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我用四個字概括:制勝原理。 著名兵法研究者蔣閻民先生,有一本《孫子兵法制勝原理》的書,對孫子的制勝原理挖掘的也很充分,但原文很是繁復(fù),兵哥提煉出六句話來,以饗諸位。 人生在世,必要爭利,爭利則有紛爭,紛爭就有勝敗,誰能洞悉制勝原理,誰能按照致勝原理行事,誰就能致勝成功。 這個“制勝原理”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看這六句話: 第一,修道保法 第二,知己知彼。 第三,先為不可勝。 第四,致人而不致于人。 第五,先勝后戰(zhàn)。 第六,勝于易勝。 這六句形成一個圓,構(gòu)成一個圓滿的制勝之通路。從修道保法的戰(zhàn)前準備,到戰(zhàn)勝之后的修功修勝,這六句話貫穿始終。 這六句話看似簡單,但確是孫子兵法的制勝原理的邏輯大綱。你能夠悟到這六句話,基本上就可以明白取勝的最基本原理了。 下面簡單講一下。 勝利的基礎(chǔ)在于你自己先強大,修道保法就是讓你自己強大的路徑。 《形篇》中說:善戰(zhàn)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比如搏擊,你想要打敗強大的對手,在未戰(zhàn)之前就應(yīng)該把自己的身體、精神狀態(tài)調(diào)整到最佳。 打仗也是如此,修道保法,就是調(diào)整軍隊的身體、精神狀態(tài)。 修道保法的內(nèi)容包括: 道,令民與上同意,修明政治,讓一切參戰(zhàn)人員都能各得其利,各得所用。 法,制度完善執(zhí)行,軍紀嚴明,賞罰不違,令素行以教其民,平時的軍事訓(xùn)練等。 總之,修道保法就是一個保持團隊活力和干勁的整體措施。 這個過程看似很枯燥,但卻是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中最有技術(shù)含量的部分,以后詳解。 再看知己知彼。 所有的勝利,都是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chǔ)上的。 你不了解敵人,不了解自己,就不可能做出正確的決策,這一點毋庸置疑。 古往今來,成功者在信息方面所下的功夫永遠要比失敗者多得多。 韓信背水一戰(zhàn)打敗趙軍,敢用險招的背后是,他了解到趙軍統(tǒng)帥陳余不用李左車的高明建議。 由此韓信知道陳余是個紙上談兵的貨,也就敢于以身犯險——看似兇險,其實不險。 知己在前,知彼在后,為什么?因為,一,知己是每時每刻都能做的事情,而知彼則非得得到間諜之消息方能研究;二,知己是知彼的基礎(chǔ),一個不知道自己的兵如何訓(xùn)練的人,不可能通過看敵人軍隊訓(xùn)練的各種參數(shù),來判斷對方的優(yōu)劣。 知己是標尺,用來測量彼方實力。 再看先為不可勝。 我們要打敗敵人,光是了解彼此之情況,是不夠的,還得去積極做準備。 這個準備工作必須達到這樣的標準:先為不可勝。 準備工作有很多方面,具體問題得具體分析,這里不多說。 為什么一定要先為不可勝——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呢? 因為敵人一旦看出你的破綻來,攻擊你,你就得回手補救,而你一補救,必然露出更多破綻來,給敵人更多可趁之機。 所以,下一步必須要建立在“先為不可勝”之基礎(chǔ)上。 第四步是“致人而不致于人”,意思是想法子調(diào)動敵人掌握主動權(quán),而不要被敵人調(diào)動喪失主動權(quán)。 為什么要調(diào)動敵人?就是要讓敵人失誤,讓敵人的實里面露出虛,然后你才容易得手。 唐代李世民對這句話有另外四個字概括,叫:多方以誤。想法設(shè)法讓敵人出現(xiàn)失誤,給你可乘之機。 調(diào)動敵人是為了讓其出現(xiàn)失誤,那么,敵人失誤了,我們要不要出手呢? 要看是否達到這個標準:先勝后戰(zhàn)。 意思是:先有勝利的把握,然后再出擊。 敵人出現(xiàn)失誤了,但失誤不足以被打敗,那么,你就不能出手。 如果敵人的失誤很大,足以被打敗,那么,你就要抓緊時機趕緊去打,不要遲疑。 但怎么打,打他哪里?看第六步:勝于易勝。 什么是勝于易勝?避實擊虛是也。 這就是告訴你,柿子要撿軟的捏,不要硬碰硬,就找敵人軟的虛的地方揍。 不要說這樣勝之不武,這樣獲勝給敵我雙方帶去的消耗損失都是最少的,這樣的勝利才是真勝利。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式的勝利,不是真勝,硬碰硬,只會讓雙方付出更多代價。 勝于易勝,是整個戰(zhàn)斗過程中都必須遵循的原則,不能說最后大部分都勝利了,最后就來硬碰硬,把敵人繳了械后卻又比拳腳,被打死打傷的豈不可惜。 打勝了不要高興的過早,還得回過頭來“修道保法”“修勝保功”,要能把自己的心態(tài)穩(wěn)定住,否則得意忘形,投降的敵人又反叛了,損失將慘重至極。 三國前期軍閥混戰(zhàn),曹操降服了張繡之后,得意忘形,將張繡的嬸子給睡了,逼得張繡造反,直接導(dǎo)致曹操的兒子、侄子和大將典韋就死在叛軍手里。 古往今來,多少功敗垂成的案例都提醒我們,勝不能驕,要把修道保法一以貫之,否則就必遭厄運。 這六步,就是制勝原理的大綱和框架。所有的勝利都逃不出這個框架,所有的失敗都是因為沒完美的走完這六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