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01 最近上海幼升小兩所小學考試家長的試卷被PO出,迅速成為熱點話題。 有家長出了考場發(fā)表感言,以后別再給小孩兒刷題了,因為學校不考孩子,改考家長了;還有家長表示,平時不學習,關鍵時候就會拖娃的后腿,總而言之一句話,愧對列祖列宗,愧對子女。 朋友的朋友家的寶寶參加了其中一所小學的第二輪面試,據(jù)說校方給家長們發(fā)了一張A4紙,讓家長就教學理念和公民合辦學校闡述觀點,800字。 800字唉,這是當年高考作文的要求,據(jù)說那個學校還要看家長的身材,身材肥胖的家長不要,因為這說明家長自我管理能力不好,意味著孩子可能也會受其影響,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淘汰沒商量。(我的媽呀,幸虧我三年前減肥成功了,否則張小又想上個好小學都得被我拖累)。 雖然這件事后來教育局責令整改,但是在各地幼升小的考試中,這并非孤例,因為前段時間,一位好友就參加了某小學的筆試。 02 朋友一共給孩子報了三所小學,她說每所小學都有筆試和面試,只不過難易程度不同。她給孩子報名的學校中,以某私立小學最為出名,那所小學今年只收300名學生,而前來報名并參加考試的據(jù)說有1500名,五選一,名校的魅力就是這么大,原來幼升小競爭已然這么激烈了。 好友事先有接到學校的通知,要求只能由一名家長陪同,好友是自己陪孩子去的,比較出乎她意料的是,到了那所小學,她發(fā)現(xiàn)有很多孩子竟然由爺爺奶奶獨自陪同。 朋友覺得非常詫異,在她看來,幼升小也算孩子人生中第一次“歷劫”了,這種關鍵時候,陪同的家長,難道不應當是父母么? 到了考試時間,小朋友們被領去另一個教學樓參加筆試和口試,家長則被組織進了一個大階梯教室參加筆試。 那天的考題有:孩子是誰帶大的?跟誰長期一起居?。磕銈€人有什么興趣愛好,愛好到了什么地步?孩子的教育中你最關注的是什么?為什么?孩子如果在學校與同學發(fā)生了沖突,你怎么處理?簡要敘述孩子的成長經(jīng)歷,描述孩子的個性特點,說明孩子個性行成的原因。最后一項是論述題:簡談你對學校的期望。 很顯然,難度比上海那兩所小學要低,起碼沒有很多鬼畫符的邏輯思維題。朋友說她自己完全沒想到還要考家長,估計很多家長也沒有想到,因為能看出很多家長其實還是蠻慌的。因為好友一直是親自帶孩子,又經(jīng)常閱讀育兒書籍,所以這些題答得比較順。 她事后給我打電話,說孩子表現(xiàn)不錯,她非常自信自己的答題肯會給孩子加分,果不其然,前幾天公布結果,她家小姑娘榜上有名。 她說這次考試給了她兩個啟發(fā),第一,家長一定不能放松學習;第二,孩子一定要自己帶。 起初她對爺爺奶奶帶孩子去面試比較費解,畢竟是周末,難道父母兩個人都沒時間嗎?后來猜測這些孩子平時都是以爺爺奶奶帶為主,所以關鍵時刻上陣的才會是爺爺奶奶這樣的老將。很多老人家估計已經(jīng)老花眼了,可能都看不清試卷上寫的是什么,更不要說認真思考答題了,她身邊的一位阿姨,交卷時好幾道題目都空著。 好友估計,那天來陪考的爺爺奶奶,好多都拖了孩子的后腿。 03 你家小孩兒是誰帶大的?這是幼升小考試中幾乎每所學校都會關心的內容。 為什么學校會這么在意孩子是跟誰長大的?因為在中國,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幫忙帶小孩兒的情況非常普遍,以至于喧賓奪主,有人愿意張羅,做父母的于是順水推舟,樂得撒手。 至少我身邊好些孩子是跟爺爺奶奶長大的。必須聲明的是,晚上不陪睡,我不認為算是自己帶孩子。 沒有自己帶孩子的理由無非是,白天需要上班、太忙,或者經(jīng)濟不允許,身體不太好等等。 反正,不適合“親自”帶孩子,有的心更大,干脆讓爺爺奶奶獨自帶孩子,有的爺爺奶奶還在外地,幾個月都見不著孩子一次。 前幾天,一個讀者告訴我,她想離婚。她和老公感情非常糟糕,她只是想得到孩子的撫養(yǎng)權。孩子四歲,孩子只有前五個月是跟著她睡,她開始上班后,孩子便開始跟著婆婆睡。 孩子一歲左右斷奶后,婆婆就提出把孩子帶回自己家,婆婆家離他們家并不遠,兩站路,她同意了。她和老公一般晚上去婆婆家吃個晚飯,和孩子玩一會兒,就回他們的小家休息了,現(xiàn)在孩子上幼兒園了,依然跟著爺爺奶奶。 我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好友宋律師,宋律師說,除非她老公有嚴重的家暴或酗酒等重大問題,否則根本不可能歸她,因為孩子不是她自己帶大的,而是她婆婆帶大的,這是判決時法官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你看,自己不帶小孩兒,離婚時想要孩子,連法律都不站在你這一邊。 04 為什么要父母親自帶小孩兒,別人能否取代父母的地位? 因為孩子是你生的啊??!那是你的崽啊! 我們小區(qū)也有一對離婚的夫婦,孩子的撫養(yǎng)權判給了父親。 但是,父親需要上班,又想再找個女朋友,總之,孩子相當于判給了爺爺奶奶,奶奶是個強勢的主兒,口口聲聲說:我就不信我?guī)Р淮筮@個孩子。 爺爺奶奶肯定能把孩子帶大,這個沒人懷疑。 爺爺奶奶也不會虐待孩子,這個也不會有人懷疑。 可是再好的爺爺奶奶,都無法取代父母的作用。 只有爸爸媽媽,才能給孩子最初的安全感。 爸爸媽媽可以請家人或者雇人來幫助照料孩子,幫助分擔家務,但對孩子的教育和平時教管,一定要自己承擔。 因為陪伴孩子、哺育孩子、教育孩子,是父母的天職。 此外,在養(yǎng)育孩子這件事上,你付出多少,就會得到多少,付出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別抱怨孩子和你不親,不自己帶,怎么可能親? 你養(yǎng)我長大,我陪你到老。如果讓爺爺奶奶代為養(yǎng)育,那將來咱們老了,孩子可能也會只給點錢兒,老爸老媽,你們自己去養(yǎng)老院吧,我實在實在沒有辦法。 別讓該幫忙的人,獨挑大梁,娃是誰生的,誰就是監(jiān)護人,一定要承擔主要教養(yǎng)責任。 管生不管養(yǎng),算什么父母啊,那是杜鵑好嗎? 比《爸爸去哪兒》,《媽媽是超人》更可怕的是,爸爸媽媽,你們在哪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