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鹿鳴君 在《論語》中,最會做生意的子貢同學,是表揚孔子最多的弟子。 他有時會不由自主、無邊無界地大吹海螺,讓人感覺是孟子附身: 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 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p> 子聞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太宰問子貢:“孔夫子是圣人嗎?為什么如此多才多藝?” 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藝。” 這話讓孔子聽說后都覺得過分了,立即糾正說:“我小時候出身貧賤,所以會干不少粗鄙低賤的事情,貴族會有這么多技藝嗎?不會的?!?/p> 這是表揚領導的第一層境界:天縱英才。 衛(wèi)公孫朝問于子貢曰:“仲尼焉學?” 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公孫朝問子貢:“孔夫子都是學些什么?” 子貢說:“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在這個世界的每一個細節(jié)之中。我的師父海納百川,無所不學?!?/p> 這是表揚領導的第二層境界:海納百川,無所不能。 連勸孔子出來當官這種任務,他也可以變成把老師比喻成美玉的當面表揚: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p> 這是表揚領導的第三層境界:質地如玉。 當朝大官認為子貢比孔子更強,但子貢沒有趁機上位,反而迅速擺正自己位置,繼續(xù)表揚老師,而且一層層地,不斷表揚出了新境界: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p>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 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我就好像如肩膀高的宮墻,大家可以看到宮墻里面的美好,但是,我的老師孔子的宮墻非常高,找不到門進去,就看不到里面的好。 這是表揚領導的第四層境界:神秘,如宮室般結構性的絢麗。 叔孫武叔毀仲尼。 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p> 別的賢人,頂多就是丘陵,可以越過,但是,孔子是日月,是無法超越的。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想自己找死的,傷害到日月什么呢? 這是表揚領導的第五層境界:如日如月,無法超越。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 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孔子就像天一樣,是不可及的,生榮死哀。 這是表揚領導的第六層境界:生榮死哀,高大齊天。 金庸將“星宿老仙 法力無邊”的丁春秋寫成曲阜人士,是對后世那些馬屁精很有深度的嘲諷 ▼ 如果只看上面這些話,我們確實要有點懷疑:孔子門下是不是一群馬屁精集中的地方,子貢是否就是最大的那只馬屁精? 并不是。我注意到一個事實:孔子死后,弟子們在墓地守了三年喪。三年之后,只有一個人,繼續(xù)留在墓地結一個草廬,再守了三年喪,合計六年。這個人,就是子貢。 要知道,子貢是孔子門下最會做生意的人,非常富有,政商兩界都玩得轉。從功利的角度,他這6年,可以說是付出巨大機會成本的。他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但是,他做到了。他沒有任何功利性的追求。 正是老師去世之后的這一行為,將他與其他人區(qū)別開來??鬃诱f過一句話,對待上級如果盡了禮,人家會誤認為你很諂媚。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p> 《論語.八佾》 “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大概也可以用來形容子貢吧。 原典系列上一篇《馬屁界的諾貝爾獎》,我把馬屁大獎頒給了孟子和朱熹這兩位“后起之秀”。 孟子和朱熹,那是真的在拍馬屁,而且是違反真實,編造假話來拍孔子的馬屁,都是別有用心的,他們的格局與行為,和子貢是兩個層次與性質。 ▼ 現(xiàn)在,我們回頭看顏回同學,孔子門下排名第一的弟子。 有一次,孔子問子貢:你和顏回比怎樣?子貢說,不如啊,他聞一知十,我聞一頂多知二。孔子說:確實不如,你和我都不如顏回。 顏回是如何贏得孔子的心的呢?這是孔子和顏回的一段對話: 孔子:到哪去了,我以為你已經(jīng)死了。 顏回:領導,你還在,我怎么敢死呢? 子畏于匡,顏淵后。 子曰:“吾以女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 《論語.先進》 只看字面意思,感覺顏回簡直就是一個馬屁精,特大號的那種。然而,今天,我要為顏回說句公道話:顏回說這句話不僅不是在拍孔子馬屁,反而是在鞭策孔子。 為什么呢?說好的揭黑劇情呢?首先,我們看對話背景?!白游酚诳铩薄驗殚L得像他的一生之敵陽虎,孔子的隊伍在“匡”這個地方被圍困,差點就死了,逃脫時,年輕的顏回同學掉隊了,后來終于找到大部隊。 孔子見面就說:“我還以為你死了?!笨鬃诱f這句話的表情,有兩種可能:一、喜極而泣;二、仍在患得患失的哀傷之中。 這個推斷的依據(jù)是顏回真死了時,孔子的異常失控表現(xiàn):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孔子大聲慟哭:“老天爺這是要我的命?。∫业拿?!”完全不顧及自己作為一個教團領袖的形象。相比之下,他的親兒子孔鯉死的時候,他都沒有這樣傷心。 根據(jù)儒家禮儀規(guī)矩,一般來說,不是骨肉親情,吊喪的時候不可慟哭。所以,旁邊的人提醒說:您慟哭得有點過了(子慟矣?。?。如果孔子作為領袖帶頭破壞禮節(jié),是毀壞教團根基的??鬃铀坪跏敲靼走^來:“我過于悲痛了嗎?”(有慟乎?) 即便是這樣,孔子還是說,我不管,我不為他悲痛為誰悲痛呢?(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然后繼續(xù)嚎啕大哭。 像個孩子。 我們看歷史,顏回其實沒有任何世俗上的成績,他沒有當過官,也沒有什么著作。立功立言,他看起來一樣都沒有。那孔子為什么這么哀痛? 因為,孔子感受到了顏回的精神:一個專心致志的求道者。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別人都受不了的困苦,我卻很仍然很快樂?!彼皖伝?,都是作為既定社會秩序的反叛者出現(xiàn)的,他們都在挑戰(zhàn)社會的既得利益集團和既定秩序,他們的內心因為有恒定的追求而強大,安貧樂道。 有一次,孔子和顏回交心,很說明顏回的地位: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 孔子和子貢談論的時候說,自己不如顏回。后來,孔子還說了“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句話我認為就是說顏回。 “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顏回是被孔子認為有可能超越自己的人,是孔子精神上兒子,是繼承衣缽的人。 聰明如孔子,一定看得到他死之后儒家四分五裂,走向與統(tǒng)治者合謀,以人格獨立來交換政治地位的歪門邪道。他本來將希望寄托在顏回身上。但是,現(xiàn)在,顏回死了,也就意味著真正的儒家精神無法繼續(xù)傳下去??鬃涌吹降模鋵嵤亲约壕竦乃劳?。他的傷心,正在于此。 從后來實際的歷史演變看,幾千年來,身穿儒服,自稱孔子弟子的數(shù)不勝數(shù),得到孔子精神的儒者寥寥無幾,從孔子死后,儒家就走上的歪門邪道,其中最糟糕的就是走上孔子的反面:站在既得利益者一方,習慣于拍領導馬屁。 ▼ 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頭看前面那段對話了。 孔子:到哪去了啊,我以為你已經(jīng)死了。 顏回:夫子你還在,我怎么敢死呢? 顏回一定注意到了孔子有些失控的表情。我推測:顏回在這個流亡上,承擔了兩個重要任務:一、記錄孔子的言行;二、扮演孔子在思想上的對手,進行精神上的對話。 所以,他不敢死是真的,他不敢死是因為他要做什么。他死了,沒有人和孔子進行思想上的深度共鳴,孔子將孤獨,沒有人將孔子的言行準確合理地記錄下,孔子將沒有傳承。 他說“我怎么敢死”,也是在提醒孔子:你還需要繼續(xù)思考,還需要繼續(xù)行動,你不能停,現(xiàn)在的困難,只是小挫折。 也正是這樣深度理解了孔子的顏回,會說出這樣表揚老師的話: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這句話,單獨拿出來看,也是很馬屁很諂媚的,但是,如果我們注意到顏回始終心甘情愿地追隨孔子流亡,在路上歷經(jīng)磨難,注意到顏回和孔子在核心問題上的相互磨礪,注意到顏回身在陋巷不改其樂,才會感覺到,這是一個高逼格的表揚與激勵,而不是馬屁。 馬屁和鞭策之間,諂媚與盡禮之間,隔著的,就是一個顏回。以及,行動與精神共鳴。 這張照片雖然是劇組工作照,但我認為,孔子流亡中,很可能有這樣的同框 諂媚和盡禮之間,馬屁和鞭策之間,隔著一個顏回,隔著生死相隨和精神共鳴,也隔著一個子貢,隔著基于初心的真情付出和一個高手的謙抑。 聽其言,更要觀其行。這大概是辨別一句話是否屬于馬屁和諂媚的真諦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