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這里談到的戒律,跟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guān)。 當我們的生活被散亂、拖拉、磨嘰……各種不良生活習性所牽制的時候,想在短時間遵守戒律時,它會成為一種負擔和壓力。但當我們一旦將它形成習慣,超越它的時候,我們就能獲得規(guī)范、輕松、自由的生活。就好比,我們在做一件事情時,開始的時候,有難度,但當你能在最艱難的時候,堅持下去,后面就會越來越輕松。 阿姜查說:“戒規(guī)只是工具,但你必須要經(jīng)歷那種負重感,就像一個人能夠超越痛苦之前,必須首先經(jīng)歷痛苦。一個盡責認真的人,起初就像一條呆在海水里的淡水魚:嘗試遵守規(guī)則,它的眼睛會像火燒般刺痛。一個漠不關(guān)心、漫不經(jīng)心的人不會受到打擾,但是他也絕不可能看清真相?!?/span> 如果說戒律是一條可以保持我們內(nèi)心清凈,走向覺性圓滿的道,那么遵守戒律,就是我們?nèi)粘I钪行枰獣r刻遵守的規(guī)定。 貳 一次在家庭排序的課程上,有位男士傾訴痛苦:婚內(nèi)出軌。按理說,本來是一件看似在追求自由情感的狀態(tài),誰知,他每天都是不安、焦慮、慌張的狀態(tài)。擔心自己的行蹤被太太發(fā)現(xiàn),害怕每天與情人的通話記錄被偷窺,隨時都要保持刪除的狀態(tài)。他說,自己已經(jīng)厭倦了這樣的感情模式,但又不知道如何果斷結(jié)束。 再比如,我們會接觸一些人,在工作或生活中,不遵守時間規(guī)則、做事喜歡拖拉,最后耽誤了別人,也浪費了自己;說話信誓旦旦、海誓山盟,到最后發(fā)現(xiàn)不過只是信口開河。這樣的毫無約束和畏懼,很容易讓自己進入作繭自縛的狀態(tài)。 如果,戒律是自由的保證,是通向生命自由的必由之路;那么,人唯有在自由的狀態(tài)下,才能自在的生長。但前提是你需要有自覺的心性。 無論做事,還是做人,當我們的覺性與思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具體的人、事、物體現(xiàn)出來的時候,此刻,你的身心就是自由自在,坦蕩、沒有負擔和慌張的。這時候,我們的心也是安定的。 相反,我們失去戒律,內(nèi)心所能承載的自由空間就會變得非常有限。因為你總想著怎么去應付那些,沒有遵守戒律,而形成的錯誤思想與行為。 叁 其次,談及戒律,我們還會想到“戒定慧”這三個字。就大乘佛教而言,守戒是通往解脫、獲得大自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慧是根本,也是終極的目標。 就日常生活來說,想獲得更高層級的境界。戒是第一位,其次才能產(chǎn)生“定”與“慧”。就好比,我們在搭建一個三角形的積木一樣,戒是最下面的基礎,基礎打好了,整個形狀才可能更加堅固、有形。 人也是一樣。有了戒的因,才可能有定和慧的果,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某種程度上來說,自由就是建立在戒律的因果法則上。一個若種下了很多關(guān)于善、正知見的因,就能得到快樂、自由的果。 上次有人跟我說,“為什么我快四十歲,還是感受不到生活帶來的自由,感覺生活就是無盡的牢籠和束縛?!?/span> 后來,我讓他自己梳理近一個月的生活狀態(tài):“經(jīng)常晚上應酬到深夜回家,也不顧及家人的感受;工作上經(jīng)常沒有原則的受賄,毫無畏懼;家庭像菜園,只為需求而來;情感上也是不懂得節(jié)制,像游戲一樣把玩。” 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他最后的狀態(tài)就是混亂、無序、毫無節(jié)奏和自由可言的。 以此為例,一個人若想追求自由,肯定不是以占有、放縱、為所欲為,為前提。比如,我們喜歡一個人,以為占有他,就會得到歡喜、自由;我們追求金錢,愿意不惜任何代價得到它;我們熱衷名牌,成為它的奴隸;我們渴望名譽,以霸占或傷害他人為前提……諸如此類種種,毫無敬畏和戒規(guī)的行為,帶來的也會是生活無限的煩惱與約束。 有所戒律的生活,可以讓我們有依可循,有力可撐,幫助我們構(gòu)建內(nèi)心的定力。此時,你才可能在極具活力、自由的狀態(tài)下,充滿創(chuàng)造力。 一個時刻保持戒律的人,他會提醒自己,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他會有敬畏的生活,對自己的言行負責,構(gòu)建一個自覺、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 “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生活的格律。它能使自己堅強起來,使自己自由,不被物欲和一切誘惑所奴役,它是維護自己不致迷失的根本保證?!币苑鹜拥挠^點來看:“戒律是自我的空間?!?/span> 肆 保持戒律的目的,是為了改過遷善,是為了身心的安樂與自在。 遵守戒律也不是形式上的某個決定,而是從內(nèi)心真正去格守、通過行為實現(xiàn)它。這樣的過程是一個反復調(diào)整、修正、訓練、斷惡修善的過程,一旦形成規(guī)范,你基本上就能從思想、行為、語言中得到真正的自由,也能讓我們的身心得到凈化。 日常生活中,我最規(guī)律的放松方式是散步。一次,我看到一朵連翹花開,它葉片飽滿、均勻,花蕊清晰。是那么的富有規(guī)律、節(jié)奏的生長。它們在自然中也是怡然自得,一派輕松、自由的模樣。 我想那應該是一種叫做“律”的東西。世間人、事、萬物,在規(guī)律與界定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自由的滋養(yǎng)與成長。 我們過馬路,要為紅燈停下腳步;我們行駛高速上,對速度要保持敬畏;我們組建家庭,對情感要保持尊重……這些心智、德性的延續(xù),就是對戒律的遵守,它讓我們知道生活要有界限,心要有畏懼。 國家有法為定,是為了讓民眾在約束的環(huán)境中,獲得自由與民主;花草有春秋生長期,是為了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更加蓬勃、自然的生長;人有戒律,才可能更加專注、用心,朝自身發(fā)展的空間不斷靠近。 伍 人要想獲得靈命與智慧的增長,首先也是要有嚴格的戒律,從具體的人、事、情上去磨練,以此換得身心得到輕安。 戒不是拘束,而是規(guī)律;戒也不是束縛,而是自由。當我們的生活在規(guī)律、秩序、有所敬畏的節(jié)奏里循環(huán),才可能獲得更大程度的拓展與創(chuàng)造。 戒律是為了讓我們有所恭敬、虔誠、專注、簡單的去生活,而不是消極的限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