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獨(dú)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2、 凡與人晉接周旋,若無真意,則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無文飾以將之,則真意亦無所托之以出,《禮》所稱無文不行。 3、 人有求于我,如不能應(yīng),當(dāng)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誤乃事。 4、 人于平旦不寐時(shí),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5、 忠信廉潔 6、 勿以人負(fù)我而隳為善之心,當(dāng)其施德,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未嘗責(zé)報(bào)也??v遇險(xiǎn)徒,止付一笑。 7、 或謂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曾國藩名言大全 8、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9、 見人有得意事,便當(dāng)生歡喜心。 見人有失意事,便當(dāng)生憐憫心。皆自己真實(shí)受用處。忌成樂敗,何預(yù)人事,自壞心術(shù)耳。 10、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11、 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12、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13、 君子之學(xué)也,憂不得乎實(shí),不憂名之不得也。君子之仕也,憂不崇其德,不憂官之不崇也。 14、 畢竟先知后行,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15、 或師或友,皆宜常存敬畏之心,不宜視為等夷,漸至慢褻,則不復(fù)能受其益矣。 16、 居鄉(xiāng)勿為鄉(xiāng)愿,居官勿為鄙夫。 17、 素食則氣不濁;獨(dú)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18、 士有三不斗:毋與君子斗名,毋與小人斗利,毋與天地斗巧。 19、 遇疾惡太嚴(yán)之人,不可輕意在他前道人短處,此便是澆油入火,其害與助惡一般。 20、 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戾,立見其為小人。故曰:“終生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余?!?/p> 21、 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22、 人倫明,則禮樂興。 23、 法者,天討也,以公守之,以仁行之。 24、 甘苦自得。 25、 處毀譽(yù)要識有量,今之學(xué)者反有向上底,見世所譽(yù)而趨之,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yù)我而喜,聞毀我而怒,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毀譽(yù)與我分毫無干。 26、 為善者常受福,為利者常受禍,心安為福,心勞為禍。 27、 盛怒極喜時(shí),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須一商之有識者。不然,悔隨之矣。 28、 作善豈非好事,然一有好名之心,即招謗招禍也。 29、 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xué)問。 30、 務(wù)名者害其身,多財(cái)者禍其后。善惡報(bào)緩者非天綱束,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人僥幸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也。 31、 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眾人事;讓美歸功,此君子事;分怨共過,此盛德事。 32、 事后論人,局外論人,是學(xué)者大病。事后論人,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極易。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33、 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34、 名節(jié)至大,不可妄交非類。 35、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虛生。遇富貴人,宜勸他寬,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36、 世間極占地位的,是讀書一著。然讀書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勢位上。 37、 廣積聚者,遺子孫以禍害;多聲色者,殘性命以斤斧。 38、 人遇逆境,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見識超群。然君子用以力學(xué),借困衡為砥礪,不但順受而已。 39、 學(xué)貴有常,又貴日新。日新若異于有常,然有常日新之本也。 40、 胸中只擺脫一戀字,便十分爽凈,十分自在。人在最苦處只是此心沾泥帶水,明是知得,不能斷割耳。 41、 二十年來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盡,以是知克己最難。 42、 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43、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為子孫做富貴計(jì)者,十?dāng)∑渚?。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為善最樂,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是惟恐人知?/p> 44、 凡仁心之發(fā),必一鼓作氣,盡吾力之所能為。稍有轉(zhuǎn)念,則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則計(jì)較多,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則輕重乖發(fā)。 45、 服金石酷烈之藥,必致?lián)p命。即坐功服氣,往往損人,人能清心寡欲,自然血?dú)夂推?,卻疾多壽。 46、 古之學(xué)者為己,今之學(xué)者為人。 47、 有理義以養(yǎng)其心,則雖老而神明不衰。茍為不然,則昏于豢養(yǎng),敗于戕賊,未老而志衰矣。勵(lì)志之士,可不戒諸。 48、 乍得勿與,乍失勿取,乍怒勿責(zé),乍喜勿諾。 49、 憂時(shí)勿縱酒,怒時(shí)勿作札。 50、 凡天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之貴,眾斷之貴獨(dú)。 51、 經(jīng)一番挫折,長一番識見。多一分享用,減一分志氣。 52、 事事順吾意而言者,此小人也,急宜遠(yuǎn)之。 53、 天物愚者真,智者偽;愚者完,智者喪。 54、 智大心勞者狂,力小任重者踣。 55、 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覬福慮禍,故強(qiáng)為善而不敢為惡,下愚憨不畏禍,故肆為惡而無所忌憚。 56、 自其外者學(xué)之而得于內(nèi)者謂之明,自其內(nèi)者得之而兼于外者謂之誠,誠與明一也。曾國藩名言大全 57、 居心平,然后可歷世路之險(xiǎn)。 58、 和可消人怨,忍足退災(zāi)星。 59、 天下有非望之福,亦有非望之禍。小人不知禍福之相倚伏也,則僥幸以為嘗。是故失意之事,恒生于其所得意,惟其見利而不見害,知存而不知亡也。 60、 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邀身后福報(bào),若市道,吾實(shí)恥之。 61、 見面前之千里,不若見背后之一寸。故達(dá)觀非難,而反觀為難。見見非難,而見不見為難。此舉世之所迷,而智者之所獨(dú)覺也。 62、 爵祿可以榮其身,而不可以榮其心。文章可以文其身,而不可以文其行。曾國藩名言大全 63、 圣賢領(lǐng)要之語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蔽U撸扔?,如堤之束水,其潰甚易,一潰則不可復(fù)收也。微者,理義之心,如帷之映燈,見之難而晦之易也。 64、 聰明外露者德薄,詞華太盛者福淺。 66、 口腹不節(jié),致疾之因;念慮不正,殺身之本。 67、 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dāng)。 68、 教之而信,必先有令人愛者。禁之而畏,必先有令人敬者。 69、 知天地萬物于一體,則能愛矣。 70、 名節(jié)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jié),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jié)難保。 71、 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72、 人之處于患難,只有一個(gè)處置。盡人謀之后,卻須泰然處之。 73、 一念不敢自恕,斯可謂之修。一語不敢茍徇,斯可謂之直。一介不敢自污,斯可謂之廉。 74、 亂世之名,以少取為貴。 75、 處有事當(dāng)無事,處大事當(dāng)如小事。 76、 既不俗為小人,即不勉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 77、 人之所學(xué),不可為人所容,為人所容則下矣。 78、 非望之福,禍必繼之。急當(dāng)恐懼修省,多行善事,若一驕則不可救矣。 79、 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80、 一國有一國之氣,一家有一家之氣,一身有一身之氣,元?dú)庹?,生氣也。能養(yǎng)生氣,則日趨于盛矣。 81、 姑息必成大忍(過),面譽(yù)必至背非。 82、 食能止饑,飲能止渴,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83、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但因以為利,則市道矣。 84、 靜坐然后知平日之氣?。皇啬缓笾饺罩栽?;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費(fèi)間;閉戶然后知平日之交濫;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85、 好勝人者,必?zé)o勝人處,能勝人,自不居勝。 86、 優(yōu)娼輩好嗤笑人,而敢為無禮,此自不賤本色。其趨奉不足喜,怠慢不足怒也。 87、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仇,忍無辱。 88、 人該省事,不該怕事。人該脫俗,不可矯俗。不該順時(shí),不可趨時(shí)。 89、 學(xué)者有益,須是日新。 90、 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物交物,則知之非也。今之所謂博聞多能者是也。德性之知,不假聞見。 91、 盤根錯(cuò)節(jié),可以驗(yàn)我之才;波流風(fēng)靡,可以驗(yàn)我之操;艱難險(xiǎn)阻,可以驗(yàn)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驗(yàn)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驗(yàn)我之操。 92、 事莫待來時(shí)忍,欲莫待動時(shí)防。即來思隱,即動思防,如火熾水溢,障之甚難。 93、 責(zé)備賢者,須全得愛惜裁成之意。若于君子身上,一味吹毛求疵,則為小人者,反極便宜。 94、 倚富者貧,倚貴者賤,倚強(qiáng)者弱,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95、 利可共而不可獨(dú),謀可寡而不可眾。獨(dú)利則敗,眾謀則泄。 96、 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小事多忽,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存心君子,自得之體驗(yàn)中耳。 97、 越自尊大,越見器小。曾國藩名言大全本文整理自:www.682605.com 經(jīng)典閱讀網(wǎng) 98、 貴視其所舉,富視其所興,貧視其所不取,窮視其所不為。 99、 學(xué)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繼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踐之耳。 100、 學(xué)莫貴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 |
|