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猻 是一種生存在中亞的貓科動物,為貓科兔猻屬的唯一物種。居住在海拔4000米的亞洲草原上。它在夜晚活動,捕捉的獵物有嚙齒目、鼠兔和鳥類。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等級:二級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e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貓科 Felidae 屬: 兔猻屬 Otocolobus 種: 兔猻 O. manul 兔猻(tù sūn)體長46-65厘米;尾長21-31厘米;重量2.5-4.5公斤。
兔猻有幾個特征和其他的貓科動物有所區(qū)分。它的腳是短的,臀部較肥重,且毛發(fā)也很長、很厚。這使得它看起來特別地矮胖且多毛。 它的毛發(fā)會隨著季節(jié)而改變-冬天時會較灰且花紋不明顯。
由于其外形,一度被列入貓屬,并被命名為Felis manul。甚至乎,在更早的時候,因為它那相對較肥的臉龐,一度被認為是波斯貓品種的祖先。 兔猻一周表情包 兔猻居住在海拔4000米的沙漠、荒漠或戈壁地區(qū)。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huán)境。 常單獨棲居于巖石縫里或利用旱獺的洞穴。巢穴通路彎曲,深度一般在2米以上。屬夜行性動物,但晨昏活動頻繁,多在黃昏開始活動和獵食。
腹部的長毛和絨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于長時間地伏臥在凍土地或雪地上,伺機捕獵。叫聲似家貓,但較粗野。 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雞等。以野禽、旱獺和各種鼠類為食。 每年早春發(fā)情,夏初產(chǎn)崽,北方的兔猻繁殖期一般比南方地區(qū)的稍晚,繁殖期持續(xù)42天,雌性發(fā)情期26-42個小時。
兔猻亞種及分布 兔猻指名亞種 學名:Felis manul manul Pallas于1776年命名。居于蒙古、中國西部。在中國大陸,分布于四川(北部)、黑龍江、河北、內(nèi)蒙古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貝加爾湖南。 兔猻西亞亞種 學名:Felis manul ferruginea Ognev, 1928年命名。分布于伊朗、亞美尼亞、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兔猻高原亞種 學名:Felis manul nigripecta Hodgson于1842年命名。居于克什米爾、尼泊爾、中國西南部。在中國大陸,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chǎn)地在西藏。 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兔猻都因為它的毛而被人類狩獵,但現(xiàn)在有很多地區(qū)已開始有所保護,如中國。因為它會捕抓有害農(nóng)作物的動物,所以被認為是有益的。但是,毒害嚙齒目和鼠兔等有害農(nóng)作物的動物所使用的藥劑也會影響到兔猻。 |
|
來自: Liverpool33 > 《植物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