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一劇,皆南朝新事,父老猶有存者,場上歌舞,局外指點,知三百年之基業(yè),隳于何人?敗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孔尚任《桃花扇·小引》 明清傳奇的壓卷之作,偏偏長久失落于昆曲舞臺。當(dāng)初孔尚任想要借小兒女離合之情,探知那三百年國祚消亡的究竟。到如今又過三百余年,春日融融,紅氍毹上的桃花,可是當(dāng)年模樣? 開演之前,心底是忍不住存有疑慮的:今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喚醒文本里的傳奇?文本邏輯與演出邏輯的碰撞,足足為難了三百多年來的人吶!枝蔓橫生,線索繁雜,要搬演則必定要做取舍,刪改不可避免,怎么辦? 現(xiàn)實是,這場“喚醒”,以“一戲兩看”的形式達(dá)成。 第一天,全本。 明明早有心理準(zhǔn)備,可看過之后不得不承認(rèn)——真是生生把“女主本”改成了“男主本”!改的如此精妙,且不掩蓋“女主角”香君的光彩,或者說不減損孔尚任賦予香君的精神風(fēng)骨。反而孔尚任原著中不堪稱頌的侯生,在這里獲得更多的舒展空間,他的個人際遇心性變化更多地與全劇的大勢重疊,令原本存于局外人心中的興亡之感在劇中就有了直接的抒發(fā)主體。借著侯方域的視角,我雖只是一個旁觀者,卻能深入這“桃花扇”的領(lǐng)域。 起初訪翠眠香,“將那玉扇墜兒打向美人兒心上”。侯生慕色香君愛才,很尋常的才子佳人,恰好相偕,雖不必執(zhí)著“才”、“色”的高下,但是至此,二人情感尚未抵達(dá)內(nèi)心深處。 因著那個動蕩不安的時局,有著能折騰暗挑事兒的楊龍友,他們的情感在外力干預(yù)下自然升華,或者說更加靠近彼此本來面目。香君卻奩,推卻的是不堅定不純凈的人性,試圖逃離的是現(xiàn)實最刺痛她的“名”、“節(jié)”問題,這很香君。這里有意思的反倒是侯方域了,一時志得意滿接受饋贈,待香君陳明利害又很快醒悟。香君大義凜然高尚飄渺得似要出塵,可很快就有侯生羞慚醒悟委屈懊惱拉回人間?!暗米锪藯钚?、氣走了媽媽,還惹惱了香君”,兀自糾結(jié)的侯生,薄嗔偷覷的香君,四目相對,桃花正盛,原是這么可敬可愛的人兒??! 阮大鋮圈套算計,侯李正情濃就要別離,不開心!侯生被迫逃走,香君被逼另嫁,他們的命運(yùn)無法自主,那一柄詩扇是唯一能掌握的,不論在誰的手中。在詭譎的命運(yùn)面前,在強(qiáng)權(quán)的壓迫面前,那一份感情是他們保有自我的力量源泉。尤其對香君,拼著撞破花容也不想放棄的,是她的自我。這種自我很大程度上生發(fā)于她的愛情,然而在經(jīng)歷了貞娘代嫁、罵筵被打、甚至國破家亡后,她對“自我”的追尋已經(jīng)高于原本的愛情,她堅持找尋的是自己心目中最完美堅定的樣子。 孔尚任歆羨稱賞的是香君的忠貞!可是忠于已經(jīng)亡了的大明朝廷,是食君之祿的士大夫應(yīng)該做卻沒做到的。香君不可能忠于愛情一般忠于那個百般踐踏過她的朝廷!她只是,只是堅持著想象中的最好的樣子,而剛好,在那個大廈傾覆的時刻,忠君節(jié)義是至高道德。大明是亡了的,她寄托的、等待的、找尋的,注定沒有結(jié)果,這是真的叫人難過。 侯生呢?倉促避禍,再不能風(fēng)流自在如往昔,回轉(zhuǎn)身已不復(fù)昂揚(yáng)少年。故地重游,桃花依舊,卻人去樓空。去年看過小明的一折《題畫》,坦白說那時候更多的是悠閑欣賞,以為有美辭章與好容顏就足夠了。而在這里見到的是《后訪》,或者說見到的是一個拐過命運(yùn)節(jié)點的傷懷人??粗钌宦沸衼?,從意氣風(fēng)發(fā)到倉皇失措,再到茫然無力,這其間的心緒流轉(zhuǎn)情感涌動,叫人如何不為之動容。我深切信服著臺上人的行事邏輯,這首先是由于改編思路的勝利——讓這一切得以順暢地呈現(xiàn)在臺上;而后是拜服于如此精彩絕倫的演繹——我這么的笨拙,根本無力解釋和描述這樣妙絕的好!意識已深陷,感官被俘獲,每一寸每一聲都是極致的美!于是再不能從侯方域的命運(yùn)軌跡上抽離情感,他的眷戀悲傷,在那一刻感同身受。一句“春風(fēng)上巳天”,當(dāng)真,摧傷心肝。 極靜極個人的悲慨之后,命運(yùn)齒輪繼續(xù)轉(zhuǎn)動,揚(yáng)州城破,大明,要亡了。整個南明的落幕,竟然只在史公和老馬夫兩人身上。 “三千人馬,一千迎敵,一千內(nèi)守,一千外巡。上陣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戰(zhàn)!巷戰(zhàn)不利,短接!短接不利…史大人,老奴先去者!”老馬夫憶起誓師,慷慨赴死?!鞍衬侨ё拥?,力盡糧絕,外援不至…大明朝三百年社稷,竟在俺一人撐持!”史公悲嘆,英雄末路。 兩個人,幾句詞,極簡潔極有力,極熱烈極悲壯。讓人悲慨惋嘆的從來不是那個王朝的覆滅,不是他們以身相殉的直接價值追求,而是他們這樣的生命個體本身,是他們不惜以生命去守衛(wèi)家國的決絕勇毅。這是戲劇啊,凝聚生命最光華璀璨的一瞬間,追逐人性所能抵達(dá)的至深至遠(yuǎn)。我們或者成不了英雄,可我們能借著這樣完美的戲劇呈現(xiàn),靠近這一種英雄之氣,然后,見天、見地、見自己。 馬夫史公相繼殞身,兵荒馬亂中侯生行至江邊,只見得那一匹白龍駒。國破的慌亂尚未褪去,侯方域懵懂解開韁繩。馬兒奔向江心,他只能愴然退后。侯生本是在不甘茍且與不敢壯烈之間掙扎為難,藉由這一進(jìn)一退,看清了他自己的本心:他不能如香君一樣堅貞決絕,也不能像史公那般慷慨赴難。“國在哪里”“家在哪里”,傷痛的,是這樣的自己還有何處可安身;“俺那香君又在哪里”,悲哀的,是他已經(jīng)不是香君愛慕的模樣,那樣美好的感情再無法擁有了。潛藏于原著里的出世歸宿,在這里已經(jīng)不需要由外人叫破,是侯方域自己觸及了內(nèi)心的無力,縱然求得歸宿,也無法真正解脫。這匹馬,是張老師的一番別樣用心,在石老師手上得到成全,完美得叫人心碎。 亂世流離的香君,與悄然出世的侯生,不會有結(jié)果了??墒悄┝丝傄袀€交待,一道山門,一道心門,讓他們相聚而不得相認(rèn)。門里門外,輕吟低和的【皂羅袍】,是從《牡丹亭》的至情到《桃花扇》的幻滅,戳心了!雖然張老師早就言明了,“比之軀殼上的不團(tuán)圓,精神上的不團(tuán)圓,更加的沉痛悲哀!”但真的到了那個時刻,看兩人之間明明空空如也卻沒人能跨過去,才體會著那種“不見是悲,見面愈悲”的意思,才明了“精神上的不團(tuán)圓”是何等的沉痛。甚至于,這種悲慨蔓延到謝幕,無言紅袖對道袍,這一幕,叫人好生難過。 全本已經(jīng)以侯方域的主視角搭建起“桃花扇”世界了,第二天,還有選場。用五個今人整編創(chuàng)作的折子戲,繼續(xù)闡釋“桃花扇”。 如果說全本《桃花扇》達(dá)成了“女主本”改“男主本”的不可思議的成就,那么在選場五折里,圓海、香君、貞娘、侯生、史公,各自都能以主角的姿態(tài)從容出現(xiàn)。原以為是熟悉的角色熟知的劇情,可這選場愣是叫人移不開目光——驀然驚覺,桃花扇底,竟還有這么多的幽微心懷! 一折可以做到什么呢?演員獲得足夠大的舒展空間,角色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而我心里原以為算是完整的“桃花扇”領(lǐng)域,也被打散重塑——更加的邈遠(yuǎn)宏闊;其間風(fēng)致情韻,可以奔涌如江,也可以沉潛如湖。 好吧,其實就是在全本的時候還能明晰每個人的命運(yùn)到了哪個節(jié)點,知道情緒是如何在大劇情的推動下被引發(fā)。而進(jìn)入選場,前情后事不是那么重要了,凝聚在那一刻,近乎無意識地被帶著走,反應(yīng)過來時早已淚流滿面。所謂摧傷心肝、慟入肺腑,就是如此了。 雖然只是一折戲,但體察著主線劇情外的幽微心懷,關(guān)切著全本中被主角命運(yùn)掩蓋的別樣人生,從容不迫地展現(xiàn)著更多的生命可能。忍不住想起赫拉利,學(xué)習(xí)歷史關(guān)照過去,不正是為了把自己從過去解放出來、去想象不同的命運(yùn)嗎? 阮大鋮,在《偵戲》里好像不那么“壞”了,才華與名聲的不匹配,是怎樣一種心酸呢?阮大鋮這個角色是愛戲也寫戲的,很有趣啊,這得是戲曲創(chuàng)作人去塑造一個臺上的戲曲創(chuàng)作人。阮大鋮對自己作品的熱愛和對名士評價的看重,即使暫時抽離“桃花扇”背景,也可以被理解被共情。當(dāng)然回到劇中,與全本互為參照,顯示楊龍友這個“命運(yùn)之手”或者“隱藏Boss”,也是很有必要的。在最需要“刻板印象”的舞臺上打破“刻板印象”,且是以最傳統(tǒng)的昆曲表現(xiàn)手法施展,《偵戲》真的做到了。即使最后不能唱【哀江南】,“你一壞人就不要唱了”,這個圓海也真的立得住了,甚至略略招人疼,圓海不哭。 在《寄扇》一折,堅持認(rèn)為看到了比全本更完整的香君。幸好演出前聽羅周拆解劇本,看她對原著、全本、選場折子的相關(guān)內(nèi)容進(jìn)行深入細(xì)致的梳理分析,對“寄扇”的敘述線索,有了心理準(zhǔn)備。然而一開場,果斷放棄胡亂琢磨,怎么能不深陷香君的情緒里呢?天寒孤凄,香君閉門謝客。楊龍友無法理解的她的堅持,在這里有機(jī)會正面而有力地說明了——她守樓,是守衷情、守本心、守自身!哪怕梅開有信人去越遙,遠(yuǎn)方的戀人始終沒有消息,無法直接給予她回應(yīng),她依然珍重著這份感情,珍重著她的自我。所以點染那一柄桃花扇,用她的鮮血繪她的情意,一定要她自己來。真是字字句句都傷心,寄扇實是寄去消息,本有千言萬語的,可落筆只得幾枝桃花,而唱出的卻是一個“舊句他知道”,怎么可以這樣揉搓人的心肝?。〉降?,香君用她的情意催開了心底的桃花。 “鈴鐺”一樣輕俏的貞娘,在全本里的最后一瞥,是她將要代嫁時去而復(fù)返自己掀起蓋頭急問那份嫁妝——“我那三百兩彩禮銀子啊…”這一幕我覺得非常心酸,甚至不敢順著往后多想。終于,選場里有她的《逢舟》了。上一刻退場尤惦念著妝奩財物,可此時再見基本她已經(jīng)身無長物了。這個女子,還是失去了她努力想要抓住的嗎?在船上,當(dāng)一個普通船娘,跟一個老兵一起在江上舟中討生活。秦淮舊夢好像已經(jīng)遠(yuǎn)去了,可行舟江上的貞娘依舊的古道熱腸,不忍見死不救,救上來的,竟是故人蘇昆生。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這種久別重逢本身就讓人神傷。而當(dāng)蘇昆生問起貞娘代嫁后的遭遇,先享富貴后遭磨折,甚至被迫流落到江上討生活了,這一切都讓昆老難過不已,而此時的貞娘反倒從容了許多。是強(qiáng)顏歡笑么?被她打發(fā)出去的老兵,也是她現(xiàn)在的丈夫,早就回來在一旁偷聽了,也在一邊動容。下一刻這個瘦弱甚至有些油滑的老兵站了出來,坦言不僅愛她顏色,更敬她品格、憐她際遇,貞娘至此徹底釋然。之后從容送別故人,看她感嘆“濁浪滔滔,誰人不在舟中”,已不復(fù)哀憐自傷了。從此江湖漂泊,縱然再有風(fēng)雨苦辛,至少心有安處,仿佛有什么破土而出,淚水未盡,也可微笑以對。 保留對貞娘的一點溫情是作者的慈悲,然而在侯方域與史可法,他們的悲劇困境無可救贖。《題畫》與《沉江》,精神氣質(zhì)與全本一脈相承。雖然柯總告訴觀眾,這些戲不止是看“玩意兒”,不止于演員的好功夫??墒沁@么完美的舞臺呈現(xiàn),最直接折服人的就是這樣精湛的技藝??!侯方域、老馬夫、史公打動人的心緒都是藉由妙絕的昆曲程式傳遞的,言辭有盡,余韻綿長。如此神妙的功夫,是偉大的、了不起的!忍不住想說,看到過年輕一輩的“情懷”演繹,技藝水平有限而情緒極其飽滿,我很尷尬~ “一戲兩看”,天才的設(shè)想,完美的呈現(xiàn),真好! iiiiiiiiii 題外: 兩天演出之后,整個劇組停留了半日??催@些光彩燦爛的人兒從戲里走到戲外,聽他們回顧三十年,沒想到今天能見到的輝煌偉大是那樣一步步累積的。 三十年前只能在家里排演,甚至都不敢說是自己琢磨出來的,只能假借“傳下來”的名號演出。那個不敢,真的讓人好難過啊。 三十年后在北大,李鴻良院長還要感激時代與觀眾給昆曲、給“南昆風(fēng)度”以自信,到這里我真的止不住的心疼。 言語很蒼白,只是想告訴你們,你們是英雄。正是因為你們,我體會到世上更多的美的可能。 至于那一昧厚古薄今的,要么邏輯殘疾,要么審美障礙。曾經(jīng)的時代辜負(fù)過這一種大美,往后的時光會證明,你們值得被更好的對待~ 歡迎加入昆蟲記微信群:搜索加微信13851803037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加入昆蟲記戲迷QQ群,群號37550010。 我們邀您共賞京昆越錫!各種看戲福利發(fā)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