據(jù)半個世界的大帝國,提起羅馬差不多就是提起了世界,但它卻腐朽衰亡了。孟德斯鳩以歷史事實為例,指出當初拉丁人拒絕向羅馬提供軍事援助,而羅馬這個小小的共和國,卻從自己的城內(nèi)一下子聚集起十個軍團的兵力,而當羅馬成為一個大帝國時,它的防衛(wèi)卻要由花錢雇來的異族人承擔(dān)。孟德斯鳩引李維的一段話:“如果今天敵人突然出現(xiàn)在羅馬城下的話,則全世界都容納不下的羅馬也未必能再做出同樣的事情了。這一點很確切地表明,我們根本沒有強大起來,我們所做的不過是增加使我們一天比一天糟下去的奢侈和財富而已”。這一點很發(fā)人深省。從歷史上看,那些大帝國,像羅馬、蘇聯(lián),看上去是何等的喧囂威武,但一下子崩潰滅亡,因為國家的強大究竟為了什么,是為了讓人民有更多的自由與尊嚴?創(chuàng)造出更燦爛的文明文化?并提升人類的生存質(zhì)量?還是為了一個獨裁者或一個獨裁黨,有更強大的力量去壓迫人民、限制人的自由、禁錮人的思想、封殺人的言論,使本國人民成為沒有任何政治權(quán)利的奴隸?這才是帝國興衰的關(guān)鍵。從歷史上看,那種使人成為奴隸的帝國,沒有一個不滅亡。孟德斯鳩對這點認識的很清楚,他引用力行土地改革的格拉古向羅馬貴族們講的話:“告訴我,哪一個更珍貴?一個公民還是一個終身的奴隸?一個士兵還是一個不能作戰(zhàn)的人?” 問:看起來孟德斯鳩對政治的考察,是圍繞著人的自由進行的。 答:你的這個判斷很準確,因為人是生活在社會中,他必然要和某種政治、法律制度相關(guān)聯(lián)。孟德斯鳩對人的考察,是考察人所生活其中的政治法律制度。他說:“我首先研究了人,我相信在這樣無限參差駁雜的法律和風(fēng)俗之中,人不是單純跟著幻想走的”。那么人所生活于其中的政治制度又是什么樣的呢?孟德斯鳩花了大量精力,研究各種政治制度。1728年到1831年,他在歐洲游歷了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德意志、荷蘭,最后到了英國。在每一地,他都深入了解該國的法律、民俗、政府形式??梢哉f,在政治制度方面給他影響最大的是英國?!墩摲ǖ木瘛烦霭嬗?748年,他的游歷實際上是為這部書的寫作提供佐證和樣板。在游歷中,他真是廢寢忘食,孜孜不倦地收集資料,閱讀文獻,尋訪智者。他做了大量筆記,使他在隨后的十幾年里不斷用這些實地考察得來的資料,來構(gòu)思他的大作?!墩摲ǖ木瘛分校瑯O為重要的思想成果,政體分類說,有相當一部分就來自對歐洲各國政府的比較研究。 問;請你給聽友們介紹一下這個政體分類學(xué)說吧? 答:好。亞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學(xué)》中對政體也做過區(qū)分,但孟德斯鳩的分類更細致更深入。他把人類的政制形式歸類為三種政體,這三種政體就是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和專制政體。孟德斯鳩是這樣區(qū)分這三種政體的基本性質(zhì)的:“共和政體是全體人民或僅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權(quán)力的政體。君主政體是由單獨一個人執(zhí)政,不過遵照固定的和確立的法律。專制政體是既無法律,又無規(guī)章,由單獨一個人按照一己意志與反復(fù)無常的性情領(lǐng)導(dǎo)一切”。這三種政體的不同性質(zhì),決定了它們的統(tǒng)治原則。在共和政體下,統(tǒng)治的原則是品德。如果共和國全體人民握有最高權(quán)力,我們將之稱為民主政治。如果共和國的權(quán)力掌握在一部分人手里,那就是貴族政治。為什么共和政體統(tǒng)治原則是品德呢?因為在民主政治中,只有經(jīng)過選舉,人民才能成為統(tǒng)治者,所以民主政治首先要建立的基本法律是投票權(quán)利的法律。民主政治在法律上規(guī)定,應(yīng)該怎樣,應(yīng)該由誰,應(yīng)該為誰,應(yīng)在什么事情上投票。這就決定了被選舉掌握權(quán)力的人,一定是人民認可的、人民心目中的好人。孟德斯鳩說:“如果有人對人民鑒別才徳的天然能力有所懷疑的話,他們只要看一看雅典人和羅馬人所做出的一系列使人驚異的選擇就夠了”。那么君主政體的統(tǒng)治原則是什么呢?是榮譽。因為君主政體是建立在貴族等級之上的。貴族的那種高人一等、居人之上的感覺是構(gòu)成統(tǒng)治的要素。孟德斯鳩說:“君主政體的基本準則是,沒有君主就沒有貴族,就沒有貴族就沒有君主”。因為貴族是因擁戴幫助君主獲得權(quán)力而受封為貴族。所以在歐洲,貴族與君主是互相依存的共生關(guān)系。貴族因戰(zhàn)功而獲得榮譽,因獲得高等級的爵位而擁有榮譽,這些東西其實是和為君主效力,從而也為國家效力連在一起的。在這里,榮譽代替了品德。孟德斯鳩說:“在君主國里,它鼓舞最優(yōu)美的行動,它和法律的力量相結(jié)合,能夠和品德本身一樣達成政府的目的”。 問:這種榮譽統(tǒng)治原則讓人想起路易十四時代的三劍客,亞瑟王傳奇中的圓桌武士。 答:有這么點意思。達達尼昂他們是貴族,在他們身上,品德和榮譽是混為一體的。我們很難想像,一個充滿榮譽感的貴族是個心地卑劣的小人。他們很可能具有良好的個人品質(zhì),但孟德斯鳩強調(diào),他所使用的品德一詞,指的不是個人私德,而是政治品德。榮譽的性質(zhì),天然要求高名顯爵。而爭榮譽的動力,孟德斯鳩有時稱它野心,會使君主政體活躍而有生命。他說:“每個人自以為是奔向個人利益的時候,就是走向公共利益”。那么第三種專制政體的原則,我們下次再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