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71)萬里北方茶道上的重鎮(zhèn)·羊樓洞


羊樓洞,地理坐標:N29°32′31.29″ E113°44′35.10″,位于湖北省赤壁市西南26公里外趙李橋鎮(zhèn)以北4公里處,為聞名世界的“磚茶之鄉(xiāng)”。唐代太和年間李昂欽賜“羊樓洞”地名,將芙蓉山區(qū)的“洞茶”列為貢品,羊樓洞開始對野生山茶人工培植。并將茶葉加工成青磚茶,又稱“蒙古茶”、“洞磚”。這些青茶磚經大唐安西都護府翠葉城(現(xiàn)吉爾吉斯斯坦境內)銷往西亞和歐洲,一斤茶葉可換一頭羊,十斤可換一頭牛。宋代起,兩湖所產茶葉與蒙古、韃靼、突厥人進行茶馬交易,兩千斤“洞茶”可換馬五十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祖朱元璋喜飲羊樓松峰茶,遂詔告天下“罷造龍團,唯采茶芽以進?!敝煸俺蔀榈谝粋€推廣綠茶的皇帝。
明永樂1403-1424年間,為了降低運費及便于長途運輸,茶磚制作廢棄了宋代以來用米漿將茶葉粘合成餅狀的辦法。采用茶葉揀篩、蒸汽加熱、用腳踩制圓柱狀“帽盒茶”。產于鄂南、湖南臨湘等地的老青茶,匯集至羊樓洞加工后,使羊樓洞成為長江中游的“中國大茶市”?!岸床琛变N往蒙古和俄羅斯,由此開啟了北方萬里茶道,這些茶葉由河西走廊、高昌,經天山北麓至恰克圖(買賣城)進入俄羅斯;另一是經敦煌至伊犁、阿拉木圖至中亞,再到歐洲各地。
因茶至禍的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戰(zhàn)亂使茶葉運輸成本大大增加,晉商拋棄了原來歐亞茶路的起點——福建下梅村,移師羊樓洞。清末羊樓洞茶業(yè)發(fā)展至巔峰,在不到0.7平方公里內,有俄、英為外商,晉商、粵商、鄂商等開設200多家茶莊,80多家磚茶加工廠,人口達4萬之多。 清乾隆年間(1736—1790年),對蒙貿易最大的晉商“大盛魁”,在羊樓洞開辦“大玉川”茶莊(后改名“三玉川”),發(fā)明木架平壓機和鐵質輪旋手搖機制作磚茶,俗稱“黑晉茶”。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羊樓洞用近代工業(yè)生產方式,做出了中國第一塊機制青磚茶,制茶效率和規(guī)模得到大幅度提高。當時羊樓洞茶葉出口占全國總量的五分之一,茶葉交易稅金占湖北全省總收入的40%。至1915年,羊樓洞茶園面積多達55.8萬畝,占湖北茶園面積一半以上。1950年羊樓洞迎來世界上首屆茶學專業(yè)(復旦大學茶學系)的畢業(yè)生,成為當今制茶科學上的頂尖專家。
威廉·烏克斯【美】在《茶葉全書》這樣寫道:“制造銷往俄國的磚茶,在中國以羊樓洞及漢口為中心?!笔攀兰o的俄羅斯是僅次于英國的第二大中國茶葉進口國,在俄羅斯當時繪制的世界地圖上,羊樓洞與漢口一樣重要。二十世紀初西伯利亞大鐵路貫通,改變了恰克圖,也改變了晉商。很多年后,京廣鐵路離羊樓洞4公里外的趙李橋鎮(zhèn)沒有停下腳步,羊樓洞從此黯然神傷。北方萬里茶道上,駝鈴聲不再響起。

羊樓洞現(xiàn)存有0.7平方公里面積明清建筑為主的古街,長約2200米的古街以青石鋪設。運茶的“雞公車(獨輪車)”在石板上碾出深深的輪槽,見證了羊樓洞茶業(yè)的興盛。


古街的一些臨街店鋪中,現(xiàn)在還保留著清末的店鋪擺設。

羊樓洞最大的茶商“大昌川”,曾經是古鎮(zhèn)中的最高建筑,現(xiàn)已坍塌。

 機制青茶磚



 機制茶磚第一號。


右側為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設立的郵政局,通郵世界各地,1923年可向全世界發(fā)電報。








 “雞公車”碾出的深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