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刀★原創(chuàng)作品 公元789年,17歲的文學青年白居易去首都長安參加高考被刷下來了。 如同我們今天的學子一樣,高考固然是人生的重要門檻,是青春的特殊歷練。金榜題名固然可喜,但理想受挫也不必悲觀。17歲的白居易告訴自己:一個人可以沒有學歷,但不能沒有學力;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文化。 沒有夢想,何必遠方?夢想越豐滿,現(xiàn)實越骨感,越需要“懷著火熱的耐心”,朝氣蓬勃地擁抱生活和作。 于是,自恃有才的他揣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詩句,去拜見當時首都頗有名望的詩畫大師顧況,想要及早進入“社會”這所大學磨練自己。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生于新鄭。) 顧況見多了這些充滿了自負與自卑,又夢想著鉆進繁華都市的年輕人。因此每每接見年輕人時,不過粗略看看詩作,再拍拍年輕人的肩膀,說上兩句勵志的話——“首都機會大大的,小伙子很不錯,偶看好你哦!”而已,而已。 但是這次,當生性詼諧,喜歡開玩笑的老顧看到遞上來的詩集封面上“白居易”的名字時,禁不住語重心長地開始犯貧了: “小伙子,首都不比你們二三四五線城市,生活成本高哦!昨天的米價才漲了的,接下來一定會引起新一輪通貨膨脹,連政府也對控制物價也失去了信心,房價更是孫猴兒撒潑,翻著筋斗地往上翻……小白你想在這里居住下來恐怕大大地不易哦!看你年紀還小,勸你還是回去復讀,取了功名再來吧!” 聽大師一席話,小白心里又激憤起來。 雖然白家從他高祖、曾祖到爺爺?shù)剿际钱斄艘惠呑庸?,但幾輩人自祖籍山西到陜西再到河南,一路都只是做個小小的縣令。 在唐朝,像縣官這樣的基層干部,每年的年薪只夠一家人衣食花銷。加上他白居易生不逢時,自帶災星,一出生就遇上河南一帶發(fā)生戰(zhàn)亂,一家人從此四處遷居,居無定所。 苦逼的白居易在11歲時就決定把走仕途作為人生的偉大目標,因此小白受到顧大師點撥之后,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舌都生出了瘡,手肘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頭發(fā)就全都白了(真沒浪費他那個姓?。?。 又過了大約10年后,功夫不負有心人,27歲的白居易再次上京參加高考,一狠心以第四名中了個進士第,擠進京城的夙愿終于得以實現(xiàn)。 然而,他不知道,或是因為顧大師當年的一語成讖,或是他對京城房價的低估,從此他便開始了在京城漫長的“居之不易”的蝸居生活…… 且說中了進士后的白居易,真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笔紫仁前丫┏堑拿麆俟袍E、花街柳巷逛了個遍。 因為他在同時考中的十七人中最為年輕,所以得意之余還在大雁塔下涂鴉一首:“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p> 按照唐朝的科舉制度,這樣四處游逛了幾年后,還要通過吏部的公務員選拔考試之后,32歲的白居易才有了第一份工作:在秘書省做校書郎。這有點兒像現(xiàn)在出版社的一個高級編審,每月能領(lǐng)到的工資是16000文,比閑職李白的工資高多了。 靠這些薪水,白居易能買房嗎?我們先看看當時的物價,當時斗米(也就是10斤大米)賣到100文,相當于現(xiàn)在的20幾塊,1文錢只相當于兩毛,白居易月薪16000文,以現(xiàn)在的米價計算,這家伙月收入3200塊錢。而當時的房價呢?據(jù)一份856年敦煌居民的房屋買賣合同,標明“每尺兩碩五升”唐時一尺等于0.3米,一平方尺就是0.09平方米,一碩就是一石,即現(xiàn)在的小麥90斤,按現(xiàn)在的小麥8角錢一斤,兩碩五升至少是150元,也就是說折合成現(xiàn)在的房價是每平米1600元左右。這還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四線城市敦煌,那么在首都長安,房價何止這價格的三四倍?按白居易的月薪,跟我們現(xiàn)在的打工仔一樣,每個月掙的錢不吃不喝也買不到一平米!在這種情況下,只有租房,而且得租那種最便宜的房子。 當時在長安,租房子住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兒,唐穆宗(公元820-825年)時身為工部尚書的鄭權(quán),“家屬百人,無數(shù)畝之宅,僦屋以居”,堂堂住建部部長,家里老小一百來口,居然都沒有自己的住房,一直是“租房一族”,更不用說普通工薪階層了。 那時候京城的一些有錢有權(quán)的貴族,都以租賃房屋作為主要財源,唐順宗當太子時“舍錢三十萬,為(賈)昌立大師影堂及齋舍。又立外層,居游民,取傭給?!彼^“游民”,就是“京漂一族”,順宗為賈昌蓋佛堂,還專門辟出一部分出租房,收取租金為利。 在這種情況下,白居易作為新入職人員,論資排輩的單位不可能安排住宿,自己又買不起房子,只好找到長安東城的常樂里,租了已故宰相關(guān)播家的一個亭子,在那兒安頓下來。 (白居易《夜雪》意境圖: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公元805年,白居易34歲,做校書郎已有兩年,想把家人從安徽宿州搬到長安??稍诔防镒獾哪亲ぷ涌隙ㄗ〔幌隆YI房還是買不起,白居易只好在渭南農(nóng)村買了一所房子,讓弟弟搬到渭南新家,他自己因為要上班,還在常樂里租房住。每逢休假,他就騎馬去渭南跟家人團聚,第二天再趕回去上班。 公元806年,白居易35歲,校書郎任期已滿,退掉在常樂里租的亭子,跟哥們元稹合租靖安里東側(cè)的永崇里,在那里準備參加公務員晉級考試。考試通過后被派到陜西邊遠縣當縣尉。 公元807年,白居易36歲,被調(diào)回長安,做了左拾遺,兼翰林學士。雖然月薪漲到2.5萬文,仍然買不起房,租房住在新昌里。跟常樂里一樣,都位于長安東城根。這一年他已經(jīng)結(jié)婚,很快他又有了女兒,這一家三口,還有他們的仆人,都在新昌里租房。 后來他又調(diào)任京兆府戶曹參軍,類似現(xiàn)在北京市財政局局長,工資再次上調(diào),月薪四五萬文,此外還能領(lǐng)到200石祿米。他這次租了一所大房子,位于長安南城的昭國里,靠近市中心。 公元821年,白居易50歲,當過一任重慶“市長”之后,在長安買下了他一輩子夢想的第一所房子。 從他32歲參加工作開始,到50歲買房,總共18年。對于這么長的租居生活,白居易用詩來做了個總結(jié): “游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 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 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廬心便足,敢辭湫隘與囂塵。 ” |
|
來自: 昵稱41961047 > 《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