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按二維碼即可關(guān)注
老話常說,“覆水難收”。 的確,這水一旦潑出去了,想要收回來一點都難如登天,更不必說妄想著把所有水都收回來。 「我爸是李剛,有本事你們告我去」。 相信這話很多人都聽說過,或許有人還曾經(jīng)把他寫進自己的“劇本”里。 但是這句話,撞人的李啟銘真的有說過嗎? 「在我的印象里,他撞完人確實有這么說;但是你這么一問,似乎又在否定這種說法。」 相信很多人此刻的想法都是如此。 但其實,只要能留給你這種模棱兩可的印象,對某些人來說就已經(jīng)足夠了:李啟銘囂張抑或是不囂張,對這些參與炒作的人來說根本不重要;反正在他們眼里,李啟銘已經(jīng)夠惡了,而他們也不介意再為惡人的惡“添油加醋”一般。 可實際上,李啟銘當時并未張狂,而是特別害怕,說的話也是「我爸是李剛,是北市區(qū)公安分局的副局長。出了事他愿意負責任,千萬別跟他爸說」。 但筆者絲毫不認為這能將已經(jīng)破碎的事實重新拼湊回完整的狀態(tài)。 而事實也確是如此。 直到現(xiàn)在,依然有無數(shù)人“標新立異”地執(zhí)著于判案法官對彭宇說的那句:“不是你撞的,為什么要扶?” 說真的,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有很多種,可有些人偏偏就對那些令人唾棄不已的方法“情有獨鐘”。 對他們而言,彭宇撒沒撒謊、其造成的影響有多么惡劣顯然已經(jīng)不再那么重要,掀起一輪新的反思才是他們的當務(wù)之急。 ▲焦點訪談再次披露彭宇案真相——六年后,彭宇承認撞人 他們仿佛已經(jīng)完全忘卻了當年那些顛倒是非的觀點是誰一手捏造出的。當然,即使他們記得,也要盡力裝作不知道的樣子;不然他們以后該怎么引領(lǐng)“風尚”呢? 彭宇案引發(fā)的道德滑坡所導(dǎo)致的社會冷漠問題,直到今天依然在繼續(xù)侵蝕著中國社會。起碼在類似的事件發(fā)生后,“扶不扶”的問題總能趁機死灰復(fù)燃。 而品德敗壞的媒體從業(yè)人員,依然在若有若無中扮演著法治絆腳石的角色。
在看到彭宇案判決書的這一段時,筆者突然想起了那句“不是你撞的,你為什么要扶?” (資料來源:熊貓帶路) |
|
來自: 劉政人性本惡 > 《見義勇為、義工與社會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