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生于戰(zhàn)國時代,原為楚國人,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之后去秦國,拜呂不韋門下,初呂不韋任以為郎,后來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yè),被封為長史,對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后來,秦朝大一統后,李斯又建議秦始皇采用郡縣制,焚燒民間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加強中央集權,后來還統一了車軌,法律和文字等, 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格局,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但是,偏偏是這么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卻因為自己的私心,斷送了秦國的希望,埋下了秦國滅亡的隱患,最終也害了自己。 秦始皇病重之時,立下遺詔讓公子扶蘇回來繼承王位。身邊的太監(jiān)趙高卻陽奉陰違,找到丞相李斯,密謀假傳圣旨,立公子胡亥為帝,賜死公子扶蘇。李斯想到公子扶蘇并不待見自己,雖然公子扶蘇更適合繼承王位,但是扶蘇繼位對自己沒好處,擁立胡亥還有從龍之功,于是猶豫了一下,最終答應了。 在趙高和李斯的幫助下,胡亥登基,扶蘇被賜死。但是,等待李斯的卻也并不是位高權重。趙高不讓胡亥上朝,李斯想和胡亥商量政事經常找不到人。趙高借此給李斯下套,說是幫他面見胡亥,勢力專挑胡亥心情不好的時候,還時常在胡亥耳邊說李斯的壞話。 久而久之,引起胡亥對李斯的極度不滿。胡亥把李斯抓來審問,打了1000多棍后終于屈打成招,逼迫李斯承認謀反。胡亥當場把李斯父子拖到集市上腰斬,李斯臨死前,抱著兒子痛哭:“想當年我們牽著黃狗出上蔡門到田野里攆兔子,是多么的愜意,如今這種好事再也不會有了”。 李斯死后,趙高接替他為中丞相。 而李斯這樣一個算計風云的政治家,最終也因為自己的一時私信落得慘死的下場。若是當時沒有幫著趙高胡亥篡改遺詔,賜死扶蘇,想必秦朝和他自己的結局都不會是這樣。 |
|
來自: 昵稱VChmUhmv > 《小D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