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史記》中的老子列傳中,記載了老子的一些生平事跡,在其中,孔子前往拜見老子的文字,幾乎占了一多半的文字。 當時的老子在東周國都做史官,已經(jīng)名滿天下,而此時的孔子司馬遷并未寫到他處于什么樣的地位,不過從后面他向弟子轉(zhuǎn)述這次談話來看,此時的孔子也已經(jīng)小有名氣,開始授徒教課了。 關(guān)于雙方談了些什么,由于司馬遷并沒有記載,我們不得而知,不過老子對孔子的回應之詞,卻是記在了史記當中。其中,老子在客套了一段話之后,回應此時的孔子頗有些心高氣燥,甚至有些嘩眾取寵,他希望孔子能夠謙虛一些,這對他是有好處的。(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 而孔子在當時是如何回應,司馬遷同樣沒有記載。不過孔子回到自己的住所后,向自己的弟子說了此行的感受,孔子先做了一系列的類比,諸如鳥能飛,魚能游,獸能跑,這些都是孔子所知道的,那么孔子知道這樣有什么用呢?作用就是用網(wǎng)捉魚,用箭射鳥,用網(wǎng)捉獸。也就是說,這些都是孔子所能控制,知道他們的優(yōu)劣。接著孔子話鋒一轉(zhuǎn),說到了老子,說有一種動物叫做龍,能力太強,我控制不住他,而老子就是這樣的人。 這里則暴露了孔子此行的真實目的,也就是他想象控制鳥獸一樣控制老子,可惜憚于老子的能力,最終此行卻失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