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遠基 ⊙ 編輯/張宏婉 導讀:擠是太極拳中的重要概念,研究太極拳擠勁的本質(zhì)和特點,對充分發(fā)揮好太極拳的實戰(zhàn)和健身作用,意義深遠。
擠勁是采用離心力進攻的手法之一,它在太極拳八種勁法中是相當重要的,練太極和運用太極勁時,是不能沒有此勁的。學習太極拳的一個重點,就是對擠勁的理解、領會和掌握。什么是擠呢?《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云:“擠者乃以肱部(即小臂)擠擊人身之謂也,為推手中主要動作之一,不可過高或過低;擠生于敵捋己之后,故欲擠之勢足,先須故意任彼捋足而變擠擠之;擠亦可用于人靠之后;但擠不能用手臂之力,須用腰腿勁加以意氣,其姿勢圓滿,勿生棱角,頂懸身正、沉肩含胸、尾閭收住、上身勿向前仆,免失重心;若用力擠,則己臂反易為敵借勁,故藝高者能將擠氣貫于人之足部,使人處于背勢,身體不得自由;其發(fā)可用長勁、沉勁、截勁等。惟初學推手,在四手中泰半缺擠一手,故推手盤圈不甚圓滿。'
楊班侯在《八勁解》中云擠勁義何解?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動中,間接反應力,如球撞壁還,又如錢投鼓,躍然聲鏗鏘?!编嵚嘞壬疲骸耙页脛萜角译懦删攀冉牵蜗蚣仔厍扒皵D,堵其雙腕,并以左手移撫肱內(nèi),以助其勢?!?/span>
許禹生《太極拳勢圖解》云:“進右步,向右方,同時右臂曲肱向外前擠,垂肘,大指約對鼻部,右腿隨同前屈?!?/span>
陳微明《太極拳術》云:“(承捋勢)右手隨動,手心隨轉(zhuǎn),向上向內(nèi),左手隨動,手心隨轉(zhuǎn),向下向外,左手心距離右手脈門二寸許(此即時擠),兩手同時向西擠出。在語言學上,擠字則有擁推、排擠、合力向前的意思。”
徐致一先生將擠定義為:“是一種向前而又向下用力壓迫的斜線動作?!?/span>
顧留馨先生將擠定義為:“擠是進攻的手法,擠勁是我用力盡量擠去的意思。”其實,擠作為一種操作方法和行功狀態(tài),橫跨于任何一門太極功法的修煉。
用現(xiàn)代的定義式語言來說就是,擠是人體在意識的引領下,用柔勁壓住敵攻來的手腳而使其勁發(fā)不出來,通過特定的吐納方式、規(guī)范的肢體動作與外在環(huán)境進行物質(zhì)、能量、信息交流所產(chǎn)生的,相對于人體重心點而呈現(xiàn)出的一種由內(nèi)向外的膨脹、圓撐、飽滿、平衡的彈性存在狀態(tài),是在調(diào)心、調(diào)息、調(diào)形后利用地球萬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將在腰胯主宰(丹田鼓蕩)下的內(nèi)勁通過一手傳遞并集中達到另一手前臂或身體的相應部位,貼住敵人不使對方滑動而猛然發(fā)力,將敵擊出的一種具體修煉操作方法和勁力方式。
一般而言,擠之勁點在前臂外側(cè),勁法要橫,即“擠要橫封”。比如陳式太極之單手逆纏擠,如金剛搗碓的第四動作的左手;單手順纏擠,如攬擦衣最后一動作的右手、單鞭最后一動作的左手等;雙手逆擠纏,如初收后斜行拗步的第二動作;雙手順纏擠,如左插腳第一動作;勾手單手擠,如單鞭第二動作的右勾手、摟膝拗步第三動作的左勾手等。楊、武當、吳、武、孫、趙堡等太極拳中也都包含著各種不同的擠法。比如“攬雀尾”、“摟腰拗步”、“扇通背”等招式都含有擠勁。
從廣義而言,擠勁所運用的身體部位不局限于手臂,一些宗師認為只要貼近朝里擠壓之法皆可認為是擠,故肩、背、肘、胸、膝等皆可擠。捋勁有能攻善守、貼身而發(fā)、距離短、防不勝防之優(yōu)勢。太極拳擠勁的本質(zhì)其實就是人體各部分和體內(nèi)各系統(tǒng)在意識引領下對地球萬有引力和其反作用力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服從和運用。它是太極拳各種勁力的借勢進攻的重要形式,在整個太極拳修煉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從勁力本質(zhì)上看,擠勁具有以掤為根本的特性。擠勁是在掤勁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勁別。無論是陳、楊、武當、吳、武、孫、趙堡太極拳,還是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一百零八式太極拳,都以“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這八勁為主要勁力方式,都認可是掤勁是太極拳的本勁。其中,“掤、捋、擠、按”為四正手,是進攻的主要勁力,'采、挒、肘、靠”為四隅手,是化打合一的主要勁力。
在這些勁力中,掤勁為根本,其融合在其他七勁之中。擠勁更是如此,其形成和掤勁有著密切的關系。擠勁本質(zhì)上是掤勁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既有掤勁浮力與阻力的特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有的宗師認為掤勁向前下方滾動就產(chǎn)生擠勁,此為化解捋勁之法?!睂W界認為,先掤才能后擠,欲擠非先有掤勁不可,即擠為掤擠,要用單手臂外側(cè)擠,也可用另一只手放在前手臂脈門上或大臂處合力由內(nèi)向前向外擠發(fā)。擠的動作手臂略斜,用手臂逼住對方的兩肩頭和胸部,其勁勢像一條橫杠封鎖在對方胸前,使對方不得化解而為我所制,而掤的動作手臂要平,這兩個動作是有所區(qū)別的。
發(fā)擠勁時手臂要成弧形掤開撐圓,做到虛領頂勁,精神貫注,心氣下沉,松肩沉肘,含胸塌腰,合襠松胯,須以腰脊為軸心,通過兩腿的虛實變化,由襠勁的輔助來完成。至于擠的角度、方位、輕重,力的大小等,種類甚多,在應用時須加注意,否則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正如楊澄甫宗師《太極拳使用法》第三節(jié)之“攬雀尾擠法”云由前勢,設敵人往回抽其臂,我即屈右膝,右腳變實,左腿伸直,左腳虛。腰身長起,隨之前進,眼神亦隨往前略往上看去,同時速將右手心翻向上向里,左手心翻向下,合于我之右腕上,乘其抽臂之際,往出擠之,則敵必應手而跌矣。”“捋化擠發(fā)”、“擠勁破捋”、'以擠破擠”、“以擠破採”等,這些技擊用法都離不開先掤后擠、擠中含掤的。
(二)從戰(zhàn)力形式上看,擠勁具有合勁性。從系統(tǒng)論的角度分析,太極拳擠勁具有合勁性的重要特點?!笆嗽谠E”所謂之“擠在手背”,只是講擠之形式,是指單手向前掤勁彈性不夠,采用另一手幫助,將后手貼在前手內(nèi)側(cè)來增加壓強,合力而擠之,非不講整體勁力也。
從本質(zhì)上而言,擠勁不是用手臂局部的力置,擠的勁力必須來自腰腿的整體勁;擠勁如果是手臂局部的,很容易被敵人利用,在一定意義講還不是真正的太極勁。
首先,擠勁的合勁性是相對于擠力而言的。擠力出于骨筋肌肉,勁蓄于丹田經(jīng)絡。骨筋之拙力是局部的,值硬的,比較容易分散的,難于傳遞的。太極擠勁則是人體內(nèi)部精、神、意、氣、力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是整體性的,容易集中的、靈活的,周身貫通的。正如《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云擠須用腰腿勁加以意氣?!?/span>
其次,擠勁是修煉者通過調(diào)心、調(diào)息、調(diào)形后利用地球萬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將內(nèi)勁整體集中在前小手臂。太極拳用擠必須近身,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兩手、兩肘合力和腰腿、背尾之合勁。對此,太極名家陳鑫也曾說:“其勁皆發(fā)于心,內(nèi)入于骨縫,外達于膚。是一股,非有幾股。”這里陳鑫認為,勁就是發(fā)于心的一股氣,不是很多股,擠勁更是如此,具有明顯的整體性。
最后,擠不僅僅是外形動作,還是意識精神主導上的飽滿。練習太極拳,不管是哪一式,都要在精神意識上入靜放松。也只有精神上入靜放松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體會出內(nèi)在飽滿的整體性擠勁。
(三)從主客觀關系上看,擠勁具有意念指揮的特性。從運動主體上看,太極拳的擠勁是一種在人的意念指揮引領下實現(xiàn)的勁力。意念是大腦的一種機能,是建立在客觀世界之上,通過語言、形象、動作等形式的反饋、構(gòu)建、重組、優(yōu)化,達到調(diào)和人體陰陽和激發(fā)人體潛能目的的工具。
練習太極拳之擠,是在意念的主導下實現(xiàn)的。正如太極名家陳鑫反復強調(diào)的那樣:“勁,即氣之發(fā)于心者?!薄按蛉臑橹?。”“妙機本是從心出發(fā)?!敝挥型ㄟ^意念導引的放松、松展,讓全身各個臟器有序地運行松展,讓肌肉韌帶、關節(jié)處處松開拉長,才能產(chǎn)生由內(nèi)向外的膨脹、撐圓、飽滿、平衡的彈性擠勁。
對此武禹襄說:“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心為驅(qū)使,神為主帥?!痹谶@里,武禹襄闡述了練習太極拳時意念的重要性,這也說明了擠勁的意念主導作用。修煉時要意念先行,先有意念,而后有動作。心是一身運行之主宰,在練習擠勁時,一舉一動都是在意念的指揮下,將手、眼、身法、步法的協(xié)調(diào)動作和呼吸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無論是擠勁的練習,還是擠勁的運用,都要在陰陽哲理指導下,以意念引領為主導,以整體協(xié)調(diào)、內(nèi)外如一、圓轉(zhuǎn)自如之神、意、氣、勁來完成,以此可以應對在推手、技擊中遇到的千變?nèi)f化。正如太極名家陳鑫所說:“運用在心,此是真訣?!薄耙孕臑橹鳎骞侔俸o不聽命?!?/span>
(四)從動力上看,擠勁具有源于腰腿的特性。拳諺云:“腰胯為主宰,梢節(jié)領勁。手從腰出,勁大如牛,腰在手后跟,勁大如雷霆?!睌D勁之成,依賴于修煉者腰膀虛實轉(zhuǎn)化的靈活。從運動形式的角度看,太極拳擠勁具有很強的腰部(丹田)主宰的重要特點。正如王宗岳宗師在《十三勢歌》中所指出的:“刻刻留心在腰間,腹內(nèi)松靜氣騰然。”武禹襄宗師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云:“氣若車輪,腰如車軸?!睌D勁對此體現(xiàn)得更是淋漓盡致。擠勁以腰為主力,前后兩手只起掤撐 作用,猶如推重物,不用腰腿勁則無法得力,推擠時要注意虛領頂勁,立身中正,尾閭收住,上下相隨,身不前俯,手稍上起,專注一方,用腰勁帶動全身,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上下內(nèi)外、精、氣神合而為一,核心技術都在于腰脊進退、起落、旋轉(zhuǎn),即擠勁源腰腿。雙臂無論是上擠、下擠、平擠,腰(丹田)皆需在內(nèi)氣鼓蕩中進行推擠。發(fā)短擠勁時甩尾扣首,其勁在腰腿。發(fā)長擠勁時舒臂展體,命門后彈。即以腰部(丹田)為核心,下盤沉穩(wěn),靠腿勁后蹬將力上傳,然后以腰部(丹田)旋轉(zhuǎn)(內(nèi)氣鼓蕩)帶動周身發(fā)勁,達于前小手臂(背),而非小手臂(背)局部之力,擠勁是身體從下到上、從內(nèi)到外爆發(fā)出來的整體勁。楊班侯、金仁霖等宗師認為,發(fā)擠勁時前手臂是一點也不用力的。其奧妙之處,皆是腰部(丹田)主宰之合勁,所謂擠勁源腰腿是也。
(五)從發(fā)勁時機上看,擠勁具有靈活機動性。擠勁在表面上看可以是直勁,但本質(zhì)上卻是一個圓弧形的,多角度、快速挺進的勁力,是通過自身的飽滿,不給對方凹凸和斷續(xù)的地方,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點,不是死的點。特別是擠勁在應用時,在腰的主宰下,擠的時機要看對方動作的變化而變化。擠勁若加上步法一起靈活運用,其威力則會達到最大,技擊的效果會達到最好。當然腳下進步一定要迅速、靈活,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地就貼近對方身體,踏進對方中門,同時后腿迅速蹬地擰襠轉(zhuǎn)腰催動身體帶動手臂旋轉(zhuǎn)向?qū)Ψ街匦狞c發(fā)擠勁。在進攻對方時上步要上得深遠,前腳落地要踏實,后腳蹬地重心前移和擠勁發(fā)力要快,使對方猝不及防。擠時腳欲進,上自領之,且中部應之,上下合之,一進無有不進,一退無有不退,一靜百骸聽令。只有做到擠進有方,靈活機動,后退有余,才能在技擊中立于不敗之地。比如對方在我右前側(cè),左腿在前,雙手按我肋部。(因為此時使用插腳時雙手上開正好露出右肋,所以對方乘機來攻。)我向右轉(zhuǎn)身,右腳外擺,落在對方左腿里側(cè),雙手順纏,以開變合,松肩沉肘,壓在對方兩臂彎的上邊,雙手向?qū)Ψ叫夭繑D去。技擊時上步動作慢或動作表現(xiàn)過大,或者身體傾斜、手腳快慢不一,都容易被對方覺察,從而使自己受制于人。擠時要求做到靈活巧變,其速度、方向、大小和作用點可因敵而變,可輕重、可剛?cè)?、可快慢、可虛實、可忽隱忽現(xiàn),變幻莫測,來去無蹤。正如《太極拳術十要》所指出的:“練太極拳全身松開,不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于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后能輕靈變化,圓轉(zhuǎn)自如?!闭缛撍疲骸?strong>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薄鞍ぶ翁幒翁帗?,我也不知玄又玄?!贝四颂珮O拳擠勁使用的至高境界。
(六)從勁力特點上看,擠勁具有中正松沉性。中正松沉是擠勁的基礎。正如宗師所云擠破捋勁主進攻,夾脊腳面要放松;寅卯相合出擠勁,轟然之勁大無窮?!绷⑸碇姓?、腳下生根、與大地之氣相接的松沉勁是擠勁之本,是其基礎勁、底層勁。如果沒有做到立身中正,身上沒有松沉勁,沒有充分利用好地球萬有引力及其反作用力,就沒有擠勁的整體性。有了立身中正、松沉到位,腰(丹田)這個在全身九組關節(jié)中處于中心部位才能發(fā)揮出承下啟上牽動擠勁的重要作用。正如《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對第六勢“擠”所云:“捋之勁將盡時,右手掌隨轉(zhuǎn)翻向胸部(較掤式為低),左手掌貼于右肱內(nèi)部(左手臂較掤式為平),隨腰腿勢,兩臂向前擠出。屈右膝成弓步,右步實,左步虛,沉肩垂肘、虛靈頂勁、含胸拔背、眼神前視,尾閭中正,氣沉丹田。”擠勁時一定要做到下盤穩(wěn)健、靈活,立身中正、松沉,內(nèi)含掤勁,不用拙力,手掌要輕靈不可太緊,頂勁要領起,精神要貫注,做到形神兼?zhèn)洌3至⑸碇姓?,含胸塌腰,屈膝松胯。通過后腿前蹬,后腳借大地的反彈力,迅速將力前沖,擰襠、轉(zhuǎn)膝、轉(zhuǎn)胯、轉(zhuǎn)腰,傳于肩肘,將力達于手臂,前腿重心要平衡穩(wěn)健,膝蓋與腳尖上下成垂直線,不可向左或向右偏,身體從內(nèi)到外、從上到下,在發(fā)擠勁時要整體一家,同時用力。發(fā)擠勁之時的身軀除了腰骶部,全身軀都是放松的,身軀僅僅是傳遞由下而上勁力的材料而已,身軀沒有主動的向前移動的力量,就像四面八方都有支撐一樣。正如《十三勢行功心解》所云:“發(fā)勁須沉著松靜,專注一方;立身須中正安舒,支撐八面?!贝送?,太極拳擠勁的松沉是相對的,即松沉是相對于以不影響氣血運行和不影響擠的動作準確規(guī)范為標準的,要求做到似松非松、松而不懈、松中有緊、緊中有松,“上虛、下實、中間活”。從推手、散手或技擊的角度看,只有具有相對松沉性,擠勁才能在借力打力、四兩撥動千斤的太極技擊中發(fā)揮出神奇巧妙之境。
(七)從技擊形勢上看,擠勁具有借勢進攻性。技擊是太極拳的本質(zhì)屬性。從太極拳產(chǎn)生的那一天起,張三豐、陳王廷、王宗岳、陳長興、楊祿禪、武禹襄、李亦畬、孫祿堂、楊澄甫等等,一代又一代的太極大家,就對它的技擊內(nèi)涵進行著不懈地追求、尋覓、研究,從而推動太極拳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掤、捋、擠、按為作為四正手,是進攻的主要勁力。擠勁則是太極拳實戰(zhàn)技擊中一種借勢進攻的勁。擠勁是用來破解捋勁、采勁和挒勁的勁法,擠勁與水的無孔不入或者是水往低處流非常相似。技擊時擠勁在反拿或者是反摔的時候用處非常大,在被動的情況順勢下一個擠勁擠進去,往往就會變被動為主動,達到己順人背的效果。其發(fā)勁點主要體現(xiàn)在手臂。
一方面,擠勁運用時的部位是與敵人相接觸的自己前方的手臂,另一手則置于該手臂的內(nèi)側(cè),以此作為技擊時引導貫通來自腰(丹田)腿的整體性勁力。另一方面,擠勁是順勢而為之勁力,往往是在自己的一條手臂被敵方控制了(比如受到敵方之捋了)或者自己的一條手臂有牽制敵方等其他的作用的情況下,同時出現(xiàn)了可以進攻敵方的機會,但這條手臂卻無法有效攻擊時,才巧妙順勢而使發(fā)擠勁的。
太極拳擠勁的技擊運用是千變?nèi)f化的,既可以用以破解敵方對自己的捋,也可以在自己捋敵方后使用,還可以在自己的掤、按及其他攻擊等之后使用,而且,擠勁是具有很多形式姿態(tài)的,不僅僅是前方手臂橫著才是擠,只要是兩手交迭,無論是否發(fā)勁,都是屬于擠。擠勁在技擊時,應因?qū)Ψ絼幼鞯淖兓兓吞珮O拳技擊八法的其他幾種技法交替靈活運用。
擠勁最擅長與典型的,應該認為是化解對方對自己的捋勁。比如對方用采勁將我手臂采拿住以后,我重心前移用被采拿住的手臂向?qū)Ψ缴眢w用力的方向旋轉(zhuǎn)擠發(fā),將采拿之勢破解掉,再順勢將對方擠發(fā)出來,此勢為“以擠破采”。又比如對方向我出拳擊打過來時,進攻的力度過大,我就避其鋒芒,先采用捋勁順其勢將來力化掉,然后將對方引至身前,抓住空當,再突然向外擠勁發(fā)力將其擠出,達到避實擊虛、引進落空合即出的效果,此勢為“捋化擠發(fā)”。這些,都充分地體現(xiàn)了擠勁的借勢進攻性。
綜上所述,作為八勁之一,擠勁是太極拳的核心借勢進攻要素。太極拳的擠勁是通過正確的調(diào)心、調(diào)息、調(diào)形獲得的,是通過推手和散手學會運用的。在有明師或高人指點下,修煉者正確地勤加練習體悟,太極功夫自然水到渠成。
[本文來自《少林與太極》2016年9期,由太極禪話慧館(微信號taijihuahui)發(fā)表。尊重知識與勞動,轉(zhuǎn)載請保留版權信息。本平臺所發(fā)表內(nèi)容的版權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lián)系協(xié)商] 太極禪話慧館 丁酉雞年四月初七94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